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酒科普贴|云门 景阳冈 红太阳 古贝春 杨湖酱香机会多大(2)

在硬实力面前,任何技巧都是扯淡。商战,一样如此。近年来,那些鼓吹模式至上的,在哪呢

在这个资本和品牌驱动时代,这个桥段说的成功三条件,绝地好使,所以,成功只限少数。

接着来聊山东酒企中玩酱酒的几个动作较大的品牌:云门、古贝春、景阳冈、红太阳、杨湖。

在上文说了,鲁酒中能生产酱酒的还不少,而且历史大都能追溯到上世纪70、80年代,所产酱酒,品质和价位都不错,一是度数高,二是价格高,大多都在200以上,上不封顶,比茅台贵的多得是。

要知道鲁酒主流低度浓香大多单瓶徘徊在60元左右呢,可见,酱香能挺住价格,至少说明,酱香真材实料更多一些,或者说多是真粮酒,时间成本也更大一些,四斤甚至五斤粮出一斤酱酒,你算算。细想下,这起码解答了一个坊间常识,为啥很多人说200以下的白酒没法喝。虽然这种说法很夸张,但是从山东本土酱酒的表现看,之所以价格能上去,是因为下的成本大,更多真酒,咱们可以这么理解吧。

当然了,现在这两年的酱酒要另说了。除了本土酱酒,像景芝、尧王等在贵州携手当地基地搞的酱香,有些像外联派,就不细说了。

上篇文说的这些酒企的酱酒市场销售一直不理想,所以即便是现在来看,短期也很难成气候。固守一域,已然不易。

现在回来,聊聊云门、古贝春、景阳冈、红太阳、杨湖这几家近两年声量较大的酱酒,尤其是,云门、古贝春、景阳冈,在省内布局酱酒很早,工艺的来路也比较正宗。

先说云门。

今年是云门酒业建厂70周年,估计今年的第三届北方酱香白酒高峰论坛阵容小不了,其实,古贝春和景阳冈也都搞过类似的酱香论坛,但是云门却做的声势最大,其中原因,除了请的腕大、阵势大、敢喊出各类创新之外,就应该是海陆空传播做的好,颇有制造江北酱香游戏规则的势头。

云门、景阳冈和古贝春都提到过江北酱香领袖的概念,现在来看,云门算是声音压过其他鲁酒了。在山东,云门和以前的祥酒(红太阳)一样,酱香品类都是产品结构中的主角。从上世纪80年代引进茅台工艺后,经典单品——云门陈酿(乳白瓶)就成为山东酱香酒的代表形象。

大家平时聊起山东酱酒,首先说的往往就是云门。论产能(过万吨酱香产能和省内最大酱香储酒能力),论品牌形象,论产品结构(产品线比古贝春还多),论战略定位,论市场销售,论消费文化引领,论技术实力(酱香国标制定者),云门酱酒现在配的上“齐鲁第一酱”的名号,在山东高速干道上,江北酱香领袖的广告不少吧。

2016年,在首届北方酱香高峰论坛上,云门喊出要做真正的“江北茅台”,据称2017年云门酱香增长30%,目测过2亿(鲁酒令瞎猜的)?不论具体多少,云门酱酒份额在鲁酒中应该是首位。

云门的机会是碰上了酱香的好时机,再一个就是云门管理层比较善于搞营销创新,虽然也是尾随策略,但是基本也没停下,值得肯定,年初搞了个云门酱粉俱乐部,又推出健康新品(那名叫啥来着,很拗口),再往前十几年,2003年在鲁酒中最先搞“洞藏”概念,后来搞“封窖”概念,现在又搞新营销,总之管理层就是卡住窗口,实现引领本地酱香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市场网络上,也是向终端营销转型,所谓的“新营销”,无非就是直接对话互动消费者,深度体验征服、文化营销嘛。据说,2018年,要在全省146个县市区,都开设云门酱品质生活馆,配合云门专卖店,主打终端体验,有点新零售的意思啊。市场操作上,仿洋河各地设立办事处,做深度分销,转向大商+大单品模式。总体来看,就是要打终端品牌,塑造本土酱香消费文化,抢占消费者心智。

这么一看,行啊,有点套路啊。

但是,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说了,哪怕你定位是江北茅台,消费者也会不自觉与茅台酱香作对比,这对于酱香品质的稳定性是个考验,有朋友说,喝了茅家军大众酱香后,瞬间感觉云门陈酿不值200多,这多少说明问题。

此外,虽然管理层意识到必须进行地域酱香文化和消费潮流的打造,占位较高,并且在健康饮酒上又有产品线支撑,但是强化消费者品牌认识,需要长线投入,成本可不小。

最后,在新营销上,思路还需要进一步升级细化,云门酱酒的圈层定位和诉求,还需更清晰,不能笼统说江北酱香领袖就完事了,看看酱香第二郎酒的打法。

不过,还得说一句,云门算是碰上好时候了。

再说景阳冈。

景阳冈有一支酱香叫赖茆,此赖茆与茅台的那个传承蓝赖茅,不是一回事,但是也很有渊源,下面插播一段历史考证。

话说,景阳冈赖茆酒的复窖工艺可是来自贵州赖氏正宗传授,茅台的前身是分别生产赖茅、华茅、王茅的三家私人酒坊,其中生产赖茅的恒兴烧坊成为茅台第一车间,这个恒兴烧坊由上世纪20年贵州赖氏三兄弟(赖永初、赖贵山、赖雨生)创立,其父赖嘉荣完善了最正宗的酱香大曲酒工艺,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现代茅台酒工艺出自赖嘉荣之手,恒兴烧坊所产的酒之所以叫赖茅,是因为赖贵山的乳名叫赖茅。

上世纪80年代,赖贵山再次创办“赖氏酒厂”,力图重振赖茅酒辉煌,据说在茅台镇没有找到合作伙伴,恰好看到报纸上报道景阳冈陈酿被誉为“南茅(茅台)北虎(景阳冈),于是双方在1985年成立“贵山联合酒厂”生产赖茆,一上市就被誉为“山东茅台”,这期间,景阳冈和茅台就“赖茅”商标达成协议:景阳冈用“赖茆”,茅台自己用“赖茅”。

这段历史真相如何,鲁酒令尚未考证,不过,起码说明景阳冈的赖茆算得上山东本土酱酒中的悠久者,有老一辈曾说,当时喝顿赖茆像过年。这之后,诸如白酒泰斗沈怡方也说:“赖茆酒为北方酱香典范,饮后有舒适感。”

可见,景阳冈赖茆的历史和地位,曾经比云门还要坚硬。

景阳冈这几年,势头弱了一些,毕竟景阳冈定位于“英雄文化”,英雄的酒,现在这个轻奢+娱乐时代,英雄文化色彩,好像被时代消弭了,品牌形象过于老化了。

景阳冈在2015年搞了个“陈年酒庄”,配套上封藏大典,大举搞酒庄概念,景阳冈还是有老酒资源的,据说有三千吨老酒,真假难辨啊。具体有多少酱香老酒,更难说了。尽管如此,景阳冈的酱酒历史基因、赖茆文化、酱香产能,依然可以叫板云门,只是在利润结构、市场销售占比上,太不理想了。酱香不是景阳冈的现金流贡献主力。

虽然,也开始打老酒牌,搞封藏大典,甚至上马了“景阳冈酒道馆”、“千座复古酒窖生产基地”、“水浒文化长廊”、“明清酒坊”、“景阳冈陈年酒庄”等一系列文化项目,但是,就像我配图中讲的,光有思路和设施,还不行,还得有那三个条件:钞票、钞票、钞票!

虽然企业方说资金没负担、流动性很好,但是兜里有闲钱,并不等于有钱人。景阳冈在酱香上如果要有突破,必须牵手金主,玩命讲自己的赖茆品牌故事,以鲁酒令看,从工艺到历史文化,赖茆故事实在丰富的很。

但是,基于酱香在企业业绩中的尴尬地位,冒然发力酱香,容易造成浓香这个现金流受损的风险,也许这是管理层的担忧吧。而且,目前还没看到,景阳冈还没有大力喊出自己酱酒板块的战略规划和定位,在前有茅台大众酱香、云门酱酒的格局下,山东省市场上还可以再容纳一到两支泛省级酱酒品牌。还是跟随、慢走比较靠谱,短期看,如果没有外援助力,赖茆不会有太大波澜。

再说说祥酒,现在叫红太阳酒业了。

红太阳酒业,这类型品牌在中国绝对有市场份额,有文化酒的意味。原祥酒厂,据悉,也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主做麸曲酱香型开始,主导产品就是酱香酒,后来升级到大曲酱香型白酒,产品线含中国祥三十年、老祥酒、龙凤呈祥三大系列。

现在,红太阳酒业立足于济宁,目测3个亿的规模吧(瞎猜的),未来机会不是太大,除非参与并购,拉拢金主。当然,保持现状也不错。

再说说古贝元。

古贝春旗下有两款酱香系列:古贝元和国蕴。

古贝春是鲁酒中的技术派,1984年在茅台技术支持下,推出酱香酒古贝元,据说,产品投放市场后,有“中国北方茅台”之称誉。1995年前后,与五粮液技术合作生产出五星级古贝春酒。2011年,又 “打造有机健康白酒”概念,推出酱香国蕴酒系列,看来,古贝春做酱香文化也有日子了。

其实,古贝春在前几年的势头很猛烈,曾号称在十二五末达到集团收入百亿元,不过,目前古贝春的近10万吨产能依然笑傲鲁酒圈。

目前,酱香酒古贝元已形成了花坛、十年、十五年、三十年及封坛酒等十多个产品,其价位有的甚至可以超过茅台,仅限于小众市场供应。酱香“国蕴”酒则是冲击高端档位的杀手锏。

2011年,古贝春举办首届封坛大典,后来也联合中国酒业协会等多部门召开了“酱香北宗研讨会”,可是现在的酱香势头被云门盖过了,古贝春可以反击的法宝一是酱香产能,二是在济南市场的影响力。

但是,古贝春问题挺多,营销创新上,缺少亮点,不温不火吧;市场操作上,也缺少刺激和力道;品牌打造上,也有萎缩感,当然了,耕耘好根据地市场,也可以。

最后说说杨湖酱酒

作为新势力,做口碑化运营,留下个好印象,就算成功了一半。

其实,消费者要的很简单,这一点,杨湖抓的很准。它的酱香酒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布局,杨湖的管理层相对低调,当然,这也许正是其刻意打造的低调奢华、高端品质的营销套路。以退为进的营销路子,比较适合优而美的酒企。

这有点新营销的感觉了,云门其实可以借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