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說“紅、黃、綠”,懂貨的老司機都是這樣叫汽車顏色的!

其實顏色不止是一種天然的認識,更是一種語言,一套含義豐富的符號系統。顏色都是很普通的,但被賦予了某種含義時,意義就不一樣了。

比如你想購買一輛SUV,你很容易想起橙色的Q3,如果你想購買一輛跑車,你會很容易想起紅色的法拉利。我告訴你車企其實都是心機婊。

不要再說“紅、黃、綠”,懂貨的老司機都是這樣叫汽車顏色的!

通過制定個性顏色和特定的車型搭配起來,好讓消費者形成條件反射,第一時間想起自家的車。

顏色學問①:命名的規則

大家會發現在汽車網站上或者4S店裡,有很多五花八門的顏色名字,伯爵黑、精靈白、太妃褐、維他命紅...反正你有種認出了顏色卻叫不準名字的感覺。

不要再說“紅、黃、綠”,懂貨的老司機都是這樣叫汽車顏色的!

沒錯,比的就是誰更有逼格。不過車企們在起名字的時候也不是亂套的,下面就給大家總結一下。

第一種也是最好理解的一種,簡單粗暴的命名方式,白是白,黑是黑,毫無爭議。在豪車中,蘭博基尼是相當高調的,但它的顏色名字卻相當低調,都是基本顏色。就是簡單的紅、橙、黃、綠、青、藍、紫……。在別的汽車生產商絞盡腦汁的設計汽車顏色的名字時,蘭博基尼在研究汽車性能呢,這就是差別。

不要再說“紅、黃、綠”,懂貨的老司機都是這樣叫汽車顏色的!

第二種就是借用實物來命名,不過品類要多了,又有很多的細分,例如寶石類,如墨玉綠(林肯)、珠光寶石黑(沃爾沃)、祖母綠(阿斯頓馬丁)、綠水晶(保時捷)、珍珠藍(雷克薩斯)等;

不要再說“紅、黃、綠”,懂貨的老司機都是這樣叫汽車顏色的!

以植物命名的,如羅蘭紫(奇瑞)、向日葵黃(斯柯達)、蓮花灰(奧迪)、玫瑰紅(日產)、檀木黑(起亞)等;

以食物命名的,咖啡棕(起亞)、維他命紅(雙龍)、奶油卡其(沃爾沃)、芒果橙(jeep)、糖果白(大眾)、巧克力色(雷克薩斯)等。

第三種則以虛無飄渺的抽象名詞來命名,暴力黃(吉利)、理性黑(林肯)、激情紅(沃爾沃)、仙蹤綠(馬自達)、愜意棕(大眾)、睿智棕(哈弗)等。

不要再說“紅、黃、綠”,懂貨的老司機都是這樣叫汽車顏色的!

第四種就專門為了匹配車型的氣質來命名的,例如路虎宣揚探索、發現、神行,所以它用地名來命名,如巴釐藍、蘇格蘭灰、蘇門答臘黑、阿拉斯加白、智利紅、富士白,光看顏色都夠你環遊世界了。

不要再說“紅、黃、綠”,懂貨的老司機都是這樣叫汽車顏色的!

還有一種命名方式純粹瞎扯蛋,樓主綠、基佬紫、姨媽紅...就是讓你不明覺厲。

顏色學問②:顏色越騷包,維修越麻煩

很多廠商為了打造獨一無二的顏色,在噴漆工藝上下功夫,讓產品與眾不同,因此也比普通顏色要多了一道工藝。

不要再說“紅、黃、綠”,懂貨的老司機都是這樣叫汽車顏色的!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補漆之後會有明顯的色差,就算當時沒色差,用一段時間之後也會顯得與周邊不同,因為漆面調和不同,老化速度不一樣。

舉個例子,馬自達的“魂動紅”非常好看,賣的時候要加價兩千,而補漆的時候也是一樣,完美修補的基本沒有,能夠修補的店也少之又少。

不要再說“紅、黃、綠”,懂貨的老司機都是這樣叫汽車顏色的!

不少店在噴漆的時候只能調出一個儘可能跟陽光下的顏色相近的顏色,然後補上去,色差肯定是有的,好比衣服打了補丁。所以“魂動紅”也被部分車主叫做“混蛋紅”。

顏色學問③:原廠漆有情懷?

可能大家在二手車的買賣裡經常會看到一些打上原廠漆的標籤,熟悉二手車行情的朋友都知道原廠漆的“矜貴”之處,但是常年在外,哪有不刮蹭的?

不要再說“紅、黃、綠”,懂貨的老司機都是這樣叫汽車顏色的!

所以對於有原廠漆情懷的車主來說,整輛車什麼都可以壞,發動機可以壞,變速箱也可以壞,但是車漆絕對不能有任何差錯,因為車上什麼東西都可以換原廠的,唯獨車漆不能,蹭了就永遠恢復不了原樣。

原廠漆在噴塗過程中需要進行高溫的烘烤,而且整個過程是全自動化的,噴塗均勻細膩。而豪車的工序會更加複雜。

不要再說“紅、黃、綠”,懂貨的老司機都是這樣叫汽車顏色的!

如果你蹭了,雖然有保險賠償,維修也花不了多少錢,可是這樣的翻噴質量跟原廠的就差多了!因為翻噴的烘烤溫度大概只有60~70℃左右,甚至有很多店家都直接跳過這環節了。因此翻噴出來的漆面硬度和亮澤度都會嚴重打折扣,再加上翻噴大部分都是手工噴,噴出來的均勻性和細膩程度也不足原廠漆。

所以老司機都知道原廠漆就好比處女膜一樣,開苞了就不再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