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裡面又分幾個菜系?主要有哪幾個呀?

湵客

川菜起源於古代的巴國和蜀國,明清時期,辣椒的引入並廣泛運用於川菜的烹調,被視為近代川菜的雛形。而辣椒與蠶豆的完美結合,創制出的四川豆瓣被廣泛運用於川菜烹調中,被視為近代川菜成型的開始。

古代川菜初期以“尚滋味、好辛香”為特點;中期以“物無定味,適口者珍”為特色;近代以來,川菜以“清鮮醇濃,麻辣辛香;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為最大的特點。

兩派論。即大河幫風味與小河幫風味。大河幫風味是以重慶為代表的川東南一派,小河幫風味是以成都為代表的川西北一派。

三派論。即上河幫風味、下河幫風味、小河幫風味。上河幫風味也稱蓉派川菜,以成都、資陽、德陽等地菜品為代表,其特點是調味豐富,以傳統菜品為主;

下河幫風味也稱渝派川菜,以重慶、合川、萬州、達州等地菜品為代表。下河幫風味川菜大方粗獷,以花樣翻新迅速、用料大膽、不拘泥於食材著稱,其中重慶的菜品因為多放花椒、辣椒等調料,突出麻辣風味,又被稱為“江湖菜”;

小河幫風味也稱川南菜,以瀘州、宜賓、自貢、內江、樂山等地菜品為代表,著名的有瀘州瀘江菜、自貢鹽幫菜、內江糖幫菜。

此外,還有以“兩派論”和“三派論”為基礎而衍生的“四派論”和“五派論”,因為大體相同,便不再贅述。


蝦吃

川菜歷史悠久,菜式多樣,在它之下還細分出了許多幫派。川菜按照傳統流派來劃分,主要分為上河幫、下河幫、小河幫以及資川幫。下面壹周君就來介紹一下這幾個幫派。

上河幫也就是蓉派菜系,基本上以成都和樂山為核心。這一菜系的特點以口味溫和親民為主,相對於其他菜系而言更為清淡,烹飪方式中規中矩,所以也出了許多經典的傳統菜品,比如芙蓉雞片、開水白菜、蒜泥白肉等,而且川菜中的一些高檔精品菜也基本上都集中在這一菜系中。


下河幫以川東菜以及火鍋為主,主要圍繞在重慶以及萬縣地區。下河幫的菜餚以粗狂豪放、大方多樣、花樣百出為主要特徵,人們也稱之為江湖菜。這一菜系用料大膽,不拘泥於日常食材,與其他菜系相比更具有創新性,更新速度可見一斑。下河幫比較知名的菜品有毛血旺、水煮魚等等。



小河幫也就是鹽幫菜系,它的中心城區主要在自貢、宜賓一帶,因而也以自貢和內江菜為主。鹽幫菜比較善用椒姜等調料以及水煮的烹飪方式,它也是水煮技法的發源地,自古就有水煮牛肉這一吃法。



鹽幫菜以味重、味厚、味豐為主要特色,大氣高端是它菜品的優點,就拿仔姜美蛙這一代表菜來說,光是輔料就有十幾種,蛙與湯一共盛在盆裡,麻辣飄香,吃一口就過足舌尖上的癮。這一菜系的代表菜除了這一道,還有芙蓉烏魚片、火爆毛肚等。



資川幫是以資中為代表,涉及到沱江流域的各個縣份。它的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當時有個宰相是資中人,他在朝廷做官,也是個全國聞名的美食家,回到家鄉後,將蘇杭風味和巴蜀風味融為了一體,創造出了資州菜,後來演變為資川幫。


武漢壹周

川菜是中國的四大菜系之一,因各地口味不一樣形成了三個分支。這三個分支分別有其代表城市,成都、重慶、自貢。三個城市分別對應川菜的三個分支:上河幫菜、下河幫菜、小河幫菜。

上河幫菜:

經典傳統、比較清淡,多以傳統菜品為主。講究用料精準,味道溫和、綿香悠長。如:

麻婆豆腐

回鍋肉

夫妻肺片

下河幫菜:

比較親民接地氣,以家常菜為主,重麻辣,愛創新。如:


酸菜魚

辣子雞

泡椒黃喉





小河幫菜:

小河幫菜還可以細分為自貢鹽幫菜、內江糖幫菜、瀘州河鮮菜,但是以鹽幫菜最為出名,所以就講講鹽幫菜。

鹽幫菜源於其自貢鹽商或者鹽工,以高端大氣著稱,味厚重。如:

水煮牛肉

牙籤牛肉

冷吃兔



川菜豐富多姿,口味形形色色,地方味濃厚。所以川菜也很容易讓大家接受


胡揚私廚

川菜有24種不同的風味。他主要的風味,近年來比較流行的就是麻辣味。所以很多外省人的一個錯誤的看法,以為川菜就是麻辣味。麻辣味就是川菜。其實這是不對的。川菜最注重的就是調味。蔥薑蒜。豆瓣醬甜麵醬。油鹽醬醋。各種各樣的調味料,不同的搭配作出別具一格的菜。

那麼川菜下面是不是有不同的菜系呢。過去好像有一個什麼上河幫下河幫這樣的說法。我是不太認同這個東西的。很多人也不知道這個東西。這是很早以前的產物,到了現在已經過時了。改革開放這麼多年。除了八大菜系,還有其他小的一些菜系。打工的,做生意的人,湧向四面八方。只做不同菜系,不同風味的一些東西。相互借鑑,相互滲透,相互包容。繼承和發揚創新。所以如今在同一個菜系裡面。可能也會有不同菜系的菜。更何況是川菜的下面一些小的地方流派。

現目前四川下面比較有特色的地方。除了成都以外。自貢,樂山,瀘州比較有代表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