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揭家醜:一個開發商老闆寫的“反思書”

第一次去阿那亞,是參加那年手哥和蘇緒柒操辦的地產自媒體聯盟的活動,由於孤獨圖書館的原因,那時候已經名聲在外。後來由於社群搞的不錯,在全國都是標杆項目,一直關注,陸陸續續領著家人度假,領著開發商的朋友考察又去過兩次,房子造的的確一期比一期漂亮,銷售也一直很火爆,我們這些外人看上去,這個項目特別美好。

但是阿那亞老闆、村長馬寅“自揭家醜”,主動曝光了項目存的一些問題。反思自己做的還不夠好,業主還有不少意見,需要提升的還有很多,這就是銷售型物業和運營型物業最大的差別吧。

房子百分百的消除質量問題不太可能,包括綠城仁恆晉合永威這類口碑很好的房企同樣如此,阿那亞同樣算是國內一線標杆項目之一,我想:其他開發商更應該反思自己開發的項目,設計再人性化些,裝修再考慮周到些,質量問題再少一些。

自揭家丑:一个开发商老板写的“反思书”

今年是阿那亞走過的第五年。在地產界,五年很短,一個新公司還在萌芽期。但阿那亞這五年,從無到有,變化巨大。

一切都很快。開始文創街區規劃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這是阿那亞在北戴河海邊僅餘的一塊居住用地,是這裡留給我最後可創造的空間。

自揭家丑:一个开发商老板写的“反思书”

不捨、傷感,以及這一直以來的自我拷問,密集湧現。五年裡,我迎來了眾多因價值觀而聚的朋友,大家信任我,稱我為“村長”。我曾鄭重承諾,在這裡,人生可以更美。

在阿那亞建設接近尾聲之際,我問自己,你的承諾兌現了嗎?

某種程度上,答案是肯定的。這裡有美好的人,有富於精神價值的建築,有審美水平極高的社群,有情感濃度最高的鄰里關係。這些,也是被外界頻繁報道、高度認可的阿那亞,一個精神上富足、美好、近似烏托邦的阿那亞。

但我必須承認,在外界沒有看到的地方,在沒有被報道的環節,我建的房子,還不夠“美”。

當然沮喪。更沮喪的是,這只是開端。儘管每一期工程都在設計與營造上進行大量調整,但依舊留有許多遺憾。說實話,每一次在群裡接到業主關於漏雨、漏水、管道堵塞的投訴,我都如坐針氈。畢竟,再迅速的響應與解決,也不能彌補房子本身的缺憾。

自揭家丑:一个开发商老板写的“反思书”

五年了。我想,是時候做一次回顧與總結,也是時候正式說出我的愧疚和歉意——

對不起,美好的房子,應該是更美好人生的基礎。很抱歉,我承諾的,我沒有完全做到。

沒全做到,跟我本人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我是天津人,但沒在海邊生活過。不知道冬天海邊的風能刮到九級,更想不到雨水可以穿過窗門閘鎖橫飛進去。這些狀況,規劃調研時難以察覺,入住後集中顯現,打得人措手不及。

這是我經驗的不足,說到底,也是我認知上的缺失。最初做項目規劃時,沒考慮冬天入住的問題,以為大家都是夏天來,天一冷房子放那兒就成了。雖然早就提出“始於度假,終於社區”的口號,但我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這麼快:阿那亞四季都有吸引力,越來越多的業主選擇在冬天回到這裡。

我很高興。阿那亞的淡旺季界限越來越模糊,業主也開始把這裡當成家。但設計上的問題也來了。

比如,二期房子沒考慮周全取暖的問題,鋪的是木地板。結果木地板散熱不好,地暖溫度上得慢。如果選用的是瓷磚,冬季人進屋就會暖得快一點。

當初大面積使用玻璃窗也是如此。外觀是養眼了,景觀效果是好了,夏天是涼爽了,但一到秋冬,海風特別猛,溫度上不來。

度假和社區,一線之隔,但釐清這個界限,需要極大的魄力和準確的眼光。我承認,雖然思考了很久,但落在行動上,還是“軟”了一點,總給自己留餘地。比如,阿那亞小鎮公寓的兩居室,面積70多平米,被叫做“偽兩居”。臥室空間很小,一張1.8米的床放進去,轉身都困難。很多業主跟我說,住在這兒感覺不從容,不像家。

你看,度假和社區,一個轉身的距離就拉開了。

再往深了想,我為什麼這樣做?只是對度假和社區的認知不夠準確嗎?

我常在夜裡思考這個問題,夜深人靜的時候人更誠實。我的答案是:歸根結底,這還是我開發商的慣性思維在作祟,是我個人對美好生活的真正含義認知不足。

臥室為什麼做得侷促?是因為對面積和總價刻意做了控制。為什麼控制?是因為小鎮公寓沒有臨海景觀,我信心不足,所以希望戶型小一點,總價低一點,房子好賣一點。

開發商的心態是什麼?是焦慮、是粗心、是雞賊,是沒有真正沉下心來思考產品,是對品質生活理解得不夠透徹。過去五年,作為開發商的我,總在急匆匆地趕路,急匆匆地建房子。這種焦慮和急迫讓我們付出很多代價。

一是忙著趕工,工程現場監管不力。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物業不時接到水管堵塞的投訴,上門一看,地下水管裡淤積了很多水泥塊。歸結原因,是裝修單位現場施工時,圖省事兒把水泥、灰塵倒了進去,監管部門也沒有發現。這不僅給業主造成生活困擾,也給後期的物業維護增加了巨大成本。

傳統的開發商,都是一次性的賺錢模式,只想著怎麼儘量節省施工成本,很少考慮後期的運營支出。阿那亞開始真正做服務了,就發現當初成本省下的錢,其實最後都要在運營維護中花費掉。得不償失。還是得有未來視角,建造上投入多一點,不給維護留隱患。

自揭家丑:一个开发商老板写的“反思书”

二是大家各忙各的,各部門之間缺乏溝通。比如園區的行人步道,綜合管網和景觀部門溝通不足,設計得不夠人性化,大家抱怨總是繞路。我就去觀察,哪些地方被踩成了小路,只要不違反安全規定,就直接鋪成路。事實證明,被需要的,即是合理的。

三是因為匆忙,就犧牲了很多細節。很多業主跟我反映,公寓衛生間的推拉門開關不好用,水龍頭雖然是名牌,但嘴兒太短;櫥櫃的功能佈局不合理,甚至沒地方放置微波爐,從食堂打飯回來也沒法兒熱;還有洗衣機,我們自作聰明地把位置挪到客廳,想著衛生間能寬敞點兒,沒想到適得其反,大家都說用著彆扭。

細節缺失的背後是對業主人性化關懷的不足。很多帶小孩兒的業主半開玩笑跟我吐槽,說高高興興開幾小時車回來,進門得給孩子溫奶吃輔食啊,結果餐桌附近沒插座,人只好蹲地上插溫奶器,身後行李攤了一客廳,特狼狽;另一個烏龍是盥洗臺上方的燈,光正正好好打在頭頂,人站在鏡子前,臉上一片黑。我自己洗臉,都得把臉湊上去,才能看得清。

所以啊,每次照鏡子,我都特別羞愧。我雖然內心渴望美好生活,但好像始終也沒徹底沉下心來,好好琢磨什麼樣的房子是真正美好的、人性化的。

自揭家丑:一个开发商老板写的“反思书”

這麼多年來,房地產一直是賣方市場,只要出了房子就有人買。房價上漲掩蓋了許多專業上的問題,沒怎麼真正為用戶考慮過。不斷與根深蒂固的開發商思想殘餘作鬥爭,是自我修正自我博弈的過程,痛苦而緩慢。

我在努力。阿那亞後續的建設,無論是海邊的後期產品還是未來的山居項目,都吸取了前面幾期的教訓,做了更完善的預設和規劃。比如兩居室的臥室面積做了增加,衣櫃裡預留了行李箱的位置;比如降低了廚房櫥櫃的高度,內部設置了更多的收納空間;比如進門處添了桌子、插座,業主進屋就能收拾行李、給孩子溫奶。

很多改進是微妙的:廚房的燈光剛好打在料理臺上,衛生間增加了放置手機的小隔板,臥室的電源設置了usb插口……當然,還有盥洗臺上的燈,光必須照在人臉上;另外一些調整始終在進行中,比如個別房屋有漏雨現象,儘管這是房地產項目中始終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們還是在積極思考方案,希望大家夏天也過得安心。

這是對心態、對速度的反思,也是對觀念的反思。以往建設阿那亞時,我總想著要美,要有獨一無二的美、驚為天人的美。但這幾年修修補補、拆拆建建,我越發認識到,美的房子,首先應該是堅固的、實用的。美在細節間。

但說到底,這還是對我這幾年無知、急躁的羞愧和反省。以往太急,慚愧的心情常常有,但總是被大大小小的事情沖淡了,淹沒了,或者說,因為太羞愧,就做了鴕鳥,刻意迴避了。其實我心裡一直知道:我是蓋房子的,房子沒蓋好,美好生活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礎,所謂的美好,都是空談。

五年是個好時機。靜下來,用足夠的時間面紅耳赤地打量自己的過往,再把這些錯一條條列出來。說實話,有點兒難。作為“村長”,要說出“我錯了”,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

自揭家丑:一个开发商老板写的“反思书”

好在,這麼多年,我的“村民”們給了我很多理解和寬容。大家知道我凡事走心,就算被房子的事兒搞得煩躁,跟我說起來,也都是和和氣氣;連對我吐槽,也總是半開玩笑,怕我負擔重、聽了就起急。

特別慚愧。我的不周到給村裡添了這麼多麻煩,大家還體諒我,事事包容我。我還有什麼心理關過不去?

所以,我想再一次正式地、嚴肅地、認認真真地跟大家道歉:我錯了。承諾的美好房子,我沒有建得很好。請你們原諒。

我還要感謝每一位“村民”。這五年,你們每個人都是我的“體驗官”,幾乎每一天都在給我反饋寶貴的居住體驗。是你們讓我想明白,"人性化"的房子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經濟學家汪丁丁的一個觀點,或許正好可以作為註腳。他說,精緻的生活品質取決於兩大因素:是否有挑剔的消費者,以及,是否有敬業的生產者。

我想,正是你們對品質生活的持續追求,促使我加倍自省、更為敬業、不敢懈怠;而你們的“挑剔”,則是令我避免淪為粗糙和平庸的最強大力量。

我相信,有了這樣的消費者和生產者良性互動,阿那亞的未來,一定會更精緻、更美好。

對於村長的信,大家怎麼看?歡迎文末留言

熱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