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过牢的爸爸,把前妻口中的“坏孩子”,成功教育成了一名宇航员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一起聊聊育儿干货,陪你成长哦。

电影《银河补习班》里有句话:“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神奇的感受器,他们能感觉到,大人是不是真的爱。”

电影中,马皓文6岁的时候,爸爸因为桥梁坍塌事件被关进监狱,妈妈改嫁,原本幸福的家庭就这样没有了。同学的嘲讽、别人异样的眼光、妈妈的态度,这些都让马皓文备受打击。

妈妈为了兼顾生意,把马皓文送到住宿学校。她是个急性子的人,没有关心孩子的心里变化,也没有耐心疏导孩子的情绪,马皓文变得非常叛逆,学习成绩差,经常跟别人打架

妈妈恨铁不成钢,经常骂他“无药可救”、“给她丢人”,说他“本来就傻”、“彻底没救了!”等一些话。

十年过去了,马皓文变成一个“坏孩子”,学校准备开除他。

这个时候,他的父亲马飞(邓超扮演)出狱了。

刚出狱的马飞,处境非常艰难,面对儿子的叛逆、学习成绩差,面对那个别人眼中的“坏孩子”,他没有放弃孩子,也没有放弃自己,开始接手抚养孩子。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总是将积极的一面呈现给孩子,在儿子眼中,每天的生活都充满阳光和爱。唯一一次马飞对孩子发脾气了,他很快调整自己的情绪,充满歉意地向孩子道歉:“对不起,儿子,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父亲。”

马皓文最终成为一个优秀的航空员,这与他父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马飞对孩子很有耐心,总是情绪稳定,态度平和。

如果不是他父亲的教育,可能最后他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甚至变成一个真正的坏孩子。

你是什么情绪,孩子就是什么命。

在《成为奥巴马•米歇尔自传》这本书中,美国前总统夫人米歇尔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

小时候,米歇尔的家庭物质条件并不富裕,她生在芝加哥南城,母亲是家庭主妇,父亲是水处理厂工人,还有个哥哥,一家人租住在一间很小的房子里。但是,她的父母却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家庭氛围。

书中提到妈妈玛丽安性格温柔,平静,热爱生活。在家里,父母会认真对待她和哥哥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也从不把她们当小孩子看,只平等的解答与讨论。

米歇尔因为不喜欢吃鸡蛋跟母亲产生了争论。她问母亲:“为什么我们早餐要吃鸡蛋?”,这个小小的问题,引发了全家关于补充蛋白质的讨论。

从那以后,母亲改变了自己对于鸡蛋的立场,在以后的9年里,米歇尔的早餐变成了一块抹花生酱和果酱的面包,一个鸡蛋也不吃。

爸爸弗雷泽是个乐天派

。她们家有个好习惯就是屏蔽坏消息。到老邻居新家玩,因为是黑人,车子被刮一条痕,爸爸就骂一句“活见鬼”,回家向谁也不提,过两天默默去修理厂修好车。

爸爸的腿不好,医生很早就预判,他的腿将来可能无法走路,但是她的爸妈从不在她们面前提生病的事。爸爸从不看医生,也不怨天尤人,一门心思往前看,接受命运安排。即使病情到严重的时候,爸爸依然乐观开朗、心情愉悦。

字里行间,从很多细节可以看出,米歇尔的父母对待她们兄妹很有耐心,即使是家庭遇到困境,也总是情绪平和,给了她们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

情绪稳定平和的父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力量,内心才会充满安全感和幸福感。

米歇尔在她的《自传》中写道:父母给了她们一个安静、温暖、幸福快乐的童年。

米歇尔和哥哥格雷克(大陆银行行长)都非常优秀,这与她们父母的良好情绪有很大关系。

教育学家尹建莉说:“你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

我们都知道在孩子面前发脾气,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但是,很多人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工作劳累了一天,回到家中看到孩子没有写完作业却在看电视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讲道理?

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客户和老板的刁难和批评,正在焦头烂额却接到孩子在学校犯错误的消息等着去处理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抑制住心中的怒火,冷静下来去分析原因?

当我们遇到生活上的一地鸡毛和家庭的变故,是否能够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孩子?

每个人都有情绪,这是人之常情。我们要正视并且接受我们的情绪,也要学着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有情绪管理的意识。

通过多读书,思考,多认识了解自己,学会梳理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内心的问题。

第二,学会正确发泄自己的情绪。

有情绪需要适度的发泄,不是憋在心里,也不是通过怒吼来发泄,而是找合适的人沟通交流,缓解自己的坏情绪。如果是疲惫了,要给自己腾出时间休息,或者出去活动、散散心。

第三,遇到问题,先冷静。

心理学家研究,人在有情绪的时候,感性大脑占主要部分。当怒火即将要爆发的时候,我们不凡先暂停30秒,做深呼吸,让大脑恢复理性。等到平静下来了,再去沟通或者解决问题。

第四,大人之间如果有矛盾,或者发生冲突,尽量回避孩子。

第五,如果真的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了,要真诚地跟他道歉,说明原因,及时与他和解。

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决定他的一生。在一个家庭中,尤其是情绪处理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