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挖坑积肥,70、80后依稀记得,90、00后都未曾见过

在南方的湖南,是水稻种植双季稻区的第一大省。农民的经济来源都是靠种植水稻来支撑,农民的增收,靠水稻的产量,产量的提高,靠肥料的讲究,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


那些年挖坑积肥,70、80后依稀记得,90、00后都未曾见过过去没有化肥,土杂肥就显得相当重要。儿时的我,看到勤劳朴实的父亲想方设法积攒肥料,直到现在还有些许凌乱的记忆。今天,拿来想和70、80后一起回忆,让90后以及00后一起分享。

那些年挖坑积肥,70、80后依稀记得,90、00后都未曾见过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农民种田没有化肥,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化肥”一词还挺陌生。那个时候,农民种田全靠自家沤制农家肥。

那些年挖坑积肥,70、80后依稀记得,90、00后都未曾见过 每年春天和晚稻收割后,趁天气晴朗,家家户户都忙着在自家杂屋旁或空坪地挖一个大粪坑,长度大约5~8米左右,深度约1~1.5米左右,如果把粪坑沤满,大概积肥约20余立方左右。
那些年挖坑积肥,70、80后依稀记得,90、00后都未曾见过 这些原料多是由牲畜粪便、生活垃圾、树叶、残留的蔬菜、杂草等倒入坑内,再上面覆盖一些肥沃的黑土,然后坑里面灌满水,一起发酵沤制。发酵的时间一般要经过几个月左右的时间,才可以挖出来当农家肥使用。

那些年挖坑积肥,70、80后依稀记得,90、00后都未曾见过 旧坑来年做了肥料,紧接着继续准备又一年的积肥任务。过去的春天和冬天,家家户户铆着劲打坑积肥,给清贫快乐的农村描绘出一幅活生生的热火朝天的动人画面。
那些年挖坑积肥,70、80后依稀记得,90、00后都未曾见过
那些年挖坑积肥,70、80后依稀记得,90、00后都未曾见过​ 现在的农民再也不用积肥了,春夏两季的种植使用复合肥就可以了。积肥,就成了离我们越来越遥远的一段往事,一抹留在心底的沧桑记忆。(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