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汉末期皇帝,搞不定宦官?

阅览古今事


东汉的皇帝和宦官是合伙人关系,并不是敌对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搞定宦官对皇帝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一、东汉的政治结构

一直以来,宦官都被史家文人所妖魔化。搞得好像一个王朝的衰落,全部都是宦官们造成似的。其实,东汉的政治斗争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皇帝想象为董事长。他不可能管理整个公司的日常琐事,毕竟管理一个大帝国是很累的,皇帝一个人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皇帝需要一个信得过的总经理替他管理公司。

于是问题就来了,哪一种人是既能帮助董事长管事,同时又不越权,不威胁董事长地位的完美总经理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朝廷重臣肯定不行。因为朝臣走的是体制内的升迁路线,他们有自己的小团队,有自己的势力,他们不靠皇帝也一样能混的风生水起。因而这类人对皇帝来说,就不能授予太大的权力,否则皇帝就有被篡位或者被废黜的威胁。

东汉之前,西汉就曾经发生过这类事件。比如陈平、周勃、灌婴废立皇帝,拥立代王刘恒继位,刘恒即汉文帝;还比如霍光废黜刘贺,拥立刘洵继位,刘洵就是汉宣帝。

有了这种先例,皇帝哪还敢重用外臣?所以外朝的大臣是肯定不行的。

既然大臣不行,那应该选什么人呢?历史告诉我们答案,皇帝选择了外戚和宦官。

为什么外戚和宦官呢?因为这两类人是完全依附于皇帝本人而存在的。若皇帝没了,外戚和宦官也会随之失势。所以外戚和宦官对于皇帝来说,是可以赋予绝对权力的。


二、宦官势力的崛起

起先,东汉的皇帝还没有重用宦官,重用的是外戚。从汉明帝开始,外戚就得到了格外的重用。

但是太重用外戚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皇帝太小了,会被外戚控制。毕竟外戚都是皇后或皇太后的亲戚,如果皇帝太小了,内有皇太后摄政,外有皇帝的那些舅舅揽权。皇帝到最后就必然会沦为傀儡。

起初的汉明帝和汉章帝都是成年皇帝,这个问题还不严重(还镇得住)。但是汉章帝驾崩之后,这个问题还是来了。

这里插一句,东汉皇帝普遍都很短命,活过五十岁的东汉皇帝只有两位,分别是建立东汉的光武帝刘秀(63岁),以及亡国之君汉献帝刘协(54岁)。中间的十位皇帝都很短命。


公元88年,年仅九岁的汉和帝继位。由于他太小了,于是太后临朝。

太后临朝之后,理所当然的重用自家兄弟对朝廷进行控制,而汉和帝也就悲催的沦为了傀儡皇帝。

起先汉和帝还小,他的那些舅舅们专权,他也没当回事。但是随着汉和帝逐渐长大,逐渐开始懂事了,他和外戚之间的矛盾也就逐渐尖锐了起来。

成人之后的汉和帝为了夺回皇权,摆脱外戚对他的控制。他一面也扶持自己的外戚,一面重用宦官,授予他们实权,最终在宦官的帮助下扫灭了一直欺压在他头上的外戚窦氏一族,夺回了本就属于自己的皇权。

事后,汉和帝重赏了有功的宦官,授予他们更大的权力,于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宦官就正式登上了东汉的政治舞台。

如果汉和帝能活的久一点,把皇位传给成年皇子,或许东汉的政治还不会那么乱。但是很可惜,汉和帝年仅二十七岁就驾崩了。他死了之后,皇位传给了年仅一岁的汉殇帝刘隆。


三、宦官与外戚的斗争

年仅一岁的刘隆继位后,皇太后自然是临朝听政,外戚自然又开始掌权。没过多久,刘隆夭折,皇位传给了年仅十二岁的汉安帝刘祜。由于外戚欺负刘祜少不更事,于是新一轮的外戚和皇帝斗争又开始了。

在此后将近八十年的时间里面,皇帝和外戚斗争不断,宦官和外戚也是轮流执政。

在这期间,宦官虽然弄权,但宦官并没有胆大包天到敢加害皇帝。反倒是外戚有害死皇帝的案例。比如外戚权臣梁冀毒死了被他拥立的汉质帝刘缵。



梁冀毒死汉质帝后,再次拥立蠡吾侯刘志为皇帝,刘志就是汉桓帝。

刘志继位后,仍然是梁太后临朝听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权。刘志只是个傀儡,对此敢怒不敢言。

继位十年后,汉桓帝依靠宦官单超等人,诛杀了外戚梁冀,并翦除其党羽。事后,桓帝也像汉和帝一样,重赏宦官,把有功的中常侍单超等人封为列侯。自此,东汉的朝政又转入了宦官之手。

后来,以单超为首的宦官的权势日大,骄横日甚,进而对桓帝的皇权构成威胁。于是桓帝找了一个机会,对宦官大肆打击,把单超等人全部赶出了朝廷,于是外戚就又一次掌权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皇帝要想扳倒宦官,其实是轻而易举的。

但桓帝始终不信任外戚,为了制约外戚,桓帝又扶持了新的宦官势力。比如侯览、苏康、管霸等人。

这些新扶上来的宦官,比之前的单超还要飞扬跋扈。他们党同伐异,激起了官僚士大夫的不满。延熹九年( 166),世家豪族与太学生联合反对宦官,结果被镇压,形成第一次党锢之祸。正是因为有了这次得罪士大夫的事件,就也导致后来的文人士大夫在写史时,把宦官骂的不轻。

桓帝死后,灵帝继位。由于桓帝临死前没有处理好外戚和宦官的关系,而新继位的灵帝又是个小孩子。结果,这就导致了宦官和外戚在灵帝初期的一次大火拼。

事情的起因是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对宦官专权深恶痛绝,他们密谋铲除宦官。在窦太后的支持下,他们杀死了很多宦官。由于打击面过大,窦武和陈蕃的行动遭到了宦官的注意。于是在窦武计划除掉另一个大宦官曹节时,宦官先发制人,抢先入宫劫持汉灵帝和窦太后,并假传圣旨,以皇帝的名义派兵捉拿窦武。

窦武慌忙之下避入军营,想集结大军反杀进皇宫。单宦官也有准备,曹节、王甫等人纠集千余兵马围攻窦武,最终斩杀窦武及其宗亲、宾客,窦太后随之被囚禁。

这次事件之后,宦官独揽大权,自己对自己封赏、加官进爵,完全控制了东汉的朝政。

但需要强调的是,宦官能如此嚣张,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皇帝默许。汉灵帝并非不知道宦官嚣张,但是灵帝需要宦官制约士大夫,也需要宦官替他揽权。

后来汉灵帝驾崩前,他的托孤对象就是宦官蹇硕、张让等人,而不是外戚何进。


四、外戚与宦官的灭亡

汉灵帝不托孤于何进,是因为他不喜欢何皇后所生的皇子刘辩,而喜欢王美人所生的皇子刘协。群臣奏请灵帝立皇太子时,灵帝认为刘辩行为轻佻,没有帝王的威仪,不适合继承皇帝大位,想立皇子刘协为太子。(事实证明灵帝的眼光很准)。

但是由于何皇后在宫中受宠,且何皇后的兄长何进任大将军并在朝中位高权重,因而改立太子之事久拖不决,一直到灵帝驾崩,都没有立太子。(刘辩就是汉少帝,刘协就是汉献帝)

灵帝弥留之际时,把刘协托付给他特别信任的宦官、上军校尉蹇硕,希望蹇硕能拥立刘协继位。有了灵帝的嘱托,蹇硕便想先杀何进,再立皇子刘协为帝,于是请何进入后宫议事。但是何进刚从外朝进入后宫,蹇硕的司马潘隐就向何进告密。何进大惊,从便道回到军营,然后谎称自己生病了,不能入宫,蹇硕的计划因此失败,而皇子刘辩也得以顺利继承帝位。

蹇硕在汉少帝刘辩即位后,仍然想改立刘协继位,但他又害怕何进掌权会杀了自己,乃求助于赵忠等其它宦官,但他们或与何进亲近,或为了自保,不听从蹇硕的话,反而向何进出卖了蹇硕。不久后,何进乃命令黄门令逮捕蹇硕并诛杀之。

再后来,何进在袁绍等人的鼓动下,想把所有宦官全部杀掉。于是,就导致了东汉后期的一连串政治事件。



具体来说就是,何进向何太后请旨,杀掉所有宦官。但何太后反对,此事不了了之。袁绍向何进建议,请外藩进京帮忙,于是董卓就趁机进京了。后来宦官杀掉何进,袁绍等人趁机杀入皇宫,见人就杀(有趁机杀掉汉少帝刘辩的嫌疑)。

宦官张让等人带着汉少帝刘辩跑路,最终被追上,张让等人跳河自杀。刘辩被迎回京城后不久,被董卓和袁隗(袁绍的叔叔)所废黜。自此,东汉的皇帝正式沦为了军阀的傀儡。而外戚和宦官也在这场“十常侍之乱”中,斗得两败俱伤,一起退出了政治舞台。

总的来说,东汉的宦官确实多是小人,对皇帝也有一定的威胁。但是宦官对于皇帝来说,并不是最大的威胁。皇帝若没有宦官的支持,是很难掌握实权的。


Mer86


不是皇帝搞不定宦官,实在是东汉末年时期皇帝已经被宦官掌控了。

东汉宦官的崛起

<strong>

东汉末年,宦官能够成为朝廷非常重要的政治力量,这是由当时的政治环境引起的。这要从汉桓帝说起,他登基的时候年纪很小,朝中的所有权力都掌控在外戚梁翼手上,汉桓帝渐渐长大,但却无法亲政,满朝文武皆为梁翼的人。

汉桓帝没有任何可以信任的人,只有依靠他身边的几个太监,而且还与之歃血为盟,共诛梁翼,唐衡,徐璜、单超等五个太监利用皇帝给予的权力,率领御林军还真把梁翼给诛杀了,汉桓帝也终于亲政了。


亲政了的汉桓帝大肆的封赏这几个宦官,导致朝中的权力从外戚的手中又转移到了宦官的手中,从此东汉朝进入了宦官专政的时代。

其实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上,都讲究平衡,皇权、相权、宦权、后权这几种权力集团几乎都在轮轴着换,有时候一支独大,有时候又几方制约,而真正的权力角逐都是血淋漓的。

那么到了东汉末期,宦官的权力已经达到了顶峰,不但可以肆意的决定朝中大事,甚至可以决定皇帝的人选,这样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很少见的。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东汉朝至汉桓帝时期“五候专权”以来,宦官的权力就没有旁落过。

再就是宦官作为皇帝的近侍,他们对皇帝的影响力非常大,特别是对年纪很小的皇帝来说,太监几乎是他们唯一信任的人,而且在那样的环境下,也只有太监能够完全接近、教化、影响皇帝,也就说,皇帝从小就是在太监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几乎是一生都被太监所控制。

宦官控制着朝政,又控制了皇帝,基本上是无敌的,至于有那么个别的外戚(比如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想要夺回皇帝控制权,都能被宦官集团所瓦解。


沉墨I方之城


由于东汉时期的皇帝继位时年龄太小,皇帝自幼便由身边太监照顾他的生活,随着皇帝逐渐长大,他对身边的太监会十分信任,甚至产生了一种依赖。

此外,由于西汉王朝是因外戚干政导致亡国的(王莽篡权),因此东汉以史为鉴,自建立之初便刻意避免外戚专权。而太监作为无根之人,权力欲望较小,因此小皇帝更愿意把一些大权交给他们(汉桓帝便依靠宦官诛杀外戚梁翼),等到东汉末年,宦官已经成为一股庞大的政治势力。

到了汉灵帝时期,朝政已完全掌握在宦官手里,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将灵帝彻底控制,以致灵帝甚至说出"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这样的荒唐话来。十常侍横征暴敛,鱼肉百姓,卖官鬻爵,其亲信党羽遍布天下,人民被压榨的实在不堪,于是爆发了“黄巾起义”等大规模的农民运动。

东汉时期部分皇帝继位年龄:汉和帝10岁继位,汉殇帝满月继位,汉安帝13岁继位,汉顺帝11岁继位,汉冲帝3岁继位,汉质帝8岁继位,汉桓帝15岁继位,汉灵帝10岁继位,汉少帝15岁继位,汉献帝9岁继位。


天下奇闻异史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的根源其实有三点,分别是在西汉初年和东汉初年埋下的。

第一点,西汉初年,吕后弄权,大肆任用吕氏一门为官,开了外戚专权的先河。纵观有汉一代405年,外戚专权始终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第二点,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刘秀和世家大族妥协。世家大族的实力几未受损,这也使得他们在未来有足够的力量去影响朝局。

第三点,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刘秀命令宦官专管内廷,从此,宦官成为与皇帝接触最多的人。

了解了以上三点先决条件,我们来看看宦官专权是怎么开局的。

东汉宦官发迹始于汉和帝。小皇帝即位的时候年仅十岁,外戚窦家把持朝政,飞扬跋扈,朝野上下莫不趋附。汉和帝想除掉窦氏,但他身边只有宦官。于是汉和帝在宦官郑众的帮助下剪灭窦氏,郑众因功被封为大长秋,且深受汉和帝信任,经常参议政事。史载:“宦官用权,自郑众始。”

汉和帝和郑众给后世的皇帝和宦官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效仿者不在少数。比如东汉桓帝就曾经借助五个宦官除掉外戚梁冀。五个太监因功封侯,开启了“五侯专权”的时代。唐诗有云: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至于灵帝时,宦官十常侍更是无法无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东汉皇帝之中除了光武帝、汉明帝之外,其余都是幼主,且除了光武帝、汉明帝、汉献帝之外其余寿命都没过三十五岁。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

由是观之,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原因有三:

一,皇帝多幼主且短命,这就导致皇位更替非常频繁,给专权者创造了机会。

二,外戚专权,小皇帝无亲信可用,只能依靠宦官来制衡外戚。

三,宦官在与外戚争权的过程中逐渐尾大不掉,成为新的专权者,于是皇帝被孤立,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史海疯鱼


东汉末年分成了两派,第一是外戚,第二是宦官。皇帝继位以后,大多由外戚把持。那么,皇帝要想掌握大权, 必须依靠宦官来除掉外戚。所以,皇帝和宦官成了一对难兄难弟,这个从东汉汉和帝时期就开始了。

东汉和帝时期,外戚窦氏兄弟专权,汉和帝继位以后,权力完全被架空。汉和帝在当时非常孤立,又没有兵权,要想除掉外戚,根本无法与外界联系。所以,他只好与身边的宦官谋划。因为宦官不会受到外戚的约束,人身很自由,可以在宫内外来回走动,但是皇帝就不行,一直受到外戚的监视。所以,汉和帝为了打破这种现状,找了一个宦官郑众让其做中间人,皇帝通过这位宦官,与外界联络到了封王,最后一起除掉了窦宪等人,掌握了兵权。

汉和帝掌握兵权以后,就很感激宦官,所以宦官也开始参与政事。汉和帝开了历史先河,他的后代也跟着效仿。东汉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皇帝继位年龄小,所以大权都被外戚把持。小皇帝长大以后,为了从外戚手里夺权,就会拉拢宦官一起除掉外戚。所以,这种情况在东汉司空见惯。在东汉,皇帝不是搞不定宦官,而是搞不定外戚。皇帝继位,本身就是靠外戚才继承皇位的,所以很多皇帝又不甘心做傀儡。自己又没有实权,只好拉拢宦官了,所以东汉的宦官权力非常大,可以参与政事。

即便是皇帝死后,宦官依旧有很大的影响力。虽然说,东汉的宦官并没有掌握兵权,但是有皇帝保护着。因为,皇帝必须要这些宦官上位,其目的就是防止外戚专权。东汉末期,发生了“十常侍作乱”。原因就是汉灵帝时期的外戚何进,在汉和帝死后,此人想除掉宦官,结果先被宦官除掉了。外戚何进一死,宦官与何进的部下进行火并,结果宦官全被诛杀,外戚也被除掉了。东汉的大权,就落入了藩镇之手。如果,何进不死,东汉也不会这么快灭亡。此后的袁绍、董卓、曹操根本没有机会。所以, 东汉灭亡,都是东汉的畸形政治造成的。


谋士说


首先经过东汉多年一来的发展,太监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且皇帝从小就和这些太监一起,由太监照顾起居饮食,小时候一起玩耍,无论从心里上还是生理上他都觉得太监比那些板着脸的大臣亲切,有了皇上的照顾自然他们是权势膨胀,之眼通天了。在这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皇帝也短命,册立了很多小皇帝,小皇帝都是太监看大的,那肯给对太监言听计从。这就导致太监实力迅速膨胀。所以说不是皇帝整不了太监,是他们根本就不会整,很多事都是对他们言听计从呢,他们是小皇帝的心里依靠。





视觉之饕餮


正确来说不是搞不定,是压跟不想搞啊。

东汉末期的皇帝都是小孩做,外戚专权。小皇帝要想收回权利只能依靠身边的人。身边的人也就宦官了。

具体的例子楼上楼下已经分析的很清楚了。


民哥戏说历史


非常简单的两个原因,

1.刘秀很罕见的没有和其他开国皇帝一样搞兔死狗烹的把戏。甚至连最怀柔了赵匡胤都杯酒释兵权了。刘秀啥都没干

2.另一个理由很简单皇帝普遍短命,豪强就诞生了,而且生命力非常顽强,一直横跨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株钱都没活这么久


浩一一一


都是小儿皇帝,傀儡皇帝。


风口浪尖7148


因为外戚势力强大,要宦官势力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