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擴張求平衡:要規模更要效益

房企扩张求平衡:要规模更要效益

當地產行業逐漸步入精耕細作時代,有質量增長取代過去粗放式增長,成為越來越多房企追逐的目標。

5月18日,克爾瑞發佈研報稱,2017年170家上市房企總營業收入規模達3.69萬億元,同比上升17.7%,其中60家標杆房企營業收入總規模達到了3.2萬億元,較2016年同比增長20.6%。而在“規模+效益”雙提升成為行業基本共識下,2017年170家上市房企毛利潤達10908億元,同比上升31.4%;淨利潤5135億元,同比增加39.0%;其中60家標杆房企毛利潤和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5.9%和52%。

克爾瑞認為,對於大部分上市房地產企業來說,2017年盈利能力的提升主要源於不斷上升的行業集中度,導致資源集中,龍頭房企的融資成本和拿地成本的下降。“未來,對於那些土地儲備充裕、週轉速度較高的標杆房企而言,在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的背景下,這些房企依靠自身豐富的資金、品牌和資源優勢,仍將維持較高的盈利水平,在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克爾瑞續稱。

中指院也發佈研報稱,2017年,百強企業一方面搶籌土地、資金、人才等發展必要元素,以滿足高質量增長的需求;另一方面,嚴控成本、加快週轉,內外合力促進企業運營質量的提升。但中指院同時提醒,百強企業一方面需要警惕規模化擴張驅動下的佈局風險,包括盲目跟風佈局、集中購置熱點城市高價地塊帶來的庫存積壓風險等;另一方面,在資金環境嚴峻、槓桿率提高、債務兌付壓力加大的背景下,需要重視現金安全,防範資金風險。

要規模更要效益

今年3月財報季上,“有質量增長”屢被各大房企管理層提及。先是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業績會上稱公司今年5500億元的目標是合適的。其表示,其實就算制定8000億元的銷售目標相信也是可以完成的,但沒有這個必要,恆大現在要規模適度增長,注重增長質量。“做企業家一定要進取,以前恆大做規模第一房企,現在要做利潤王。”許家印說,恆大要走自己的路,不怕排名和議論,只要利潤目標完成,即便未來跌出前三或者前十都無所謂。

在推進規模+效益型戰略轉型同時,恆大還提出要向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三低一高”發展模式進行轉變。據悉,恆大在2017年還清所有永續債的同時,還向資本市場承諾,到2018年6月份,公司總負債率降低140%,到2019年6月份,淨負債率大概到70%。在2020年達到大部分企業合理的淨負債水平。

莫斌補充稱,比制定銷售目標更重要的是我們把每個項目都做成功,我們是有質量的發展,我們不設銷售目標並不是對自己沒有要求。“我們會在去年的基礎上實現持續的增長,增長的幅度要根據市場情況,根據我們的管理能力,根據我們人才團隊的水平,實現長期保持有質量的發展節奏。”莫斌續稱。

不只是碧桂園,招商蛇口總經許永軍也在業績會上表示,我們這個行業,沒有規模也不行,但如果2018年讓下面制定一個很激進的規模,這就沒有審時度勢。“規模一定是有質量的規模。”許永軍續稱,2018年我們要去槓桿,基本槓桿控制在45%以內。

中海地產管理層也表示,對我們來說保持利潤總額持續穩健的增長,是我們想要的一個根本目標。“對我們來說,規模還不是第一位的。我們2018年總的方針是又好又快,“好”我們覺得更多的是指高質量的一個發展,除了要做好產品,還有一個好的效益,所以提高發展質量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管理層如是稱。

修煉內功

在衝刺更高業績目標,保持核心利潤優勢的同時,各大房企還積極開展管理體制改革及做好人才儲備工作,修煉內功。

“跟投制度對團隊的激勵性是非常大的。”合景泰富管理層指出,特別是在提高員工主動性、積極性,縮短項目發展週期,實現利潤最大化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了合景泰富,自2016年以來,奧園也陸續開展管理體制改革,併成立地產、商業地產、國際投資、金控、文旅、健康生活、奧買家七大二級集團,賦予高度自主權。

除了開展管理體制改革,各大房企還加大了對人才的儲備及培養力度。其中碧桂園在2013年啟動“未來領袖”的博士招聘計劃,截至2018年5月中旬,已在全球吸納超過1300名博士。

除碧桂園外,保利地產也在去年推出“百帥行動”人才培養計劃,該計劃目標是在未來兩年內,通過分期培養,尋找100名城市總經理儲備人才。越秀地產則於去年啟動了“鴻鵠凝志”計劃,希望在“十三五”期末培養出50名後備區域總和150名項目總。據悉,今後在越秀地產要晉升為區域總助、項目總,均需參加“鴻鵠凝志”計劃培養訓練。

保利地產百帥行動,碧桂園未來領袖計劃,越秀地產鴻鵠凝志計劃……在衝刺過程中,各大房企管理層希望在規模擴張與人才儲備之間找到平衡,為“明天的增長”做足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