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元与明朝最后的大决战,10万蒙古军队为何会被团灭?

yuanyuanaiyl


蒙古兵输在后勤上面!早在徐达北伐的时候,明朝政权已经发明了一种新的战法,那就是步步为营,拖死耗死法。利用自己兵多粮多来跟蒙古人对耗,由于蒙古军生产能力低,物资匮乏,速战不能取胜则必败无疑。

在徐达北伐的时候,蒙古军人数并不比明军来得少。据当时的数据显示,蒙古军有兵二十五万,徐达兵三十万。这军队再细分下去就是蒙古军的二十五万里头有五万战斗骑兵,二十万后勤兵;徐达兵则是十五万战斗步兵,十五万后勤兵。徐达筑高城广积粮,与蒙古军对峙,蒙古军二十五万人单吃饭就是笔大开支,在当时的元朝,失去了江南的钱粮来源根本养不起,不到一年便吃光了存粮,只能仓皇出逃。这时候一路撤一路逃,那五万蒙古骑兵不断撤退,为他们提供给养的后勤兵不断逃走。所以徐达才能兵不血刃占领北境。

到了北元与明朝决战的时候,这是在捕鱼儿海大战!在这场战争中,明将蓝玉带兵北伐,一路追击北元部队到现在的呼伦贝尔草原。这时候,元军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一路跑回来各种物资丢弃殆尽,士气尽失,根本无心大战,在军心士气大胜的明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优己


公元1368年8月,朱元璋派大将徐达率大军北伐。明军从南京出发,经山东广平、顺德等地进入河北。元将卜颜帖木儿在大都(北京)附近集结重兵,准备抵抗明军,但元军却在通州被徐达击溃,卜颜帖木儿兵败被杀。元朝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元昭宗)抱着祖宗牌位仓惶北遁,逃往漠北。元顺帝妥欢帖木儿也于1368年9月10日深夜带着大臣、嫔妃们离开大都(北京)逃往上都(今内蒙锡林郭勒盟境内)。另一位皇子帖木儿不花留守大都,面对明军的围攻,帖木儿不花率守军抵抗,不久城陷被杀。

洪武元年(1368年)8月初2,明朝北伐军进入大都,蒙元97年的统治被正式推翻。

元大都虽然被攻下,但元顺帝在上都建立了北元小朝廷,仍然保有完整的统治机构,元军的主力基本完好无损,战力仍旧比较强大,明朝的统一大业还没有最后完成。徐达、常遇春从北京挥师向西北方进发,先后攻取山西、陕西,从洪武元年8月到次年8月,整整浴血奋战了1年,好不容易驱逐了元军,讨平了二省,取得了对西北的控制权。在此期间,元军打得很顽强,抵抗的很坚决,而且还能够组织起几次规模很大的战略反攻,给明军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在整个北伐战役中,攻取山、陕的战争打得最为艰苦,也最激烈。

明军西征部队从河北进入山西南部,元悍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率军前来守护泽州,两军遭遇,如电光火石般激烈碰撞,元军重挫西征军。接着他侦知北平(朱元璋改大都为北平)兵力薄弱、防守空虚,亲自率奇兵出雁门关偷袭北平。

徐达得知扩廓帖木儿欲偷袭北平,也不引军回援,而是率大军直捣扩廓帖木儿的老巢太原。扩廓帖木儿率骠骑往北京方向疾驰,才走到半道上,就接到太原的告急军书,连忙回军援救,半夜宿营时却遭明军偷营袭击,元军猝不及防,大部被歼灭,扩廓帖木儿侥幸逃脱,他不知所措,率18残骑北逃,山西被平定。

洪武二年3月,常遇春率明军进入奉元路(今陕西西安),元将李思齐力战不支,溃逃凤翔府,接着又窜往临洮,面对明朝西征大军的步步紧逼,势单力孤的他走投无路,只好率部投降。元军乘北伐明军倾巢而出,大举北进,北平防守空虚之机,突然攻到通州,常遇春、李文忠闻警率9万步骑回救,并直扑元上都,元军被迫撤返,北平转危为安。

洪武二年,徐达、常遇春率大军北进攻克元上都,歼灭数万元军,俘虏元宗王、将士万余人。不久,骁将常遇春在回师途中暴病而亡,李文忠率西征军会和明军北伐主力大举西伐,明军集中力量,大败围攻大同的元军,活捉元军大将脱列伯,斩杀另一元将孔兴。元顺帝发起了几次反攻,均被明军挫败,伤亡惨重,再也没有力量南下了,从此以后,他彻底打消了重回大都的念头。洪武三年,元顺帝妥欢帖木儿死去,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

徐达率北伐军继续西进,元将张良弼逃奔宁夏,被扩廓帖木儿软禁。良弼弟良臣献庆阳归降徐达,不久旋而复叛,明军攻破庆阳,擒杀良臣,陕西平定。

元军名将如李思齐、张良弼、脱列伯等人死的死、降的降,只剩扩廓帖木儿还统领大军盘踞宁夏,不时出兵攻掠,袭扰明军,实为明北部边境守将的心腹大患。

刘基曾经提醒朱元璋:“不可轻视扩廓帖木儿,此人剽悍善战,且有谋略,是元军中难得的大将之才”。洪武三年,朱元璋又命徐达率大军北攻大漠,扩廓帖木儿正率军围攻兰州,闻讯撤围还救,被徐达打的大败亏输,伤亡近10万人 ,扩廓率残部逃奔哈剌和林(今外蒙乌兰巴托西南)。洪武5年,元璋再次遣将统帅大军分路向漠北进攻,明军进到岭北时被逐渐恢复元气的扩廓帖木儿统军击溃。《明史》记载,岭北之战,明军死伤惨重,连同之前讨伐北元的几场败仗,明军共有约40万人死亡或失踪,代价极其惨烈。

扩廓帖木儿逃往和林后,家眷被明军俘虏,元璋派人去漠北劝其投降,并纳其妹为妃。扩廓帖木儿不为所动,继续举兵抗拒。最后派李思齐去说服他归降,扩廓帖木儿以礼相待,临别时却命武士砍下了李的一只胳膊,李归来不久就死了,朱元璋曾说:“如今天下一家了,尚有3事未了,无法释怀。一为传国玉玺未得,一为王保保(扩廓帖木儿)没有抓获,一为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不知音讯 ”。扩廓帖木儿继续统兵抗拒明军,使明军无法深入大漠彻底击灭北元小朝廷。直到洪武8年,扩廓帖木儿病死,北元军队残余势力向应昌、定西一线北撤,对明朝北部边境的威胁才有所缓解。

洪武11年,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病死,其子脱古思帖木儿继位,北元军队依旧有一定的实力,不时纵兵攻击大明边境。

明朝的北伐大军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和统帅徐达有很大的关系。史载,徐达用兵持重,绝不打无把握之仗,他军纪严明,令出必行,尤其难得的他非常是重视情报,用兵小心谨慎,非常稳靠,因此被任为征虏大将军,统帅全军。而常遇春骁勇善战,统百万之军,攻城拔寨,所向披靡,所以任为副将军。徐达有勇有谋,指挥得当;常遇春勇冠三军,冲锋陷阵,斩获多多,这才能歼灭北元10万余精锐,取得北伐胜利。

朱元璋在事后总结北伐的战略方针以及取胜原因时说:“...... (明军)举兵北伐,先取山东,次下河洛,阻住潼关西进之师,不急攻秦陇,是因为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张良弼都是百战之将,决不肯轻易屈服。而且,大军西攻,正好促成他们联手抗拒,拼死抵抗。不如出其不意,直取大都,根本既除,然后西进,张良弼、李思齐势穷望絶,不战而克。可是扩廓帖木儿还是顽抗到底,费了多少事!假如当初不取北平,就和扩廓帖木儿、李思齐的关中军决战,又会是分兵两线作战,我以一敌二,丧失了主动权,全取胜利就没有十全把握了 ”。他还告诫诸将说:“我从起兵以来,与诸豪杰角逐,每临小敌,亦如临大敌,所以能够致胜”。他也算一语道破了明军取得北伐胜利的天机。

【写作不易 严禁剽窃】【插图源自网络】


铁马冰河wu


最后的大决战,应该是明将“蓝玉”率骑兵长途奇袭捕鱼儿海北元主力的那一战。由于明军突袭,北元军队来不及反应,最后只有元顺帝之孙脱古思帖木儿带十几人突围,这是北元真正意义上的灭亡。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同年,朱元璋手下第一大将徐达攻克元大都,元顺帝逃往北方草原,形成了北元政权。但元顺帝仍不死心,多次命令军队反扑,朱元璋为巩固新朝,也多次派出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北伐反击。北元军队元气大伤,再无法大规模反扑,但经常袭扰明朝边境。

公元1388年,朱元璋下定决心全歼北元军队主力,当时徐达、常遇春都已去世,冯胜等人也已到暮年,就剩下蓝玉可以派遣,随后蓝玉率军北伐,最后在捕鱼儿海找到北元军队主力,并将其全歼。


寒冷深夜


北元同大明的最后大决战,史称“捕鱼儿海之战”。此战北元最后一支精锐被明军消灭,北元的皇妃和一部分皇室成员被俘虏,蓝玉见此情此景,想到了当年宋朝皇室所遭受的耻辱,于是蓝玉便在北元皇妃为宋朝皇室讨回了公道,真是感叹风水轮流转。

而这场战役可以取得如此胜利,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当时的北元已经是不堪一击了,是明军主动出击去寻找并寻求就会歼灭北元残余的。当时明军最大的困扰是恶劣的环境和不知道北元军队的大致位置,明军在当时实力绝对是占优的,北元军队是一路败北。

在被逐出中原之后,北元的文明程度急速下降,当时已经是连一口铁锅都无法生产,更不要说武器装备的生产,北元也几乎是又回到了最初牧马的时代。这种影响是十分大的,加上北元军队在中原待久了,早就没有当年蒙古大军的战斗力了。而明军又是一支装备有先进火器的军队,自然打败北元军队是简简单单。

并且这场战役之后,蓝玉也是直接封为名将了,这场战役的解决了明朝的北方大患,而靠的主要是蓝玉那惊人的判断力,加上蓝玉过人的胆识。蓝玉立下如此大功之后,朱元璋居然允许蓝玉在自己面前居功自傲,可见朱元璋对蓝玉的器重,只是太子朱标不幸去死,否则蓝玉是没必要死的。毕竟杀蓝玉,其实主要是为朱允炆即位扫除障碍。


小司马迁论史


这时的元朝军队不再是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了,从中央到底层完全腐烂,

第二,军队构成,不再是百年前的草原百战之兵,大多是拼凑在一起的,说是杂牌也不为过,

第三,军队领导,王保保这样的已是最好的了,他和木华黎等是无法相比的

第四,对手是出生牛犊,自己是迟暮老人,明朝的军队从将领,士兵都是在血火中拼杀的正在巅峰状态的,对上没有希望,混日子的北元军队,结果也就明显了。

第五,历史规律,被灭的王朝被灭的命运无法改变,这个话题选取的就是最后一个节点上的那一个被灭点,所以这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节点


去国怀忧1


洪武二十年,中国疆域逐渐趋于统一,元朝虽灭,但北元残余势力却阴魂未散,盘旋在北方蒙古地区,整顿旗鼓企图反攻中原,朱元璋深刻意识到了北元政权对新王朝的威胁,并坚定决心欲图与北元展开一场大型的歼灭战。


洪武二十年(1387年)九月,朱元璋派遣十五万大军北上歼灭北元,并任命蓝玉为大将军,在这场战争中也是朱元璋最后一次重用蓝玉。

元廷为何会输的那么惨?蓝玉军抵达贝尔湖附近后,苦苦寻找元军主力决战,最终在捕鱼儿海附近发现了北元皇帝脱古思贴木的老巢。蓝玉下令趁机突袭元军大营,在那个没有遥感卫星的岁月里,一旦被敌军大兵团围困,一般来讲就是死路一条,荒漠地区也是缺水少粮的,跑也不好跑,更何况那个时候老天还挂起了沙尘暴,使得明军没有被元军的哨兵发现,真是天意不助元啊。


元军自打退出中原后,往日席卷欧亚战无不胜的蒙古骑兵早已成为了过去时,明军的“从天而降”令元兵无心恋战,只知道东奔西逃和投降。十万大军好似温柔的羔羊一样任由明军宰割,最后明军以微小的代价吃掉了十万元军,并俘获美女、士兵、战马、牛羊无数,可以说元军在捕鱼儿海战役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也实现了大明朝几十年的北疆安定。

(配图来自网络)我是纳兰轩若,欢迎关注互动。


纳兰轩若


最后的大决战?说的是捕鱼儿海之战吧!此战北元损失十万人左右,基本被团灭,而明军的损失却是微不足道,据说是“不费寸兵,以收其效。”而蓝玉也由此跻身名将之列。

1368年,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北伐,元顺帝逃出大都,奔往北方草原,这就是历史上的北元政权。北元政权还有很强的力量,蒙古人不甘心失败的命运,多次组织军队进行大规模的反扑。这样明朝就与北元展开了反复的鏖战。期间,明朝大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人多次北伐,先后经历了太原大战、定西大战和岭北大战。这些大战使北元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对明朝大规模进攻,但是小规模的扰边行为此起彼伏,“游击战术”让大明疲于应付。

明与北元的最后一次大决战发生在1388年。此时徐达和常遇春已经去世,冯胜和傅友德垂垂老矣,统兵大将为常遇春妻弟蓝玉,1387年9月率15万大军北伐。大军出大宁,次年4月进至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斥候侦知元主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蓝玉留下步兵和辎重部队,自己率领骑兵开始了长途袭击,兼程赶到离捕鱼儿海四十里的百眼井,仍不见敌兵,蓝玉本想引兵,幸得定远侯王弼谏阻。于是下令军队穴地而居,不见烟火,乘夜赶到捕鱼儿海南边。蓝玉命王弼为前锋,率骑兵迅速逼近捕鱼儿海东北八十余里处的敌营。

此时元主脱古思贴木儿(元顺帝的孙子)与身边的臣子们尚以为明军不熟悉地形,难以追踪而至,因而防备疏松。蒙古军士卒正在牵马备鞍,整理辎重,准备转移。忽然出现大风沙尘暴天气,白昼如晦,对明军起到了很好的掩护作用。王弼率军突然杀到,元军仓促迎战,根本来不及排兵列阵,在混乱中死了数千人,仅元主与太子天保奴带着几十个人突围,自己的老婆、孩子都成了明军的俘虏。北元小朝廷直属的中央禁卫军中的两员悍将,曾经参加过和林保卫战的太尉蛮子与太师哈剌章竭尽全力抵抗,蛮子被郭英当场挥刀杀死,而哈剌章的大营亦在十多天后被蓝玉击破,哈剌章本人下落不明。中央禁卫军作为北元正规军的主力,终于在这次决战中基本上被明军全歼。蓝玉派精锐骑兵继续追击,俘获元主次子地保奴、妃嫔、公主以下百余人,后又追获吴王朵儿只(成吉思汗同母弟哈赤温的后裔,在其世袭封地上被俘)、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以及宝玺、符敕、金银印信等物品。此外,成为明军战利品的还有四万七千匹战马、四千八百四十头骆驼、十一万二千四百五十二头牛羊、三千余辆各式车辆以及一大批后勤辎重。这是一次空前的胜利,北元集团几乎被连根拔起。

北元大批皇室成员身陷囹圄,包括已故君主爱猷识理达腊的妻子、现任君主脱古思贴木儿的后妃及次子地保奴、公主等,成为阶下囚的各类达官贵人总共有2999人。只有元主脱古思贴木儿、太子天保奴以及少数随从坐着数十匹战马乘乱逃出了包围圈。明军精骑追击千余里,都督余通渊所部一直打到了克鲁沦河,最终追之不及方才撤回。战斗结束后,蓝玉下令那些俘虏兵卸下披挂的铠甲,各类铁甲、皮甲堆积如山,被放火焚毁,而蒙古铁骑的威名也随之烟消云散。

元主脱古思贴木儿及其子天保奴在逃亡途中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儿所杀,与脱古思贴木儿一起逃亡的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于当年投降了明朝。自从元顺帝于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带领百官部属从元大都出逃之后,这个以元帝为首小朝廷经上都、应昌、和林、捕鱼儿海等一系统激战,至此基本上已经瓦解。

捷报奏传至京,皇帝大喜,赐诏奖励慰劳,将蓝玉比作卫青、李靖。班师回朝,晋升为凉国公。


于一粟端见十方刹


北元与明朝的大决战,应该是指捕鱼儿海之战。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北伐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自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后,朱元璋就已经跟元朝撕破了脸,此后明朝北伐,打得元顺帝逃出大都,奔往草原,元朝被揍成北元。

逃是逃回了老家,可北元政权依旧还有很强的力量,后来明朝多次北伐,太原大战、定西大战和岭北大战,一战接着一战揍北元,将其打残,无法大规模南下进攻明朝,但是北元依旧不甘心,跟其他游牧民族学习一下,经常打打游击袭扰明朝还是必须的。

游击战是很烦人的,广阔的大草原又为机动性极强的北元骑兵提供了天然的躲避场,明朝疲于招架北元的袭扰,却又难以对北元造成致命打击,这种游击战打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安全,大部人马安坐后方,明朝甚至连他们在哪都不知道,更别说打了。

不过朱八八同学是很生猛的,他无法忍受敌人的这种挑衅,想要一次性解决北元的侵袭势力,更想要杜绝北元壮大的可能。

1387年9月,明朝发动北伐,十五万大军在蓝玉的率领下向茫茫草原进发。1388年4月,大军抵达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蓝玉正在为苦寻多日无果而烦恼,突然听斥候来报,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发现北元主力。

得知此消息后,蓝玉立即开始分兵,步兵和辎重部队留下,他亲率骑兵奔赴捕鱼儿海。兼程赶到离捕鱼儿海四十里的百眼井后,蓝玉并未发现敌军的踪影,正打算召唤大军到来,被王弼劝阻,明军于是继续靠近捕鱼儿海。

当明军靠近北元军营时,北元军防备松懈,士卒正在准备转移,几乎没有人做好战斗准备。而碰巧的是,此时正好出现大风沙尘暴天气,大白天的能见度也跟晚上差不多,明军悄悄靠近,北元军无一人发现。

终于,明军进入北元军营,骑兵往来冲杀,毫无准备的元军仓促迎战,在混乱中就先死了几千人,元主脱古思帖木儿撒腿就跑,太子天保奴也带着几十个人突围,而他们的老婆孩子则都成了明军的俘虏。

北元的主力在这次决战中基本上被明军全歼,而且蓝玉派精锐骑兵追击,俘获元主次子地保奴以及其他众多北元皇族,北元集团被连根拔起,元主成了光杆司令,其后不久更是死于非命。

捷报传至南京,朱元璋大喜,亲自下诏褒奖慰劳,不过由于蓝玉自己的错误,原定的梁国公变成了凉国公。


平沙趣说历史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徐达率军攻打元朝,在明军的连番打击下,元朝坚持不住,与1368年,退守草原蒙古本部,因国号仍叫大元,以其地处塞北,故称"北元"。

北元虽退守草原,却并不甘心,多次派人攻打明朝,并且在山西、云南、甘肃等地还盘踞着大量元朝的残余势力。明朝一攻打,元军就远遁草原深处,明军因为粮草有限不能久战,并不能消灭元朝主力。但明军逐渐消灭了元朝在山西等地的残余势力,也为以后全歼北元打下基础。

天元十年(1388年)三月,朱元璋打算彻底消灭北元,于是派蓝玉率师十五万北进,蓝玉率军在草原寻找多日无果,士气正低落,突然听斥候来报,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发现北元主力。明军因为突然袭击,而且元军以为明军与纳哈出作战不久,粮草匮乏,不会深入北方再战,没有作迎敌的准备。于是蓝玉趁其不备悄悄率军包围了它,当明军前锋杀向元军时,突然风沙漫天,几十步外不见人。明军的突然出现,令北元根本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大量士卒在混乱中被杀。脱古思帖木儿带着太子、大臣数十人逃往和林方向,也被其部将也速迭儿所缢杀,最后捏怯来、失烈门南下投降明朝。 此役,明军俘获北元皇室一百二十三人、官员三千余、人口七万七千多、马驼牛羊十五万多头,以及大量印章、图书、兵器、车辆,北元10万大军几乎被团灭。


河边蓑客


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蓝玉攻其不备奇兵(骑兵)制胜。

朱元璋在公元1368年,于南京称帝。

明朝建立的初期,自己掌控的土地面积有限,必然会促使大明与北元反生地界之战。

朱元璋麾下徐达攻克并占领元大都,元帝无奈,只能继续北上逃亡,这就是历史上的北元政权。

明朝与北元展开了拉锯战,你攻我伐,不亦乐乎。其中:

北元与明朝最后的大决战,10万蒙古军队为何会被团灭?

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开国众将,北上讨伐北元多次。

太原大战

定西大战

岭北大战

此诸讨伐,增加了北元的人马、银钱、数不清的各种资源消耗。尤以人马、粮食并不是随心所欲无限再生的,这就造成北元实力大跌,慢提进攻,就是防守也渐渐吃力。如果说北元还有那么一点点残存势力的话,也无非就是学老祖宗玩下游击战术,打了就跑,袭扰边境,仅此而已,但即便这样,明朝的防军也是疲于应对。

上段提过,既然是袭扰就一定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不会大部进军,呈现两军对垒状。这对北元军队来说有益,因为无力支撑大规模军事行动前提下,辽阔的草原,优秀的战马资源等等,无一不是北元部的优势条件。明军出击,则不销一刻,踪影全无。

公元1388年,不单戊边卫士不堪其扰,朱元璋也是不堪其烦,准备一次性解决北元的侵袭势力,不单解决当下问题,还可以杜绝北元通过修养生息,不断壮大。

主帅-蓝玉,这位同学,我昨天反过来调过去的两次对他的死做过评论。

徐达和常遇春已经去世,冯胜和傅友德年已老矣,不堪军阵。而蓝玉也是戎马一生,南征北战,绝对的功臣良将,堪担此任。

如上所说,北元不堪一击,但如果要击败北元部,首先要先找到他们······

虽有百胜志士,优势战力,但辎重粮草毕竟有限,以日计算都是天文数字。

蓝玉没有接受撤军的建议,考虑到自己的急行军不可能被北元部那么快发现行踪,所以继续寻找。这是极大的优势,攻敌所不备,否则15万人对于游击战来说,就象大炮打蚊子。

经过斥候几天不断的侦查,最终发现北元军队主力就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

蓝玉留下步兵和辎重,亲率骑兵发起突袭。北元军队毫无准备和防范,脱古思帖木儿带着几十个人突围,妻、子被俘。此战俘虏北元贵族100多人,官兵7万多人,牛羊15万匹。北元集团几乎被连根拔起。那位逃跑的脱古思帖木儿,最后被活活勒死。


记:蓝玉斩杀降卒,强暴的北元帝妃。老朱本想给蓝玉梁国公的嘉奖,由于过失,最后变成了凉国公。一字之差,下降几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