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学者赵苍雪为何被称为第一诗僧

明朝学者赵苍雪为何被称为第一诗僧

赵汗青

苍雪禅师(1588-1656年),云南呈贡古城人,字见晓,后改为苍雪,号南来,俗姓赵,原名读彻。明朝时,云南僧人的诗文书画艺术还得力于唐代南诏国和宋代大理国时期佛教文化的熏染,诸多有利的条件,使云南释门艺术有了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个时代云南就出过很多有名的僧人:普荷担当、周理彻庸、苍雪南来、大错和尚、白丁过峰、知空学蕴、把茅和尚以及后期的通明、果成等人。苍雪禅师便是其中之一。

明末清初诗坛领袖王土祯推举其为明代三百年第一诗僧,评曰:“近日释子诗,以滇南呈贡苍雪为第一。”

史志上记载:万历十五年,大明王朝的各种弊端集结成了症结,一触即发。张居正苦心经营的财政收入,已无法力挽随波而起的狂澜,“万历中兴”依然成为过去式。从理论上讲,加大税收貌似可以稳定上层建筑;实际上,很多老百姓已家徒四壁。万历十六年,很多老百姓选择了放弃上税,干脆出家当了和尚。那年,赵苍雪在云南呈贡出生。六年后,苍雪随父出家官渡妙湛寺,远离尘嚣,过上了晨钟暮鼓、读经写诗的平静生活。

赵苍雪父亲赵碧潭是妙湛寺的都讲僧。明朝末年,都讲僧主要负责诵读佛家经文,不作讲解。他与讲解经文的法师一起配合传法,不改魏晋名士传法初心。至于苍雪父亲如何结缘佛法,现已无从考证,然苍雪姐姐出家昆明清净寺有文可依。苍雪姐姐法名妙德,举止端庄,仪态雅静,当时的世家大族都很尊重她,晚年的苍雪颇念姐弟之情,在苍雪写给徒弟三和的信件中能读到诸多对姐姐的挂念。

官渡妙湛寺,可收尽昆明的夕阳余晖。寺内有我国唯一一座用砂石砌成的古塔金刚塔,远远眺望,巍峨壮丽、庄严肃穆。苍雪在在此开启了长达十二年的佛系人生。春湖花月夜,闲敲棋子落灯花;夏雨落庭院,一声嘀嗒一声念;秋叶堆萧条,谁念香台别梦寒;冬霜飞明月,楞伽写成词如阙。转眼已是四个春秋,那个读经孩童已出落成彬彬少年,聪颖的天资,高远的志向支撑着梦想的远方。滇西佛教圣地鸡足山他早有耳闻,近来,水月大师的声名远播,惺惺相惜或是量子纠缠,反正就是来自磁场的强大引力,苍雪拔山涉水,一睹水月大师风采,初到寂光寺,便能掌管文书,早晚不离水月法师左右,参悟佛法,日渐精进。

八年后,苍雪发志远游问学。据《贤首宗乘》本传记载,苍雪为求佛法,与鸡足山僧人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但出走东南的苍雪却只字不提,足见其包容之风度。那年,苍雪写下了一首纪实又励志的诗,诗云:

去国万余里,西行不记年。

海风人面改,沙路马蹄穿。

虹影雷门过,江声铁锁悬。

为桥南并进,几度望招烟。

翻越千山万水,海风吹皱了容颜,也在所不惜。马蹄踏穿了沙路,遇见高悬的铁索桥,尽管道路阻碍艰险,“我”只想向着佛学的巅峰高攀。19岁的苍雪,已有百炼成钢的毅力,不惧风雨的胆识,笔落惊风雨的才华。万历三十五年,这个佛学少年,为“后生可畏”做代言,一起代言的还有苍雪的粉丝徐霞客,这个小他一岁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已在各处寻访他。

师兄弟二人开坛说法,两山讲席同开,慕名者也纷纷从各地赶来,一时听者如云,苍雪解经,非常叫座。苍雪只言片语便能阐述禅理真谛,连村民、砍柴者也前来听讲,被传为佛界一大美谈。

南京城下,西来的长江滔滔东流,钟山龙蟠虎踞,气象雄伟。

六朝古都的繁华已经灰飞烟灭,到处是一片萧条,剩下的只有黄叶纷飞的寺庙和五更风雨中的白门钟声。

凤凰已从凤凰台边的树上飞走了,燕子仍在燕子矶江边的山头飞翔。

明末清初,许多文人对逝去的朝代怀有一种眷恋之情,而对清王朝又流露出不满,这种思想感情,往往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苍雪和尚的《金陵怀古》就是如此:

石头城下水淙淙,

西望江关合抱龙。

六代萧条黄叶寺,

五更风雨白门钟。

凤凰已去台边树,

燕子仍飞江上峰。

杯土当年谁敢盗?

一朝伐尽孝陵松。

这一联的上一句暗示明王朝的灭亡,下一句燕子本该“飞人寻常百姓家”,但燕子却仍在江边山头飞,连寻常百姓家也不见了,更显得萧条凄凉。

清代名士王渔洋(守仁)评价其“近日释子诗,以滇南读彻苍雪为第一。”后人更是推崇备至,举其为“云南七百年来一诗僧”。从万历十六年算起,距今才430年,七百年无来者的说法,是后人倒推三百年的敬意。

在支硎山中峰寺,苍雪法师塔遗址,塔旁巨石上留有民国代总理,同为云南老乡的李根源题写的摩崖石刻两方:

“南来徹大师,讳读徹,字苍雪,云南呈贡人,复兴中峰寺者也,著南来堂集,钱谦益为撰塔铭。民国十五年四月,乡后学李根源志”和“南来堂,李根源书”。

据说李根源曾经两次寻找苍雪法师法塔:《吴郡西山访古记》记载道:

“余意在访苍雪法师塔,苍公,吾乡呈贡赵氏子,名读徹,明季主此山,与文震孟、姚希孟、吴伟业、陈继儒、王时敏、郑敷教、徐波诸公交最深,著《南来堂集》,民国初元,吾师赵樾村先生藩为重刊之。

第一次未寻到苍雪塔,第二次他们又去了,终于找到法塔遗址,李根源欣喜的说:“顶礼之余,欣慨久之。吾滇名僧首推苍雪,次担当担公,葬大理班山。余昔驻军榆城,吾师赵樾村先生屡约往游,未果。今得苍公塔,樾师闻之,当谓小子寓苏为不虚也。”

李根源与苍雪法师同是云南人,他自言在云南僧人中便是首推苍雪法师。

在近代苏州文人中有很高威望的李根源,他的推崇更加证明了:

赵苍雪“第一诗僧”名不虚传。

手持三尺杖,随步如深松。

水落涧边涧,云含峰外峰。

临桥将见月,近寺忽闻钟。

坐到清凉处,苍烟起万重。

赵苍雪这首写于晚年《秋夕游山》的五言律诗,文法自然,物我两忘,余味绵绵,意境深远。另外,赵苍雪在黄山送别友人的句子:

草色粘露重,山色入春黄。

遥指丹台月,心期一片霜。

我心同明月,明月廋如霜。

乍暖还寒时,山色入春黄。

赵苍雪一生作诗颇丰,内容富有禅趣造诣,意界悠远,引人入胜。

赵苍雪有诗曰:

松下无人一局残,深山松子落棋盘。

神仙更有神仙着,毕竟输赢下不完。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千古历史是没有结论的,如神仙下棋,永远下不完。这就是赵苍雪的胸怀!

顺治十三年的闰五月二是二日,赵苍雪大圆寂于宝华山,律宗见月大师亲自送行安葬,世间又少了一位精通佛法的诗僧。一时众僧悲痛,反复默念着:“滇中胜地育人杰,目连宾川寂光寺。少年游学走东南,机缘促成名师愿,又把中锋妙语传。妙笔生演诗书画,江南名士争相见,话到禅机上上层,青山也自哭诗人。”

青山也自哭诗人,泪如春雨,我复何求?纵然落得江南梦,明树雪梅再无邻……

赵苍雪诗作选摘:

【枫江晚发】

月黑江村树,鸡鸣古戍边。才分渔火岸,正及稻花天。

帆出树头去,船深波底眠。前程何所事,来往自萧然。

【留别社中诸友】

相送了无意,临岐忽黯然。回看吴苑树,独上秣陵船。

春老还山路,江昏欲暮天。白鸥应怪我,聚散碧波间。

【送友入匡山投礼憨大师】

偶向匡庐去,安禅第几重。九江黄叶寺,五老白云峰。

落日眠苍兕,飞泉挂玉龙。到时应为我,致意虎溪松。

【次韵吴骏公(梅村)见寄】

国破家何在?山深犹未归。不堪加皂帽,宁可著缁衣。

夜气含秋爽,空香湿露微。遥怜玄度梦,时傍月乌飞。

【山中行】

山中行,云迷樵径雨初睛,有时送君自崖返,自此远矣君之行!

山中住,茅庵绝顶孤危处,我本不从云水来,问山先住人先住?

山中坐,只教七个薄团破,青苔日后自无尘,落花满地承敷座。

山中卧,草深蚊虫咬不过!只愁夜短睡不足,那管昼长难忍饿!

【南台静坐一炉香】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

【山居】

山深麋鹿好为群,水丰草饶隔世氛。牵犊饮流嫌污口,让王洗耳怪来闻。

鸿飞易远逃罗网,木茂难求脱斧斤。不是绝人何太甚,人情更薄似秋云。

【送僧还鸡足】

滇南古路路千盘,有客长歌行路难。筇杖半挑云裏去,远山一点雪中来。

瘴烟黑处深须避,烽火红时仔细看。三月还家春色老,杜鹃啼杀杏花餐。

【别九玉徐公订铁山看梅】

我欲求闲不得闲,君诗删过又重删。灯前预定看梅约,岁暮遥怜破冻还。

一夜花开湖上路,半春家在雪中山。停舟记取溪桥外,望见茅庵直叩关。

【华山除夕有怀扈芷弟】

极目黄云冻未消,扁舟隔断楚江潮。一身雪裏逢除夜,两处灯前话岁朝。

久客不归天际寺,送人常过涧边桥。笑看往事何如梦,依旧东风到柳条。

【金陵怀古】

倚楼何处听吹笙?二十四桥空月明。断岸青山京口渡,江翻白浪石头城。

长生古殿今安在?饿死荒台枉受名。最是劳劳亭上望,不堪衰柳动秋声。

(感谢公玉依白、四知堂主等作家及百科的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