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逻辑:天地之间,有神

《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的逻辑:天地之间,有神

我这里所说的“神”,不是指神仙,也不是指寺庙里供奉的神灵。人格化的神,老子是不多说的,唯有一处提到“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这里的“鬼”,很可能就是我们现在所普遍认知的“神灵”。然而在道的压制之下,它也是没有用武之地的,显不了灵。

那我又为什么说天地之间有神呢?老子曾经把天地比作一个大风炉,风炉是源源不断地鼓风,天地则是源源不断地造生万物。那又是谁在背后鼓动风炉?又是谁在背后摧动万物的产生?不见其形,不闻其声,然而又时刻运转不停的,就是“神”。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有神。它掌握着我们的一举一动,行走坐卧言思感官。无论是醒着,还是睡着,它都时刻不停地运转着,然而你又看不见、摸不着它。草木,有神;鸟兽,有神;天地,同样有神。

《老子》的逻辑:天地之间,有神

神者,灵也;灵者,莫知其机也。老子说“神得一以灵”,拥有莫测之变化者,方为神;拥有灵动之生机者,方为神;拥有无限之可能者,方为神。

域中,那个最莫测、最灵动,无限广大而又无处不在的,当属道;唯得道者,方得其神灵。“鬼”是什么?不过是窃道之名的偏末旁枝罢了,不得其正,难为根本。

神若歇,将恐止。故“死而不亡”者,方为寿。死去了形体,精神仍然能在人间运行不休的,这才是真正的长寿。老子、庄子、孔子这些人物,他们不正是做到了真正的长寿吗?

风箱的运转不停止,才会源源不断的有风;天地的运行不停止,万物才会生生不息。所以只要“谷神不死”,只要天地间的这个“神”还在,还能持续运转,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万物造生出来。

《老子》的逻辑:天地之间,有神

这个谷,是“虚怀若谷”的谷,是“旷兮其若谷”的谷,是“为天下谷”的谷。取意“山谷”,寓意“虚空”、“空间”。

这个神,是“神得一以灵”的神,是“精神”的神,寓意“那个在天地间独立不改,运行不殆的东西”。

所以“谷神”二字,既包含了虚空,又包含了运行,由此,才能得以“无中生有”,源源不断地造生出万物。

比拟一下,也就是:“道冲”为谷,道的运行为神;“天地之间”为谷,天地的运行为神;风箱的空间为谷,风箱的运行为神。谷若不竭,神若不歇,就能源源不断的造生万物,如同“玄牝”,玄妙的生殖之门。

这个门,正是天地得以产生的根源。它不间断地运行着,它的作用自始至终地存在着,无穷无尽,而永远也不会衰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