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棣夺权后为什么之后史学家还是叫明朝,不称其为北明呢?

恐怕不行吧


历史上,一个王朝灭亡以后,若是有皇族继承了国祚,后来建立起来的王朝便会与前朝有不同的国号,诸如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北宋南宋。

而到了明朝这里,区别就出现了,明朝时期,朱棣曾经用一场靖难之役击败了国家正统皇帝朱允炆,建立起来了属于自己的大明朝,沿袭了明朝这一称为,而在朱棣登基以后,年号也改为了永乐。

朱元璋的年号为洪武,而洪武年在31年的时候就应该结束了,此后的四年,由建文帝朱允炆执掌朝政,虽然朱允炆掌了四年权,但在兵败以后,朱棣并未留下朱允炆的年号,而是将洪武延长了四年,洪武年延续到了洪武三十五年,而次年也改为了永乐元年。

朱棣这一举动的意思很明确,自己是朱元璋真正的继承人。

这里就与继承人的合法性有了关系,朱棣的确有继承国祚的权力,但朱棣并非朱元璋指定的继承人,朱元璋指定的继承人是朱允炆,换句话说,朱棣继承的大明王朝其实是非法的。

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朱棣继承大明朝也在情理之中,不论是哪一方继承了国祚,都是老朱家的家事,因此,朱棣继承大明朝并不显得非法。

东汉时期,王莽乱政以后,曾经建立起来一个存在时间很短的王朝,名为新朝,可以说,从这时候开始,汉朝就已经被灭亡了。

晋朝时期也是类似,八王之乱以后,晋朝国祚被断绝,后来只是以东晋西晋区分那段混乱的历史,很少由哪个王朝是真正的继承晋朝的国祚。

而到了宋朝更是如此,宋朝时期,由于大宋重文轻武的风气弥漫全国,宋军虽多,却无战斗力,因此爆发了一场耻辱的靖康之耻,靖康之耻以后,宋朝皇室宗亲基本上都在汴京团灭了,只剩下了旁系,也是赵匡胤的后代,宋高宗赵构,因此,赵构在大宋亡国以后建立起来了南宋朝廷,与金国分庭抗礼。

而明朝的格局则是前朝完全不同,虽说同样是爆发战乱,但靖难之役更像是皇室宗亲之间为夺权而产生的斗争,就像是放大版的玄武门之变,神龙政变,规模虽然变了,但本质却又相同,都是皇室宗亲间的战争。

因此,朱棣在继承国祚以后,国号并未有丝毫变化,依旧是明朝,一直到后来明朝被李自成灭亡,才建立起来一个南明小朝廷,不过南明小朝廷明显没有实力与后金抗争,没过多久南明朝廷也灭亡了。


魏青衣


自从有自媒体后,才发现脑残实在太多,明朝是史学家叫的吗?那是人家朱家给自己的王朝起的名号!朱棣夺权夺的是侄子的权,又不是夺你家爹的权,他不改王朝名字关史学家什么事。你爹叫你去读书你却背着书包去泡妞,现在提这种大脑装粪的问题让别人骂。



夜郎春秋


得脑残才能问出这样的问题,人家朱家谁坐天下是人家朱家自己的事,像方孝孺之类愚忠之人死不足惜,朱家谁当皇帝都是给大明打工


凯恩斯26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弟鹏正。

(大明风华中的朱棣取得皇位)

为什么朱棣篡权以后,国号还叫明朝,因为朱棣是老朱家的人啊!朝代也是朱家的,所以根本就不需要改名字。就和现在热播的《大明风华》一样,朱家人争天下,其他人凑什么热闹,这就说明,这场政变属于他们自己的争斗而已,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棣是直系朱家人,而且建文帝是朱元璋的孙子,朱棣是建文帝的四叔,都是朱家至亲,所以不会存在改国号上的问题。

(大明风华中的朱棣追杀建文帝)

朱棣如果想改国号的话,除非他不认祖宗了,不认他爹了。那行,可是朱棣能这么做吗?所以,朱棣政变成功以后,毫无疑问还是继续沿用“明”之国号。而且,可能不了解古代帝王更替的规则,如果一个朝代被别人推翻的话,无论这个人多么贤德,都会在当时扣上一个“反贼和造反”的称号,虽然他们成大事的,不拘小节,但是毕竟也不好听。谁也不愿意听。所以,朱棣继续沿用明朝国号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希望我是顺天即位的,虽然我发动政变,但是是天命所归的道理,堵住众人的悠悠之口。再说了朱家人争天下,谁当皇帝不是当?只要能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就是好皇帝,管他是不是造反还是即位的,都无所谓。

(大明风华中的朱棣)


鹏正


一个朝代之内,换了不同的皇帝,只是换了不同的年号或者徽号而已,但是国号是不会轻易乱换的,这涉及到法统问题。


朱棣本身是朱元璋为了巩固朱姓一统天下,采取的“众建宗亲,以藩王室",而封为燕王,就蕃到北平的。此外朱元璋把他20多个儿子全封了王就藩到了各地。

朱元璋的本意是希望这些朱姓诸王,藩卫嫡子朱标的一脉皇室的。为此他不允许这些王爷没事进京,让他们在封给他们的那些地方呆着,替大明镇守着边疆。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在文官的建议下削藩,以防他们坐大,出现西汉时的“七国之乱”。朱棣在姚广孝的辅佐下,利用了朱元璋《皇明祖训》里的一个漏洞,“当朝内有奸臣,藩王可以带兵进京靖难。”


所以朱棣进京夺权所有合法的名义就是 “靖难”,因此史称“靖难之役”。朱棣夺权成功后,删除了建文的年号,直接把建文在位的四年,复称洪武35年。然后接着洪武35年,于次年改元永乐元年。

这样一来,朱棣就造成了他是继承朱元璋正统的既定事实。

试想一下,朱棣如果改明为燕,那就相当于他是在谋反推翻了明朝重新建立了一个燕朝。那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朱棣那就真的是谋反了,这就不是老朱家自己家里家务事了。

在《大明风华》里,朱棣对方孝儒说,这是我们老朱家的事,你一个外人掺合什么?这是“靖难之役”之所以成功的本质。


当然有人会说李渊也是杨广的表弟,夺了天下,为何改成唐朝就成功了呢?

这性质完全不一样,有些本质性的区别。首先,隋朝由于耗尽天下民力,已经不得人心了,继续称隋,适得其反;其次,隋朝灭亡在先,李渊并非从隋朝手里继承的国祚,而是自己和几个儿子一刀一枪打出来的,用自己的国号名正言顺。


炒米视角


史学家为什么不分开叫?因为来棣夺权之后,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变!而且他也是太祖的亲儿子,所以没必要分开叫!有人拿宋来比,这是错误的,宋之所以分开叫,第一是因为北宋被外簇灭了!第二,都城不在一个地方!所以为了好区分就叫北宋,南宋了!历史上带南的朝庭都是很悲催的!比如,南宋,南明,南唐,南齐等等!


無诺1


朱隶是元朝一个妃子根朱元章生的,传说中那个妃子是带肚子来的,他要是改了国号更是坐实了一个说法,就是由家事变成国事了,他得蠢到什么程度去把国号改了。


古陌迎锋


哈哈😄,那我问你,李世民宣武门政变,为什么不改国号[捂脸][捂脸][捂脸]



陈年老九


我不知道那些批评提问者的作者是出于什么心理,但是至少我觉得这个问题问的很好。

首先要说一下,一个朝代的名称是当朝人确立的,但是名称前面加的方位区分词,不是当朝人定的,而是后人为了强调朝代的转折变迁或者方便研究才给加上的区分词。但是后人认为靖难之役前后,明朝在地理形态上没有大的变化,而且皇权的转移也是在朱氏家族内部完成的,大政方针上也没有特变明显的变化,依旧是朱明的统治风格。所以后人没有加以区分。再者,朱棣既没有改国号,也没有立即迁都,迁都北京是后来的事情。还有介于“北元”的叫法,如果说成“北明”,很容易让人误解成明朝的南方已经失守。更主要的是这种连贯性有利于后人对明史的研究,如果断开会显得很突兀。打个比方,唐朝的武周和安史之乱都可以算为一个节点,但是如果硬是把唐朝划分开,就会显得特别不完整。所以后人无论出于正统考虑还是出于方便研究历史考虑,都没有“北明”这个说法。



哔哔巫


我回答这个问题。


封建王朝是家天下,老子是皇帝,接班人就是儿子,国号是老子登基时起的,儿子当然要继承,家天下换不了,国号是延续的,不可更改的。朱元璋推翻了元,坐皇帝后改国号为明,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儿,明朝的第三任皇帝,不用管朱棣的皇位是和平接班的,还是夺来抢来的,国家还是朱家的,并没被人家夺走,当然国号还是明。

国号是每个朝代马上皇帝封的,只要这家天下沒丢失,继任者是不能改国号的。历个朝代的国号并非史学家起的,国号与史学家无关。史学家的职责是实事求是的研究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