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一个烧烤摊便是一个江~~湖

“来了老弟~来两串大腰子!谢谢老弟老妹儿来捧场!”

一个圆脸、胖胖的东北大姐笑嘻嘻地招呼着。她是抖音知名网红“黑河腰子姐”,也是黑河华富夜市的烧烤摊贩。

除了天生的热情爽朗,腰子姐的走红离不开中国人对烧烤的痴迷和热爱。

烧烤摊是中国人的深夜食堂。尤其对于东北人来说,再没有什么能比“撸串+啤酒”能满足一个他们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豪迈欲望了。烧烤大排档,是满足灵魂的人间烟火。

位于哈尔滨市一条小巷内的烧烤摊

万物皆可烤

在东北,烧烤的秘诀是重口味。

不仅要重油重料,而且还要重辣,就是为了增加烤出来的食材鲜重的口味。

而真正神奇的地方是,在东北,没有什么是不能拿来烤的。



有人说东北人天生会烧烤,给他们一个炉子,就可以烤全世界。

东北烧烤

“以前好多人家都支个炉子在院子里边或者楼下烤,就像四川人家家都会做回锅肉一样。”靠烧烤起家的赵龙说,他在哈尔滨的门店不大,一共有8张桌子,一到饭点坐得满满当当,小桌一天至少可以翻台4、5次。也谈不上有什么秘诀。

说起东北烧烤的流派,大致可以按照省份来划分:黑龙江靠近俄罗斯,腌制后的牛羊大肉串是主流;吉林受朝鲜族饮食特色影响,烧烤擅长用蒜和朝鲜族辣酱;而辽宁烧烤的食材更加丰富,以海鲜为特色,“无所不烤”。

当然,随着各地饮食文化交流的发达,烧烤之间流派的分野也不那么泾渭分明,而是各地口味相互借鉴,新口味和单品也能迅速推广和普及。

譬如赵龙在大连发现,当地流行的是一种“原味烧烤”,就是所有肉串都不煨料,只放盐、味精、孜然、辣椒面、糖,强调牛羊肉的原汁原味。

大块肉串常常给人以“大快朵颐”的感觉,但用细细签子穿着的、肉块切成直径1厘米左右的小串,才是众多老铁的最爱。

“小串因为肉块切得特别小,受热均匀,熟得特别快,所以原味烤制的话它的口感要好于大串,”赵龙解释道,“也更加入味。”

当然,对于“万物皆可烧烤”的东北人来说,凡是差不多可以烤一烤的食材,他们都愿意拿来一试。

最具有代表性的重口味就是烤蚕蛹。在吉林的辽源,这里的蚕蛹一旦被运进了烧烤店,就等不到了破蛹的那一天了。

东北人爱吃烤蚕蛹,因为其营养价值高,一只蚕蛹相当于三个鸡蛋的营养。

虽然外表不那么好看,但烤蚕蛹却是东北烧烤届的一道必点名吃。

烤蚕蛹的诀窍,在于慢火烤制,吃的时候也有诀窍,

先咬开皮,一股咸鲜汁,夹杂着烤成固态的蛋白质,连皮带肉细细咀嚼。

香脆可口的烤蚕蛹,就成了东北人口中最爱的一道烧烤美食。

东北人的江湖

中国人的“深夜食堂”讲究的是烟火气,在烧烤摊上,吃出来的是感情,“串”起来的是过往,喝出来的是兄弟。

烧烤摊就是东北人的娱乐场。烟火与酒精的交杂之后,人们都放下防备,酣畅淋漓,大口吃肉。

东北老爷们毫无保留的一面都是在烧烤摊上呈现的。酒过三分,情绪就自然地涌上来,也没有什么顾忌。

35岁的金伟和一帮朋友就是在烧烤摊上认识的,他曾经约过这帮朋友来家里正经吃顿饭,但还是没有烧烤摊的氛围,待一会儿就散了。

烧烤摊也是东北人的江湖。在一篇热门的知乎问答里,有人说吃烧烤是一件能看出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事。

例如一个大哥,在烧烤摊撸串的时候旁边总会有两个人,一个是小弟,还有一个扒蒜的老妹儿。老妹儿负责扒蒜。

走向全国的烧烤摊

大多数从事烧烤行业的东北人,其实谈不上有太多情怀和匠人心态,而这是把它当做一种谋生手段。

不过,自带幽默属性的店主,还是可以在烤串过程和招揽顾客中找到乐趣。

网红腰子姐就是这样走红的。她麻利地在烧烤炉边给肉串翻面、刷油、洒调料面。

餐厅里敞亮的半开放式后厨,和吸走大部分烤肉烟气的“无烟净化烧烤车”,让她在干活之余能同时被一群食客举着手机拍照、围观——

他们都是冲着抖音上的知名网红“黑河腰子姐”

这个名号而来。

“我就寻思你多来两趟比啥都强,对老主顾经常多送点或是抹个零。”她会主动地和顾客唠唠家常。

“顾客会问我今天卖得咋样啊,我说还行,完了就随便聊聊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事。”

这是一种和顾客拉近距离的方式,也能减少等待烧烤过程中的焦灼——在黑河这座靠近中俄边境的城市,冬天的气温能达到零下20度。

“一聊时间就过得特别快,他们就不会老催我。”她说。

滋滋冒油的烤大腰子吃起来带劲,外地食客们特意听她吆喝一声“来了老弟~”才不虚此行。

正是这句拉长音调、中气十足又极富东北特色的吆喝声,成为2018年抖音上一句相当魔性的口号。

不过成为网红的腰子姐,仍不打算放弃烧烤的老本行。“等我挣了钱,一定要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200平米的烧烤店。”腰子姐告诉记者。

如今,东北烧烤已经成为门面,在北京、天津,锦州烧烤、冰城串吧遍地都是,其中,锦州烧烤成为了东北烧烤的代表。

无论是牛羊肉串,还是五花肉,抑或日式烧鸟里才会出现的烤鸡皮、烤鸡软骨和鸡肝,甚至本应该拿来炖的茄子、土豆、豆角,锦州人都能拿来烤,菜单上密密麻麻可以写上一百多条。

另一个方面也是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植。

如今锦州街头讲究一点的烧烤店,门前大多树立着一块像景区大门一样的石头,上书“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锦州烧烤 锦州市人民政府”的红色大字——2011年,锦州市政府把“锦州烧烤”列为了当地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觉得既然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下来,就像专利似的,还是抢占了先机。”作为一个来自云南的锦州烤串店老板,段明辉必须用一个最有品牌效应的方式招揽顾客。

中国是典型的重人情的社会,烧烤吃的就是一口人情味和浓浓的江湖气息。在夜幕降临时分,随意趿拉着拖鞋,约上三两好友,点一桌子烤串,就着大扎啤,敞开嗓门和肚皮。

没人在乎你白天是光鲜亮丽的白领还是烈日下搬砖的民工,在这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才是王道,才是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