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吃货注意!卷馍、板面!你爱的家乡美食都在这里

民以食为天

说起咱阜阳的美食

众所周知

阜阳人不仅爱吃,而且会吃

聪明的阜阳人善于用面粉做出各种各样的美食

小麦作为咱们阜阳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承载了千万阜阳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刚打下来的小麦,经过了充分的晾晒

满满的都是阳光的味道

阜阳人把它用石磨磨成白白的面粉

做成馒头、包子、面条等美食

傍晚六点,太阳从地平线渐渐隐去,烟囱上升起了阵阵炊烟,孩子们放学回到家,帮着妈妈烧锅,那一口大铁锅里,咕嘟着诱人的美味,即将温暖一家人的心和胃...

地锅鸡

地锅鸡是咱阜阳一道有名的菜,不仅名字接地气,分量也是杠杠的,平时家里来客人的时候,炒上一大锅,保准让你吃的肚儿滚圆。

地锅鸡最大的特点,就是盖在菜上的面饼了。面团经过充分的揉制,已经变得筋性十足,用擀面杖擀平,再切成小片,铺在鸡肉上,利用炖煮鸡肉的蒸汽将其蒸熟。吃的时候,裹上鸡肉、蘸上鸡汤,一口咬下去,先是面饼的筋道,再是鸡肉的嫩滑,口感丰富、味道鲜美,让人忘了注意身材,只想赶紧的大快朵颐。

鸡肉经过了爆炒加炖煮,变得嫩滑无比,各种料头迸发出的香味紧紧锁在多汁的鸡肉中,干辣椒和麻椒的加入,使得整道菜更加麻辣鲜香,让人吃罢大呼过瘾。


格拉条

很多外地的朋友听到格拉条这个名字,都会觉得非常奇怪,其实,格拉条的名字跟咱阜阳的方言密切相关。在阜阳的方言中,把“搅拌”念成“格拉”,因为格拉条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麻酱,吃之前要先搅拌一下,所以才称之为“格拉条”。

和其他地方的拌面不一样,格拉条要比一般的面条更粗、吃起来更筋道,因此也就更管饱。格拉条的配菜一般都是焯好水的豆芽和芹菜粒,配上面条一起吃,既有麻酱的醇厚;也有豆芽的爽脆。一碗格拉条下肚,再配上鸡蛋冲出来的撒汤,中午的这一顿饭,用三个字形容,那就是:美滋滋!


撒汤

提到了格拉条,就不能不提这一碗撒汤。传说中撒汤的来历还和乾隆皇帝有关,乾隆皇帝微服游访江南路中,到一家客店投宿。店家婆杀了两只肥老母鸡,用沙锅煨炖。鸡汤煮好后,店家盛了几碗鸡汤,放入麻油、胡椒等调料,用托盘端置桌上。乾隆品尝了一口,味道十分鲜美,吃起来胜过皇宫御宴!乾隆膳后问侍从道:“这鸡汤叫啥汤?”侍从心想:自古君无戏言,皇上说是啥汤就是“啥汤”。于是便顺口答道:“啥汤”。久而久之,这“啥汤”变成了撒汤,也成为了阜阳人早午餐。撒汤入口鲜咸,汤味厚重。汤汁浓淡适宜,鸡蛋被滚烫的鸡汤冲成了细碎的鸡蛋花,不仅看起来令人食欲大开,营养也更加丰富。


麻糊

麻糊分为咸麻糊和淡麻糊,其中咸麻糊也叫胡辣汤,和撒汤一样,它也是阜阳人离不开的一种小吃,阜阳的早点铺上,一定少不了它的身影。咸麻糊是由胡辣汤料加骨头汤熬成的,里面的料头十分丰厚,有豆腐丝,海带丝,花生米、豆腐脑等。盛一碗咸麻糊,淋上香油,再加一勺油泼辣子,配着油条一起吃,别提有多爽了!

而淡麻糊是由黄豆粉和糯米粉加上滚烫的开水调成的,有淡淡的米香,吃的时候会加上芝麻盐、煮熟的黄豆和芹菜碎、豆角碎,清爽的味道有种淡淡的豆香,营养价值那是相当的高。


卷馍

提起卷馍,小编不禁都要流口水了,作为阜阳小吃中的“扛把子”,卷馍虽然名字普通,但它的内在却是一点儿也不普通!

薄薄的几张面皮叠在一起,上面放上卤好的面筋、豆芽,淋一点麻酱,加一勺辣子和蒜泥,再撒上一撮香菜和黄瓜丝,甚至土豪还会阔气地让老板加上香肠和鸡蛋,用薄薄的面皮这么一裹,一个分量十足的卷馍就制作完毕了。

大口咬下去,软嫩的馍皮,清爽的豆芽菜,筋道的面筋,加上鸡蛋香肠,独特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吃起来连形象都顾不上了!


枕头馍

咱阜阳人对枕头馍那可是一点儿也不陌生,枕头馍,顾名思义就是像枕头一样的馍。所制作用的原料也非常简单,只需要面粉、水和酵母便可。但是枕头馍和一般的馒头可不一样,除了它的个头特别大之外,吃起来也更加的筋道、有嚼劲。纪录片《风味人间》之中就有枕头馍的身影,将枕头馍切成片,舀一勺香辣西瓜豆酱,最能吃出枕头馍独特的风味。随着纪录片的播出,枕头馍除了称为咱阜阳的一张名牌之外,也承载了无数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许多在外工作的阜阳人,看到枕头馍,就想起了自己长大的家乡...


太和板面

板面是太和的特色小吃,因在案板上摔打而得名。通常用面粉加食盐、水搅拌,和成面团并揉搓,制成小面棒,涂上香油码好。制作时,边摔边拉,板面由此而得名。煮好的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放上青菜,浇上汤料。其汤料,一般以牛羊肉为原料,配以辣椒、茴香、胡椒、花椒、八角、桂皮等20多种作料炒制而成。一碗板面端上来,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汤料,使人食欲大增。

阜阳人对于美食的研究远不止这些

生在阜阳

每次口头上在说减肥

嘴巴还是很诚实地在吃!

也许这就是作为一个阜阳人

幸福的烦恼吧!


阜阳还有那些特色美食

欢迎评论区各位留言

当做明天的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