深喉与吹哨人


深喉与吹哨人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

——李文亮

1989年美国国会颁布了保护举报人的专门法律《吹哨人保护法》(The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Act),而推动该法案进程的就是著名的水门事件。

1972年6月17日,民主党总部水门大厦保安人员抓到五个戴着医用外科手套、形迹可疑的男子,当时他们正在安装窃听装置并偷拍文件。事件发生后,美国联邦调查局组成专案组开展调查,在越来越多的证据和线索指向时任美国总统的共和党人理查德·尼克松时,调查组接到来自联邦调查局最高层的指示:停止调查;对调查中发现的事实不予公开;调查组成员不得向包括媒体在内的外界透露调查的进展。

在调查受阻之时,一位政府内部人员向《华盛顿邮报》记者伍德沃德透露消息,最终让整个事件的内幕大白于天下,导致尼克松总统辞职,白宫办公厅主任鲍勃·哈特曼及总统顾问约翰·亚列舒曼被监禁。《华盛顿邮报》编辑霍华德·西蒙斯为了保护这位秘密线人,以情色电影的名称,为其取绰号“深喉”(DEEP THROAT)。

水门事件后,“深喉”一词成为匿名消息提供者的泛称,其身份也引发了公众强烈的好奇心。直到该事件的33年后,91岁的马克·费尔特才在媒体上公开承认,自己就是“深喉”,当时他任联邦调查局副局长,是局里的第三号人物。

可以看出,吹哨人制度为掌握第一手信息的个体提供了合法安全的披露渠道,是发自社会内部的净化和自纠行为,对预警重大事件、降低执法成本、提高监督效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目前也有关于“吹哨人”的相关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8号)中提到:“建立‘吹哨人’、内部举报人等制度,对举报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风险隐患的有功人员予以重奖和严格保护。”

部分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建立了“吹哨人”制度,鼓励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对查证属实的举报,给予举报人相应的奖励。这项措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最后,引用《国语·周语上》的一句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致敬吹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