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小国如何生存并且壮大?

胡俊

总体来说,战国时期的小国是“战国七雄”的陪衬,虽然有些“小国”在某些时期也取得了一些的成就,但是最终的结局是他们被七雄逐个消灭,所以问题应该稍微修改一下,说“战国时期的小国如何生存?”比较恰当,因为在战国时期那些小国要在七雄的夹缝中壮大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如果他们如果壮大了,那么他们就不是小国了,而是“八雄”甚至“九雄”之一了。


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着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在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霸业已经成了过往云烟,国与国之间更多的征讨、战争,很多春秋时期的小国都被吞并了,最后战国时期最为人知的是秦、韩、赵、魏、楚、燕、齐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

然而在当时,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小的诸侯国在七雄的夹缝中生存,他们又是谁呢?

宋国

宋国的出身很高贵,是商朝的后裔,周武王灭了商朝之后,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管理商朝故地,但是后来武庚叛乱了,周公辅佐周成王平定武庚叛乱之后,为了使得商朝的祭祀不被断绝,分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国故地,是为宋国,公爵。

公元前318年,宋康王实行改革,国力大增,宋国四处出击,占据了齐、楚、魏的不少土地和城池,而且吞并了另一个小国滕国,过于强势的宋国遭到了大家的记恨。公元前286年,齐、楚、魏趁宋国内乱联合攻击宋国,最终宋国被灭亡,三家瓜分了宋国的土地,至此宋国已经在战国七雄中挣扎了189年。

鲁国

鲁国的出身也很高贵,是周公的后裔,在平定武庚叛乱之后,周公考认为要多分封宗室子弟巩固中央政权,于是周文王、周武王的子孙都被分封。周公自己则被分封到奄地,是为鲁国,但是由于周公要留在首都辅佐周成王,所以周公派儿子伯禽去鲁国代自己执政。

在春秋时期,鲁国一度很强势,能够与东方大国、自己的邻居齐国争霸,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国力下降。公元前256年,鲁国被楚考烈王所灭,七年之后,最后一任国君鲁顷公去世,鲁国绝祀。至此,鲁国已经在战国群雄中挣扎了219年。

卫国

卫国又是一个周王室后裔的封国,第一代国君是周文王的嫡九子康叔。卫国最值得骄傲的历史就是他们曾经在周平王东迁的时候曾经帮助周平王平戎,一度成为诸侯的领袖,但是卫国终究国力微弱,在历史中并没有留下多少记录。

公元前254年,卫国被魏国兼并,成了魏国的附庸,卫国名存实亡,卫国的大小事务甚至国君都是由魏国决定的。公元前241年,秦攻魏,卫国的土地被秦国攻占,卫国又成了秦国的附庸,并且一直被保留到了秦二世时期,公元前209年,卫君被废,卫国正式宣告灭亡,卫国反而成了战国中最后被秦国消灭的诸侯国,超过了战国的其他六雄。

越国

越国的始祖是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越国的君主是大禹的直属后裔,越国建国时间也比较早,相传在公元前2032年左右就已经立国,但是越国在今天的浙江附近,浙江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来说是比较偏僻的地方了,所以在此之前越国也并没有多少历史事件被记录。

到了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才让吴国和越国两个地处中国大地边缘的两个国家走到了舞台的中央,最终越王勾践灭亡了吴国,越国在吴越争霸中笑到了最后。

公元前306年,越国北上伐齐,后被齐威王派人劝说放弃齐国去伐楚,结果被楚国击败,越王无疆战死,最终越国分裂成几个小国家,成了楚国的附庸国。至此,越国在战国的历史上存在了169年。

除了以上说的几个比较有名的国家之位,其他还有:

巴国(公元前316年被秦国所灭)

蜀国(公元前316年被秦国所灭)

郑国(公元前316年被韩国所灭)

中山国(公元前296年被赵国所灭)

邾国(公元前261到256年年被楚国所灭)

西周国(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

东周国(公元前249年被秦国所灭)

对于历史,我们不能仅仅记住那些胜利者和强者,那些失败者和弱者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天涯看点历史号

我们先来看看战国时期有哪些国家——

大国:齐国,楚国,燕国,韩国,秦国,赵国,楚国,魏国

这就是所谓的"战国七雄"了

实力中等的国家:越国,蜀国,巴国,中山国,宋国

小国:郑国,鲁国,卫国,邹国,费国等等


嗯~ 脑子里冒出来的,大概暂时只有这些国家了。


我认为,战国之所以称为战国,就是因为这个时期各个国家经常在打仗,争夺领土和人口,大国尚且每日惶恐,绞尽脑汁保住自己,何况这些小国。

战国时期的小国,千万不要说什么壮大,他们所能做的也就仅仅是找到靠山,做大国的小弟,成为屏障或者运输要道。



有一个成语叫做"朝秦暮楚",就可以很淋漓尽致的表现出当时小国的真实情况。当时的郑国实力十分弱小,为了在诸侯大国之间的斗争中保存自己,郑国便对秦国和楚国的军队两面讨好,谁来了就做谁的小弟。


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再加上本身领土只有十分微小,身为小国也就只能像郑国那样,做到人畜无害,与世无争,但最终能不能保全自己,仍是一个未知数。

我是和你一样爱好历史的"历史惊文",喜欢就关注我哟~


历史惊文

小国的生存来自大国的施舍,就这样。小国的生存无法靠自己的实力,阻挡外国入侵,只能依附大国,依靠自己的地缘优势,与大国博弈。如春秋时期的郑国,宋国,夹在两大霸主之间,不断依附两大霸主得以生存。

你列举的几个小国,东周国从成周分裂后,仍是周天子所在地,只能苟延残喘,他的存在是由于太弱,天子又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各国没有必要灭他,一旦他变强,列国是不允许他存在的。各国都能变法,唯有周不能变,只能一步步走向死亡。

卫国,战国时期已经成为魏国的附庸,地方实在太小,实力又十分弱,强国环饲,不具备变强的条件。

宋国,战国时期号称五千乘之国,实力比七雄弱一点,强盛时期应该和韩国差不多,如果不是宋康王四处树敌,应该没那么早就领盒饭。宋国是天下最富的地方,殷商故民,善于敛财。

可以利用宋国的富饶和巨大的人口,发挥出战争潜力。宋国完全可以利用庞大的财富组建一只类似魏武卒一样的强大兵种,利用中原诸国与楚国的矛盾,结盟齐国,笼络三晋,在楚国与中原诸国战争的时候,抢夺楚国淮泗之地,吴越之地。与秦赵交易,获得战马,组建骑兵。在各国都称王时,低调不称王,潜心发展国力,像宋国这么富的国家,不需要通过秦国这样太激进的变法来变强,改革吏治,发展军事就可以,在新获得的土地实行秦国那样的制度,防止公卿过于强大。

拥有了吴越,淮泗之后,鼓动其他国家相互攻伐,秦魏,秦韩有世仇,秦国要东出,不会放过他们,燕赵,齐燕也有仇,楚国是所有国家的仇人,利用他们之间的隔阂,消耗他们,强大自己,到最后,应该能与秦国一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