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内三合纲要及拳中的兵法谋略

领动点、发劲点、腹部坚实点的一些具体变化阐述如下:

外三合是手脚合,肘膝合,肩胯合,大家一般都能明白,主要方法是三尖相照。

内三合是心意合、意气合、气力合,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了。(少林寺武术易筋经洗髓,道教形意拳桩功站桩) 原因是内三合的操作纲要没有明晰化,现做如下的提示:

1、领劲点:稍节递个,轨迹是球面走三角,分内角与外角,都是受力与发力呈一斜角,转换是如弯月变化的轨迹。领劲点在接触对方时,转换到接触点,领动点的变点是意劲点的变化而成。如肘、靠劲的领动点的变化就是从手指转到了肘部与肩膀。

内家拳内三合纲要及拳中的兵法谋略

2、发劲点:在弥漫身外的肩圈,腰圈与膝圈,注意脑后这个“东西”,即能量球绕背后的含蓄旋转,此变化,让人无从琢磨,无有征兆,如被气场发出去一样。发劲点的背后绕圈,通过双肩绕中轴左旋右转,形成背丝扣的先天太极圈轨迹。发劲点是一个神妙的心法。

3、腹部坚实点:丹田涨缩,由大至小,逐步深化递进,丹田开始是无形的柔性大球,逐步收小到刚性小球,其实是刚柔一球体,一吸一咬,无须蓄发劲即发出,不过是丹田小球的弹性张力变化更快更隐蔽罢。(少林寺武术易筋经洗髓,道教形意拳桩功站桩) 心空无为状态是“敬态”本能非条件反射,腹部坚实点是气劲变化,最妙是丹田与双肩熊膀的U型内劲的斜进变化,此态能将意动领劲点与背后双环一套十字生的神妙发劲点,有机融合,动静合一,内外合一,先后天合一。如此心空态势,能量内劲中和本能。

试力盘架是意劲随着“发劲点、领劲点、腹部坚实点”不同变化而变化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以意劲随拳架在不同三点能随心所欲地缓慢运行为标准。如此,心意一如,劲形合一。

重心的知己知彼

三十六计中最妙的一计是“围魏救赵”,诀窍是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

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共敌不如分敌:指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

敌阳不如敌阴:指打击气势旺盛的正面敌人,不如以迂为直,从侧面攻敌之必救,以此调动敌人而打击之。

“围魏救赵”,真是智慧之妙法,而内家拳技法也有如此的妙法,内家拳充分认识到人体重心的重要性,认识到人体运动是围绕重心轴作平衡的调节。(少林寺武术易筋经洗髓,道教形意拳桩功站桩) 重心轴一偏离稳定角范围,人体会本能向稳定状态恢复调整。人体在重心不平衡时,即使小孩也会重伤大汉,因为此时人体失去了应有的支撑反弹能力。而在人体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运动调节中,合上对方力,顺其势即可轻松跌翻大汉。

在与对方接触中,内家拳讲究听劲,听对方来力之大小、方向、作用点只是初步的功夫,听对方重心回复稳定态之回劲,才是高明的懂劲方法。

内家拳内三合纲要及拳中的兵法谋略

内家拳是控制打法,是通过接触点延伸,去控制对方背后点,或对方脚下点

,这是避开正面,迂曲到对方后面,如此引起对方重心不平衡,对方必须本能调整重心平衡,在对方调整重心的瞬间,说时迟,那时快,我方听到对方调整的回劲而顺势击打之,可收一击必溃之效,这就是“

围魏救赵”法在内家拳中的妙用啊。而在控制与打击的变化中,以顺缠,逆缠为高明妙法。比如以顺缠合上对方之劲控制到对方背后,乘对方一反抗调整重心之时,马上变逆缠合上己方之劲,一击定乾坤。(少林寺武术易筋经洗髓,道教形意拳桩功站桩) 在顺缠、逆缠转换之间有个松、吞、空的变化,这是个内在的不为人发现的折叠,吞空折叠时刚好能听到对方调整重心之回劲,拳打人不知即在此时啊。其间不过只是转个小圈再带个尾巴,如“6”或“9”形状,但这是一个不简单的小圈尾巴,它是在拉开周身关节韧带下,含有左右、前后、上下合成的浑圆斜圈,其中顺缠为前半圈,逆缠为后半圈,此圈就是在接触点上变化的太极圈,学会万招,不如熟练此一圈,此圈之环中趣味奥妙无穷。

如果真喜欢武术的话,建议大家站桩,练练桩功。这是现在很多人都验证过的,比较认可的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无极桩修正身法,混元桩进行换劲,然后三体式或者太极拳套路练劲,经过进一步练劲用劲,效果非常显著。

内家拳内三合纲要及拳中的兵法谋略

内家拳内三合纲要及拳中的兵法谋略

内家拳内三合纲要及拳中的兵法谋略

内家拳内三合纲要及拳中的兵法谋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