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为保护皇后废除人殉制度

前言:纵观明朝的皇帝,昏君真的不少,英明如明宣宗,还被后世称为“蟋蟀天子”,昏庸如明熹宗,更是因为沉迷于刀锯斧凿油漆的工作而被称为“木匠皇帝”。中间像明世宗朱厚熜、明神宗朱翊钧都是超过二十年不上朝的奇葩天子。本文要说的明朝第六代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在历史上名声同样不太好,还差点导致了明朝的灭亡,但是他的一个举措,却终结了一项流传数千年的陋习,这就是人殉制度的废除。

人殉制度是皇权专制社会的一大陋习


有史记载第一个实行人殉制度的君主是春秋后期的秦武公


什么叫“人殉”,顾名思义就是用活人殉葬,人殉是古代葬礼中以活人陪葬的陋俗,是一种残忍而野蛮的行为,人殉制度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奴隶时代,每次殉葬者人数不等,一般来说,天子死后殉葬者可以多达数百人,少的也有数十人。其他将军大夫级别的,多则数十人,少则也有数人。人殉制度随意剥夺他人的生命,属于皇权专制社会的一大陋习。

历史上第一个因为人殉行为而臭名昭著的君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武公,秦武公二十年(前678年),秦武公去世,葬于雍邑的平阳,秦武公死后为他殉葬者达六十六人。清末文人刘声木所撰笔迹《苌楚斋随笔》里提到“以人殉葬,始于秦武公,当时死者六十六人,至秦穆公,遂用至一百七十七人,而子车氏三人在焉。”

这里的子车氏三人指的是秦国当时有名三位贤良君子奄息、仲行和针虎,他们三人都被迫为秦武公殉葬,作为秦国重要的栋梁之才,却无辜为君王殉葬而丧命,这简直就是在自毁长城,难怪秦人会做《黄鸟》一诗表达对人殉制度的愤怒。


秦始皇陵活埋了无数能工巧匠


秦国的君主好像一直都有逼人殉葬的传统。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皇陵。秦始皇陵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一直建到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达39年,前后共征集了72万人力。而负责建造皇陵的工匠们,尤其是那些制造防止盗墓机关的工匠们,则在秦皇陵建成封陵那一天悉数被赶紧坟墓惨遭活埋,据说当时被埋者人数多达数万人。不仅如此,秦始皇死前,还“则凡后宫无子者,皆令从死”(据《苌楚斋随笔》),为秦始皇陪葬的未生子的后宫妃嫔亦达数百人。秦朝如此苛政暴行,无怪乎会二世而亡,秦始皇陵建成之日,即是天下百姓反抗暴秦统治之时。

人殉制度在奴隶时代达到顶峰,从春秋末期和战国开始式微,汉代以后基本绝迹。但是到了元明清三代,人殉制度再一次死灰复燃,而明朝首开人殉恶例的正是开国之君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首开明朝人殉恶例

据《明史.后妃传》记载:“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凤、李衡、赵福、张璧、皆自锦衣所试白户、散骑带刀舍人进百千户,带俸世袭,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亦皆用殉。景帝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朱元璋死后,殉葬的嫔妃达46人,这些宫人殉葬死后,家属得到建文、永乐两朝皇帝的优待抚恤。永乐初年,朝廷商议对建文帝时期升授的官员该怎么办时,提到张凤、李衡、赵福、张璧这几个锦衣卫千户百户,朱棣开恩说:“这几家都是好职事,不动。全都调往孝陵卫带俸世袭”,这几户人家,其实都是为太祖殉葬的宫人的家人,时人都叫他们为“太祖朝天女户”。


妃嫔为先皇殉葬,其惨状难以描述


比起朱元璋迫使46名妃嫔为之殉葬,他的儿子朱棣残暴程度其实丝毫不亚于乃父,在人殉这件事上也是深得其遗传。成祖时期,宫中有较多的朝鲜妃嫔、宫女,不少宫廷密事亦通过朝鲜前往明廷的使节的叙述被记录于朝鲜史书中。据朝鲜官修史书《李朝实录》记载:“帝之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于庭,饷撤,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圈于其上,以头纳入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经而死”。可以想象三十多个宫人被集体吊毙的场景该有多么的血腥恐怖残忍。而这三十多个宫人当中,有两个还是朝鲜男女子,其中一人向她的乳母道别时哭喊道:“娘,吾去!娘,吾去!”,其哭声震于殿璧,观者无不掩面泪下。

相比实行残暴人殉的明太祖、明成祖,明仁宗朱高炽要稍微好点,只有五位妃子为他殉葬。明宣宗驾崩后,为其殉葬的后妃也有十人,其中有郭嫔名爱者,入宫才两年就被迫为宣宗殉葬而死。宣宗驾崩时皇太子朱祁镇才七岁,虽然懵懂年少,但被逼殉葬的妃嫔和宫女们的哭声,依然深深震撼到了少年朱祁镇,这成为了他一生挥之不去的噩梦。

明英宗为保护发妻,临终前下旨废除人殉制度


明朝历史上极具争议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应该说是明代最复杂的皇帝,一方面他少年继位,国事皆决于太皇太后张氏,重用宦官王振,亲政后受王振怂恿起兵五十万攻打蒙古瓦剌部,结果在土木堡遭到惨败,自己也兵败被俘,弟弟郕王朱祁钰临危受命即位为帝(是为景泰帝),组织北京保卫战。一年后英宗南还北京,被幽禁在南宫长达七年。另一方面,通过石亨、徐有贞等人策动夺门之变顺利复辟,杀保卫北京有功的兵部尚书于谦,一改前期贪玩怠政之习,任用贤臣,听取纳谏,仁俭爱民,晚年做了两件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好事,一是释放了被关押了五十多年的建文帝后代“建庶人”,二是废除了宫妃殉葬制度。

明英宗的一生并不算有多光彩,但也见不得有多坏,他一生最大的污点莫过于土木堡之变差点使明朝陷于亡国之灾和错杀一代忠良于谦,除此之外,他也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临终前更是亲手终结了自太祖以来实行的惨无人道的宫妃陪葬制度。

英宗被瓦剌俘走之后,郕王朱祁钰临危受命即位为帝,是为景泰帝。当时满朝上下都在为是否坚守北京或南迁南京而吵得不可开交,全然忘了身陷敌营,囚于塞外的上皇朱祁镇。只有英宗的结发妻子钱皇后,这个从十六岁就嫁给朱祁镇的女人,为了营救丈夫,倾其财资,日夜哭泣跪地祈祷丈夫平安归来,结果一只眼睛哭瞎了,一条腿也残疾了。英宗被也先放回后,马上又被弟弟景泰帝幽禁于南宫,钱皇后又不顾一切陪伴在英宗左右,夫妻两人在幽禁的日子过的甚至还不如宫女太监,明代文学家沈德符在他的笔记《万历野获篇》里记载道:“闻英宗为太上时,钱后至手作女红,卖以供玉食。”堂堂皇后,竟为了点吃的,拖着孱弱的身体做些手工活、丝织绣品拿出去卖来换取食物,这不难想象英宗夫妇两在高墙之内过的该是什么样的日子。


影视剧照:患难与共的明英宗与钱皇后


七年相濡以沫、生死与共的幽禁生活,使英宗和钱皇后这对患难夫妻的感情更加笃深。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终于通过“夺门之变”再登皇位,对钱皇后也更加情深,“盖圣德仁厚,加以中宫钱后同忧患者积年,伉俪情更加笃挚”。(《万历野获编》卷四)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已经病势沉重的英宗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他唯一最牵挂的就是钱皇后,由于钱皇后早年因思念英宗,身体落下了残疾,所以一直没有为英宗生下子嗣,这成为英宗与钱皇后一生最大的遗憾。明朝自太祖皇帝朱元璋起,便制定了一项极为残酷的规定,即每逢皇帝去世,后宫都要有人陪葬。英宗担心自己走后,无依无靠的钱皇后会因为太子朱见深的生母为了执掌后宫大权而逼迫钱皇后殉葬,而那时失去了自己一生最大依靠的钱皇后万念俱灰,必然会追随自己而去。英宗想起了父皇宣宗死后,回响在内廷那些被逼殉葬宫人的哭声,不想让患难与共的发妻因为自己而陪葬,于是在病榻之上召见了他的儿子,同样饱经苦难的太子朱见深,郑重的下了自己生命当中的最后一道圣旨:“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太子朱见深笃行仁孝,他尊重父皇的决定,跪在父皇床前郑重地许下了他的承诺,掷地有声的说:“儿臣谨遵父皇之命。”

结语:明朝的人殉制度起于太祖皇帝朱元璋,每逢皇帝去世,后宫都要找人陪葬,朱元璋和朱棣自不必说,而一向以仁孝自天下,开创了“仁宣”之治的朱高炽、朱瞻基父子竟然也没有例外,这足以见人殉制度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是多么的深入人心,这一毫无人性的制度终结于在历史上毁誉参半,名声向来不大好的明英宗朱祁镇,多少也让人感到些意外。朱祁镇以自己一人之力,做成了他们先辈们没有做的事情,这份勇气和担当,正是来源于他对结发妻子钱皇后那份深情。英宗废除人殉制度,对明朝后世皇帝的影响是很大的。正如明代文学家陆容在他的笔记《菽园杂记》中所写的:“故宪宗皇帝宾天,亦有命不用,遵先训也,英宗一言,前足以杜历代之踵袭,后足以立万世之法程!”从此有名一代,再无强迫宫人殉葬的恶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