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铁律:弱者谈苦劳,强者看功劳!

关于工作,马云曾讲过这样一段话: “我特讨厌认真工作的人。工作不要太认真,工作快乐就行,因为只有快乐让你创新,认真只会有更多的压力、更多的埋怨、更多的抱怨,真正把自己变成机器。” 职场是只认功劳不认苦劳的地方,千万别做只知道拼命,却不出成绩的人。

在知乎上,有一个网友发起了一个话题——“努力工作的员工会让老板感动吗?”

他问道,“我是一名新毕业的学生,刚刚进入一家公司,可能是因为大学带来的习惯吧,我做事一直很努力,尽心,经常为了工作忙到凌晨,老板也挺器重我,给我加更多的担子。但是我想知道老板真实的看法,是真的觉得我很努力,是个可栽培的年轻人,还是只是觉得我是一个能干活的机器。一个老板会因为员工的努力而感到感动吗?”

职场铁律:弱者谈苦劳,强者看功劳!

我的答案是,不会。

有一个网友,讲述了自己被裁员的经历:

“40岁的时候,从传统软件转到互联网,还得和一帮小伙子们比加班,市场部总经理都比我小两岁。身体吃不消不说,高血压,还得了胃炎,一身病。半年之内公司大裁员,下岗待业……”

一个中年大叔因为加班搞得浑身上下都是病,最后换来的只有裁员,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你连命都不要的工作,结果不仅没有感动老板,而且赔光了健康。

这样的努力,在我看来有些愚蠢。

最怕你碌碌无为,还觉得努力最可贵

央视财经2016年曾报道,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中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

其中,很多员工都源于过度认真工作。

2011年,北京某公司一名员工跳楼自杀,死前留下遗书,称因为基站建设压力太大,每天早晚各一次工作进度会,上面指标压的太紧,无法完成。

2014年,一位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6年的员工正在为请孕假做交接工作,第二天便因为子宫大出血不治身亡,此前她连续工作了好久。

尽管阿里是出了名的工作压力大,但马云也感慨:“一个不会认真生活的人是不可能工作的好。一个不快乐工作的人是不可能有创新创意。”

公司从来都不缺努力工作的人,只要想努力,很多人都能做到努力。

那种拼命三郎为公司创造利润无可厚非,最害怕的是那些没有能力却告诉自己努力最可贵的员工,公司水电费又多交了,公司给的KPI他没有完成,却每天忙得上气不接下气。

你说他,他觉得委屈,要说公司最拼的他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你叫他早点下班,他总说还有事情没忙完,结果一忙就到凌晨2点;

你提拔新人,他觉得不公平,明明自己资历最老最有资格上任;

你让他写个报告,他总是给你一堆无关痛痒不着边际的报告;

你还得给他面子,在所有员工的面前表扬他,以教训那些偷懒的。

曾经的热播剧《欢乐颂》中那个加班不要命的员工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害得女主角安迪被蒙上不白之冤,这位职场人作为受害者,实在让人同情不起来。

“什么样的员工是最优秀的员工,就是每天加到凌晨一两点,你要是十一二点就走,你都不好意思和人家打招呼”,这是一位朋友手机彩铃中模仿电影“大腕”中的一段。

我有一个做销售的朋友,进入公司之后他非常努力,时常加班到深夜,学销售知识、管理合同、整理各种票据。公司领导开始的时候认为他很努力,有潜质,但随后就出现了一些尴尬的问题。

一次客户跟公司购买东西,需要公司提供各种产品的样本,朋友又不惜加班到深夜,努力做了很多样本给客户寄过去,谁知这客户最后选择了别家公司的产品,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他没搞清客户的真正意图。

再有一次,老板想要看全年的销售情况,于是朋友就不惜加班几个晚上,制作出很长的全年销售情况报告给老板,老板看到之后哭笑不得,因为这些数据完全可以在公司的ERP中展示出来,没有必要搜集订单进行汇总。再者,老板只想看看全年销售情况,并不是想要看明细。

像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他看似很努力却常常没有达到老板的要求,最终在大家的嘲笑下离职了。

职场加班就像家常便饭一样正常,偶尔加班大家都能接受,但是一个员工如果长期处于严重加班的状态,只有两个原因:

第一,这个人是一个拼命三郎,刚升职或者刚刚接到一个十万火急的大项目;

第二,这个人能力太差,工作效率极其低下,总是不能在约定时间完成工作。

而往往第二个原因占了大多数,最关键的是最终如果身体出现了问题,还是工伤,你还得各种赔偿,背上黑心企业的罪名,被所有人骂。

职场铁律:弱者谈苦劳,强者看功劳!

马云:我特别讨厌认真工作的人

马云曾说:“我最讨厌两种人,一种是整天混日子没有理想,没有激情的人;另一种是像机器一样只会拼命工作但毫无生活情趣的人,这样的员工阿里巴巴不欢迎!”

这里指的“认真工作”,是那些只知道拼命,却不出成绩的员工。

分享一个故事,有个部门的同事,因为工作非常拼命,备受老板赏识。我加入公司后发现,每次我加班,她都在,我下班的时候,她也还在。后来又发现基本上每次公司开会,老板都要点名表扬她。我很羡慕,觉得这样的人一定前途无量。

然后两个月后,她却离职了,而且是带着怨气走的。

另一个同事跟我讲完后,我才恍然大悟。她在这家公司工作三年了,非常拼命,但业绩并不突出。老板看她是老员工,又这么拼,给她面子,经常表扬她。但毕竟她业绩不突出,所以老板这次做人事任命时,提拔了一个刚来半年但业绩更好的新员工,她就愤而离职了。

这样的员工都有几个特点:

1.整天垂头丧气,没有快乐可言

没完成的KPI、突如其来的会议、月底总结,各种琐碎的事情常常让你忙得焦头烂额。公司9点上班,你提前半小时就到了,晚上6点下班你常常忙到12点,你根本没有时间好好敷个面膜,疲惫是习惯。

眼看着又到月底考核了,你紧张又焦虑,不敢有丝毫松懈。同事看到你眉头紧锁的样子,都不敢跟你说话。

2.浪费时间,总做无用功

这一类员工集中在基层岗位,他们秉承着“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努力完成老板下达的每项指标,但很多时候给出的东西并不是老板想要的。

老板交代做的事情,你听得云里雾里,但又不敢问。虽然不太理解老板的根本需求,但你觉得做就对了,于是你加了好几天的班,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却被全盘否定了。

3.工作效率低,却从不找原因

雷军有一句很出名的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道理你都懂,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明明下班前可以完成的工作,你总是要忙到晚上9点,你也想快一点,可一忙起来就没有时间概念。

虽然这一周的任务没有完成,但你想着你这么辛苦还不都是为了公司,况且上周老板不是还夸你勤奋上进吗。

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员工,每个公司都会有。

有人曾这么说道:

“我的工厂里其实还供着几个姑奶奶。她们成天不干活,每天来上班,就是来看看电脑,上上淘宝,聊聊明星的。我不但给她们开高工资,还对她们殷勤周到,只恨不能把她们摆在神龛,插三根香供着。

我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的老公啊,公公婆婆什么的,都是能给我工厂带来财路和方便的。他们在我厂里坐着刷淘宝,都已经比努力的普通员工,创造了更多的市场价值。

我工厂的技术核心、销售大牛,我也是拿着大把钞票供着的。因为,他们对工厂真的很重要!当然,有时,我还打感情牌,打打企业文化牌,哄着他们努力干活。他们没日没夜努力干活的时候,我有时也会热泪盈眶。”

老板是会把每个员工从头到尾,好好捋一遍,综合评分的。他们一分钱都不愿意多花!

那些没有资源、没有能力,光靠努力就想感动老板的员工面临的只有被裁员。

职场铁律:弱者谈苦劳,强者看功劳!

一个美元基金合伙人说道,前段时间他碰到自己投的一个创始人,对方主动和他报备说,公司已经裁了几百人。他很赞许,“这才是CEO对公司应该有的判断力,不然怎么样?等死吗?”

去年年初,华为被爆出裁员。内部人士发帖称,华为中国区开始集中清理34岁以上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个别部门由于业务发展不好或者不明,部分员工面临被裁员的危险。

今年年初,家乐福在全球范围内裁掉2400名员工。

所以,不要想着仅凭努力工作,去感动老板。感动了老板又怎样,你自身没有核心价值,核心竞争力,累死也捞不到多少实际好处。纯粹就是浪费自己的业余时间,损耗自己的身体。

让自己拥有核心竞争力,才是最重要的。

在公司,千万别说苦劳

当然,这里说的不是不用努力,得过且过,而是你要让你的努力成为你的工作招牌。

在史玉柱的脑海里:

在公司只认功劳,不认苦劳。这句话也是巨人企业文化中的第一条。

这听起来有些无情,不过,史玉柱是这么做的。史玉柱说,在巨人第一线的销售人员做不好连300元的底薪也难保,如果做好了就可以拿到高得惊人的销售提成。

史玉柱还制定了十分特别的激励政策:对于完成销售任务最好的前五位,史玉柱给予金光灿灿的奖杯以示表扬,而对于末尾的5个市场开拓团队,则交以黑色锦旗一面,上书烫金的“倒数第X名”字样,令人无地自容。

看着挺残酷的,但史玉柱的激将法确实奏效了,得到“倒数第X名”黑旗的团队,因为羞耻感,继而发愤图强、迎头赶上。

这些做法听起来都有些“变态”,不过,史玉柱确实打造了一支在全中国竞争力都数一数二的营销队伍。

掌管17万多名员工的任正非就提到,“华为不是家,与员工是雇佣关系。”

在华为,有一个规定。每个人进入华为后,要为自己定一个KPI考核目标,你需要去答辩,说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比如你管理微博,那么你可以达到多少粉丝数,活跃度是多少。每半年考核一次。一年考核两次。

所以,在公司,千万别说苦劳;跟老板,千万别谈感情。你创造的价值越大,老板回报你的就越多。

咪蒙曾说过,在老板心里,员工分为三类:

第一类,能力不行,还特别作的,随时会干掉。

除非真的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人,否则一旦有人事变动,直接下手。

第二类,能力不错,但比较作的,有待观察。

只要不太过分,老板会忍一忍,毕竟这类员工在为公司创造价值。

第三类,能力强、完全不作的员工,简直人!间!精!品!

所有的资源都会给他,职位升迁也会向他倾斜,老板会对ta百般宠溺。

微博上有一个很火的案例。

一家技术型公司的老板,从美国挖回来一个麻省理工的大神。公司攻了一年都没突破的项目,大神加了一个礼拜的班就搞定了。

单单2017年,大神一个人创造的利润,就是往年的三倍多,直接把这家公司的年销售业绩翻了两番。

他们公司规定不让抽烟,可大神说他不抽烟没灵感,老板直接给他安排了一个房间当抽烟室,其他人不能进去;大神不愿意循规蹈矩,不想打卡上班,不穿正装,天天在办公室吃炸鸡。

有员工就不乐意了,找HR投诉,那傻逼凭什么想抽烟就抽烟,想干嘛干嘛?

结果老板直接在周会上说,谁对大神有任何看法,随时可以走人,发三个月薪水。

老板还说,大神别说抽烟了,把楼点了都行,因为他给公司赚的钱,足够买新楼了……

所以,你看,员工牛逼到一定程度,确实可以为所欲为。

《天下无贼》里的黎叔就说过,“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高薪,从来都是因为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而努力……老板在夸完你之后,回家还骂娘你信不?

盲目努力的人如何自救?

有一个网友,在外资金融机构10年,国内金融机构6年,目前岗位事业部总经理,还在坚持自己做业务。眼看市场一年比一年低迷,但他个人达到的业绩却相当于10个团队的业绩指标。

为什么别人就能轻松达到指标?

第一,你一定要有一个足够大的平台,背靠大树好乘凉;

第二,不管你是中年危机,还是初出茅庐,一定要足够努力;

第三,不管你现在职位高低,一定要有自己的资源,项目、客户、可以利用的人,最终才能转化为老板的收入和利润,业绩是boss,才不会被淘汰。毕竟老板不是傻子。

那么,作为一流人才你需要保持什么样的心态?

1. 公司没了你,太阳也照常升起

不要老觉得“我怎样怎样”,老觉得自己重要到老板离不开你,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幻觉。

如果你也这样,抽自己一把清醒一下。不信你明天离职,看看公司会怎样?说不定发展更好了。

BAT的高管每年换多少,那些人个个都是人精,但少了谁太阳也照常升起。好的心态是,一方面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也要明白没有绝对的不可替代。

2. 你不往前走,就有人来替代你

接着第一条说,公司发展永远都是向前看,老板提拔一个人永远都是往前用,不要老谈过去的努力,不要老守着过去的业绩。

还记得去年2月的一个视频么,刘强东和京东副总裁杜爽的一段酒桌对话:

杜:我不会耽误工作的,老板。(备注:杜怀孕了)

刘:你这体质,我倒希望你去多请下假,没关系。

刘:说实在的,你们休假也给兄弟们一点机会。

杜:啊,是是是是。

我们对这段话不做价值观上评判。但从侧面上反映出,老板都是理性的,你占的坑越重要就得越努力:

一方面位置越重要,老板越不敢含糊;另一方面位置越重要,惦记的人越多。你做不好、不努力,没关系,马上就有人来代替你。

3. 一切以业绩说话的员工最体面

你仔细回想两个问题:你认识的哪些人经常把努力挂在嘴上?你知道哪些人明明很努力但从来不提这事?

不管有没有天赋,做出业绩的人没有一个是不努力的。但业绩越好的人越不容易被自己的努力感动,业绩越差的人就越爱谈论自己的努力。努力非常有意义,但体面的做法是多谈业绩,多聊目标达成。

4. 努力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

职场中有一种人绝对不会取得很大的成绩,他们坚信“你给我10 块钱,我绝不会给你干11 块钱的活儿”。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聪明人,但正是这种聪明害了他,工作中算计太多,稍微多干点儿就觉得老板占了自己大便宜。

其实,努力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多干活多出业绩绝对不会让自己亏。一个人的收入和价值是成正比的,不用老是自己给自己定价,让市场给你定价,市场定价会有偏差,但偏差都是临时的。放心,你的老板不瞎。要是真瞎也没关系,别的老板不瞎。

以上4点,共勉。

机会不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机会是留给持续不断在准备着的人。弱者才喜欢用苦劳说话,强者只会用业绩说话,愿你所有的努力,都不枉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