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何东汉政权会遭到后世的忽略和鄙视呢?

聿枫


并不是东汉政权遭到后世的忽略和鄙视,而是大部分人对东汉政权完全不了解。或者说拿东汉跟西汉对比,只看到东汉武功上不及西汉之处,没看到东汉文化比西汉发达之处。

西汉末年,因为民生等问题无法解决,王朝合法性动摇,儒生期待新的君主来解决这些问题,于是用户汉朝禅让给王莽,但王莽不切实际的行政让政治更加雪上加霜,最终天下大乱,刘秀收拾乱局,建立了西汉。

刘秀因为本身是太学生出身,对儒学十分服膺,也明白儒学对统治的有利之处,东汉开国伊始,刘秀就大兴儒学(当然他也对儒学进行了阉割,排除掉了孟子强调革命和禅让的部分),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本身都是儒者,而且是水平很高的儒者,亲自参与儒家学者之间的执经问难,虽然他们的做法,整个东汉时代,儒学十分兴盛,文化也十分繁荣。

东汉是秦制帝国高度管制下的瘠薄文化向魏晋以后高度发达活跃的文化转型的桥梁时代,古文经学在东汉繁荣,打破了今文经学的正统地位和对社会政治的统合,古文经学对博览的追求促成了知识界知识的更新换代,对才艺的追求促成了经学以外的文学艺术等门类的极大繁荣。

东汉的儒学信仰是全社会性的,是真诚的,司马光所谓“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若有东汉之盛者也”,不是虚言。所以东汉在面对暴政时,反抗力度也特别强,社会有组织的进行反抗,给后世留下了经典的反抗范式。


文史宴


我觉得我们对东汉政权是有所忽略的,但谈不上鄙视。之所以忽略是因为对他不够了解。其实东汉是一个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空前繁荣的朝代。

前有楚汉之争,后有三国演义,东汉处于历史上的平稳期

人们对西汉的热衷主要是因为刘邦和项羽之间的精彩对决以及汉武帝打败匈奴。东汉光武帝刘秀打天下时没有像刘邦那样遇见项羽这样战神级别的对手。对手的级别决定了关注度,所以在人们心中刘秀没有刘邦那样的知名度。

东汉末年的三国更是人才辈出,经过小说《三国演义》的描写更是让人对那段历史非常感兴趣。

其实东汉对匈奴的战争丝毫不比汉武帝时期有所减弱。只不过汉武帝时是汉朝建立后初次打败匈奴。而东汉的窦固、耿秉、班超等都曾经打败过匈奴。而且东汉对西域的控制要比西汉更稳固、时间更久。

东汉文化的发展

首先经学得到了政府的广泛扶持和发展。东汉的从开国皇帝刘秀开始,每一位皇帝都是造诣很深的儒学大家。到后来的马融、郑玄更是将对儒学的理解推上了高峰。

东汉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辉煌时期。这里首先要说的是班彪、班固、班昭这一家子,号称“三班”。这父子、女三人是那个时期最有成就的文人。

东汉出现了我国文字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说文解字》。他的作者是许慎,可以说没有许慎的这本书我们就很难了解一些字的造字本意,他对我们汉字的传承做出来最重要的贡献。

科技得到空前的发展

东汉的科学技术在我国的历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张衡的地动仪以及他的著作《灵宪》第一次对月食有了科学的解释。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医学巨著。东汉初的《九章算术》是数学领域的杰作。

此外还发明了水车 ,水力磨坊使得农业生产有了大幅提高。出现了瓷器,陶器已经广泛使用。

东汉是一个被西汉和三国夹在中间的朝代,它的历史不如西汉与三国那样被人们熟知,但这不能淹没它的精彩。它是一个不太被老百姓感兴趣的朝代,老百姓要的是演义、戏说,但不能忽略它,更不能鄙视它。


听涛轩书法


说东汉遭到后世的忽略和鄙视,这个观点着实好笑,结论不知怎么来的。

宋代大史学家司马光曾说:“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若有东汉之盛者也。”晚明思想家顾炎武论世风,谓“东汉最美,炎宋次之。”近世大学者梁启超评东汉:“尚气节,崇廉耻,风俗称最美。”这里看到的赞美,而且最高级别的赞美。大家可以去翻翻史书,看看东汉对外战争中,有没有出现过变节投降的将军。

说东汉的历史被忽略,大概是指普通人不是很熟悉其历史吧,或者是影视作品比较少吧。确实,东汉中期的历史,很多人并不知晓。但是同样,大家对汉武帝之后的西汉历史熟悉吗?对三国后期的历史很熟悉吗?对唐朝安史之乱后的历史很熟悉吗?我看也未必吧。

但是,光武帝总没有被忽视吧。我个人的观点,他的文治武功,只有唐太宗李世民能与之相比,甚至还略胜李世民,在善待功臣上,是所有开国皇帝里最好的一个。我还特别欣赏光武帝的文学才华,他对中国语言做出重大贡献,许多成语、名言出自其口,比如“有志者事竟成”、“疾风知劲草”、“得陇望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等。好吧,人家的职业可是皇帝,业余玩玩文字,就成砖家了,也是醉了。

汉明帝与汉章帝也不能被忽视吧。你若是用一只手来数出中国历史上五大盛世,总不能漏掉“明章之治”吧。

倘若谁把班超给忽略了,就不要再谈历史了。请问中国历史上哪一位英雄,比班超获得过更多的诗词赞美呢,他就是诗人们的超级IP,千百年来超级偶像的地位一直屹立不倒。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年轻时还写过这样的文章:“吾志士英雄……效命疆场,班超投笔,正吾人有为之日。”刘少奇也写过一首诗(万万没想到),其中有一句:“岂欲长征班定远, 杖策以相随。”好吧,影响力都到这种程度了,穿透千年岁月,再讲东汉史被忽略甚至被鄙视,感觉就不太合谐了。

还有马援、耿恭,马革裹尸,喋血孤城,这不就是拍电影大片的最好题材吗?嗯,等到导演有文化时,我想拍大片可能性还是很大滴。

当然,不要忘了,你最熟悉的三国,什么黄巾起义,曹操董卓,孙坚孙策,刘备关羽张飞,好吧,翻翻新华字典附录的中国历代王朝列表,原来咱们都被罗贯中这家伙骗了,这些明明是东汉呀……


君山话史


东汉200年其实非常精彩,大家可以看看范晔写的后汉书。从光武帝到汉献帝12帝王,文治武功,忠臣孝子,一样的精彩,只不过后人关注的少而已!


孟力说历史


在古代东汉的知名度是很高的,东汉的名士和将军在民间故事中传颂很广的,近代遭到忽略,是因为讲东汉历史,就会推翻胡杂们抹黑儒家文化的那些谎言!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是太学生出身,也就是一个儒生,被毛泽东称赞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经常在打仗之余给手下讲解儒家经文!

东汉被称做“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朝代,儒生们上马打仗,下马文章,帝国军士崇尚忠孝义勇,出现了像马援,班超,耿恭等等崇尚气节的帝国军人,比秦朝法家治下那些只认利益,有奶便是娘的所谓虎狼之师高大百倍!所以东汉后期虽然朝纲不振,皇权更替,但没有人向周边胡族低头,是中国各王朝中唯一在末期的时候还打得周边各族哇哇叫的朝代,正所谓“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东风一起千帆动


因为它的前后太精彩了。

西汉,楚汉相争,汉初三杰,项羽,汉武帝征匈奴,王莽,精彩纷呈。

三国,三国演义深入人心,曹操刘备关羽孙权司马懿两晋南北朝,故事太多。东汉虽然有燕然勒石耿恭固守孤城,有班超马援伏波将军,但整体可以说的不是特别多。其实东汉故事最多的可能是刘秀与王莽的斗争,还有就是东汉末年,但那一段通常计入三国。

所以东汉自身就被忽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