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復仇”而生,又因“復仇”而死的伍子胥

為“復仇”而生,又因“復仇”而死的伍子胥

伍子胥

他的一生,“復仇”二字伴隨始終。

伍子胥(公元前526年—公元前484年),春秋時期楚國人。後來吳國把申地封給他,因此又稱呼他為申胥。

伍子胥的祖父叫伍舉。伍舉侍奉楚莊王的時候,性格剛直,對莊王能直言進諫,因此很受大家的賞識。在祖父伍舉的威望下,伍氏家族的後代也在楚國很有名氣。伍子胥本人也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能文善武,有勇有謀。

周景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因為遭到楚國太子的老師費無忌的陷害,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都被楚平王殺害了,伍子胥被迫逃往吳國,他發誓將來有機會一定要搞垮楚國,報仇雪恨。

為“復仇”而生,又因“復仇”而死的伍子胥

蘇州伍相祠

伍子胥逃到吳國後,瞭解到吳公子姬光想推翻吳王僚自立為王。伍子胥為了利用吳國和姬光的力量攻打楚國,就幫助公子姬光刺殺了吳王僚。姬光自立為王,這就是吳王闔閭。

闔閭登位後,任命伍子胥為“行人”,加以重用,協助自己管理國家大事。伍子胥成為吳國重要謀臣。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吳王闔閭信任。為使吳國對內可以駐防守衛,對外可以抵抗強敵,他首先建議吳王闔閭建造城郭,並親自選擇吳國都城城址。

他了解當地的土質和水情,察看天象和風水,最後選定在現在蘇州城的地方,合理規劃,建造了闔閭大城。闔閭大城建於公元前514年,面積 14.2 平方公里,在當時的長江流域是數一數二的。闔閭大城迄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了。

為“復仇”而生,又因“復仇”而死的伍子胥

無錫吳都闔閭城遺址博物館內景

在伍子胥和孫武的協助下,吳王闔閭又開始整頓兵馬,增強軍事實力。吳國先後兼併了臨近的幾個小國。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封孫武為大將,伍子胥為副將,親自率領大軍,向楚國進攻,連戰連勝,把楚國的軍隊打得一敗塗地,一直打到了楚國的郢都。

那時,楚平王已經死去,他的兒子楚昭王繼位。在吳國的進攻下,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他不僅把楚平王的墳刨開,還把平王的屍首挖出來狠狠地鞭打了一頓。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在與越王勾踐的戰爭中受了箭傷,死在途中。臨死前囑咐他的兒子夫差,不要忘記報殺父的大仇。夫差即位後,於公元前494年出兵攻打越國,大獲全勝。

越國用大量的金銀珠寶向吳國求和,又進獻了美女西施給夫差,同時還賄賂了掌管王家內外事務的吳國太宰伯嚭(音pǐ),伯嚭接受了賄賂,就在夫差面前為越國求情說:“越國已經投降了,還向您納貢稱臣,這有什麼不好的呢?”

為“復仇”而生,又因“復仇”而死的伍子胥

越王勾踐劍

他又指引越國大臣文種去面見吳王,一面說好話,一面委婉地威脅,說越國萬一得不到吳王的寬恕,勾踐將會殺妻滅子,銷燬寶器,用僅剩的五千甲兵和吳國拼個死活。如果真是這樣,吳國再強,也不會有什麼利益,只有損失吧!

在越國的軟硬兼施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勸阻,同意了越國的議和請求,後來又放勾踐回到了越國。

公元前491年和487年,夫差兩次率領軍隊攻打齊國,伍子胥又規勸說:“勾踐臥薪嚐膽,將打算有所作為。這個人不死,一定是吳國的禍患。現在吳國有越國在身邊,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大王不先剷除越國卻一心致力攻打齊國,不是很荒謬的嗎?”但吳王始終不聽。

夫差寵信西施,伍子胥認為這是越國實施的美人計,他希望夫差殺死西施,夫差很不高興。伍子胥沒完沒了的勸諫,再加上太宰伯嚭不停地說他的壞話,夫差對伍子胥越來越厭惡。

眼見勸服不了夫差,伍子胥就乘著去齊國做使者的機會,將兒子送去齊國,為吳、齊兩國交好,日後聯手抗越作準備,這是他保護吳國的下下之策。

為“復仇”而生,又因“復仇”而死的伍子胥

吳王夫差矛

夫差聽說了伍子胥把兒子寄養到齊國的事,誤認為是子胥通敵賣國,他立刻派使臣賜給伍子胥寶劍,令伍子胥自殺。

伍子胥氣得渾身顫抖,悲憤地說:“我死後,把我的頭顱掛在東城門口,我要親眼看看越軍是怎樣打進城來的,否則,我死也不瞑目!”

夫差聽後大怒,下令把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口袋內拋棄到錢塘江中。吳國人同情他,在江邊給他修建了祠堂。因此,把這個地方命名叫胥山。

伍子胥死後九年,吳國果然被越王勾踐攻破,吳王夫差和太宰伯嚭也被殺死。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為“復仇”而生,又因“復仇”而死的伍子胥

新書推薦

一本書領略歷史風雲人物之間的生死對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