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刚死,李斯马上背叛了!

历史很繁,我来把它简化;历史很乱,我来把它梳理;历史很枯燥,我来让它有趣起来!

秦始皇刚死,李斯马上背叛了!

上回说到,秦始皇在南巡的路上中暑了,他感觉自己要扛不住了,就写了封遗嘱,让赵高交给长子扶苏。我们这里交代一下扶苏,扶苏是秦始皇的大儿子,据说此人刚毅勇武,又十分的仁义,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他就极力劝阻老爹,父皇啊,现在天下刚刚安定,很多远方的百姓还没有归顺朝廷,那些读书人,不过是学习孔子的言论,也没干出什么危害国家的大事,您要是这样对待他们,恐怕会伤了天下人的心啊。

开始的时候,秦始皇还跟他解释,老爹我这么干,是为了将来天下的安定,也是想给您们清扫障碍,可扶苏这个人有点认死理,认准的事情非得干到底,不断给老爹进谏。这下子把秦始皇给整烦了,干脆就让扶苏去了北方边境,去和大将蒙恬戍边外带修长城去了。

也许秦始皇的本意,是想让这个儿子去锻炼锻炼,看看真正战争的残酷,看看老百姓到底该怎么治理,等他接受好了锻炼,再来接自己的班。可没想到自己身体不争气,巡游的路上就要交代了,这才给扶苏写下遗嘱,要他把手头的活交给蒙恬,赶回咸阳,来处理自己的丧事。几天以后,秦始皇死在了回咸阳的路上,他死的很安详因为他觉得,自己把后事都已经安排好了。

秦始皇算的很好,自己回到咸阳往陵墓一趟,扶苏回到咸阳把后事一办,可是还是他漏算了一个人,那就是赵高。赵高虽然是个太监,可身残志不残啊,他一心想着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干出一番事业来,由于身体和身份都不太方便,他就把自己的前途,都压在了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的身上。

赵高是读过书的人,这在太监里算是难得了,再加上自己一直追求进步,所以他曾经受命给胡亥当过老师,胡亥那,也一直很信任这老师。现在这封遗嘱拿在了赵高的手里,他要把握这个机会,搏上一搏。赵高拿定了主意,就去找胡亥,刚开始胡亥还有点不好意思,可架不住赵高晓之以利害,说如果你不当这个皇帝,那扶苏继位以后,肯定没你好果子吃,就这样胡亥就同意了。

随后赵高告诉胡亥,要想把这个事情给办成了,光靠你我二人那是不够的。

哦,那还需要谁?

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李斯李丞相。

胡亥觉得有点为难了,李斯都已经是丞相了,不像我们俩,事成之后都会有大好处,总不能让他当皇帝吧!赵高脸上露出一丝奸诈,这不是问题,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会为了得到什么去冒险,有的人会因为害怕失去什么而冒险的。

这时候,秦国最有权势的皇帝躺在车里,新的皇帝还没有产生,很多事情都要由李斯来打理。秦始皇有很多儿子,生前又没有确立太子,为了防止这些王子争皇位,造成天下大乱,李斯决定秘不发丧。每天百官照例去秦始皇的车前行礼禀报事情,一日三餐也要照例做好送过去,当时除了李斯胡亥赵高之外,只有五六名秦始皇的贴身之人知道秦始皇已经归天了,其他人都被蒙在鼓里。

李斯还是比较满意目前的局面,只待巡游的车回到咸阳,等待扶苏继位就好了,可还没等扶苏出现,赵高先找上了李斯。赵高也没有废话,上来就开门见山,李丞相,现在皇上驾崩了,外人还都不知道,给扶苏公子的遗诏和符玺都在我手里,立谁为太子,全看您一句话了。

李斯吓了一跳,他知道赵高脸皮厚,可没想到他敢说出这样的话,条件反射之下,他一口回绝了。赵大人,你怎么敢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那可是皇帝的遗嘱啊!我出身低微,全凭皇帝提拔,才有了今天,现在皇帝把身后之事托付给了我,我怎么敢辜负他老人家。

李斯说的是义正辞严,可这些早在赵高的意料之中,他抽动一下嘴角,阴阴的笑了一下,李丞相,那我来问你,依你之见,论才能、论功绩、论谋略、论取信天下,以及在扶苏公子心中的地位,你与蒙恬将军谁强呢?李斯没想到他会这么问,沉默了片刻,闷声说到,我不及蒙恬。

赵高看李斯这幅表现,心中顿时踏实了许多,继续问道,丞相想想,如果扶苏公子继位了,那这丞相的位置,有没有可能就是蒙恬的了。说完赵高顿了一下,看了看李斯那阴沉的脸,就怕那个时候,丞相大人你难以自保啊!

赵高这番话,就像一通组合拳,拳拳砸在李斯的胸口,让他喘不过气来。李斯有今天不容易啊,如今一把年纪,刚过上几天舒心日子,又面临下岗的危险,他实在心有不甘。沉默良久之后,李斯长叹一声,哎,赵大人,那你说该怎么办?

赵高已经等李斯这句话很久了,马上他就告诉了李斯自己的安排,首先,伪造一份遗诏,立胡亥为太子,而后篡改给扶苏的诏书,数落扶苏的罪过,让他自裁。为了让扶苏不至于寂寞,自裁的名单上,还添加了蒙恬的名字。

再说扶苏,看到了催命书以后,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哭了一会,觉得自己有点失态了,再想想父王的要求,得,他转身回到帐中,抽出宝剑就要自尽。这时蒙恬及时制止了他,蒙恬很理智,因为那催命书上有自己的名字啊,公子啊,我觉得其中似乎有诈!

哦,将军何出此言?

你想啊,陛下现在外出巡游不在朝中,国家又没有设立太子的位置,所有公子都对皇帝的位置虎视眈眈。陛下让你在我身边担当监军,这分明就是为了历练你,培养你当皇帝啊,可今天突然有使者来索取我们的性命,你不觉得这里有问题吗?

扶苏一愣,那该怎么办,我们总不能违抗父皇的命令吧?

公子,依我之见,不如我们先向皇上提出申诉,等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再死不迟。

扶苏听蒙恬这么一分析,也觉得有点问题了,就转过头去看送信的使者。那使者本来就是赵高的人,只是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二位,我只是传达一下皇帝的旨意,希望二位快点奉旨,我好回去复命。

听使者这么一说,再看看那道要命的旨意,扶苏又有点心灰意冷了。将军啊,我当年屡次触犯天威,这才被轰到边关来督军,父皇早就没有立我为太子的意思了。现在已经定下胡亥为太子,胡亥年纪最小,皇上害怕诸位公子不服,特别是害怕我不服气。现在你我领军三十万镇守边关,我们对朝廷足以构成威胁,皇上对我们肯定有了防范之心,我一日不死,他老人家是一日不得安心啊,所以才让我自尽的。说完就自刎而亡。

使者一看,任务完成了一半,侧过头去看了看蒙恬,蒙将军,你什么意思?蒙恬是不肯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但是谋反,他还真没有这个胆子,就想当面向秦始皇问个清楚。于是,使者就把蒙恬囚禁起来,又在军中安排好了李斯的亲信,而后回去复命。

听到扶苏死了,胡亥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这回应该没有障碍了。想到蒙恬一家对秦国还是有功劳的,胡亥就想把蒙恬给放掉,多少也能为秦国守卫边疆不是。这个时候,代替秦始皇去名川大山祭祀的蒙毅回来了,这蒙毅是蒙恬的弟弟,也是秦始皇宠幸的大臣,当年他和赵高有点小恩怨,现在赵高刚要上位,当然不希望给自己对头机会了,找了个机会,就跟胡亥打了个小报告。

其实啊,先帝本来就想立您为太子的,就是因为这个蒙毅,他一直说您的坏话,先帝这才把立太子的事情给耽搁下来,要不然,扶苏公子也不用死了。这回可好,把一切罪过都推到了蒙毅身上,胡亥也觉得自己好像没做错了什么,为了给哥哥报仇,就下令把蒙毅也给囚禁起来。

赵高一看,蒙氏兄弟被抓了,李斯也被自己吓唬住了,没有障碍了,就建议胡亥赶快返回咸阳,登基做皇帝。这天气是越来越热了,秦始皇的尸体已经有点不保鲜了,一阵阵恶臭从车里飘散出去,为了掩人耳目,赵高很创新的让人买来大批鲍鱼,鲍鱼车的臭味掩盖住了秦始皇的臭味。可怜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威风八面,刺客都不能近身,死去之后却被臭鱼包围,真是世事难料啊。

这一行巡游的人马,就浩浩荡荡回到了咸阳,这才公告天下,给秦始皇治丧,太子胡亥称帝,就是秦二世。赵高劳苦功高,被封为郎中令。不久,赵高又怂恿秦二世杀害了蒙恬蒙毅兄弟,秦国失去了两个栋梁之才,从此赵高开始把持朝政,朝廷也开始乱了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