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3個德械師被譽為王牌精銳,為何沒被列入國軍5大主力軍?

陳韜

淞滬會戰時,國軍比較被廣泛熟知的是“第36、第87、第88”三個德械師,在張治中將軍第五軍編成內對日作戰,是抗戰初期國民黨中央軍的脊樑,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國軍並不只有這三個德械師。



抗戰爆發前國民政府為準備對日作戰,擬按德國軍事顧問的建議進行編組、訓練出60個裝備德械的“國防師”,也稱“調整師”,每師平均兵員11500人左右,裝備山炮或野炮12門,重機槍74挺,輕機槍336挺。由於國力羸弱,到抗戰爆發時,僅完成第3、第6、第9、第14、第36、第87、第88共七個調整師的編成,以及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和不屬於正規軍系統的財政部稅警總團(宋子文所建)。

1946年整編時的“五大主力”部隊,確實沒有一個曾經的德械師番號,是有其歷史原因的,不妨就以這三個主力德械師為例。



一,在抗日戰爭前期折損過重。

淞滬會戰蔣介石是拼了老本的,中國軍隊投入70萬之眾,這三個德械師作為國軍中堅力量全部上了戰場,首批到達上海的是以第87師、第88師和教導總隊編成的第五軍,隨後宋希濂的第36師也從西安千里迢迢趕來參戰,在日軍優勢陸海空三軍火力殺傷下,德械師傷亡極為慘重。

淞滬會戰失敗後,三個殘缺的德械師和教導總隊又退至國府首都參加南京保衛戰,撤退途中德械重裝備基本損失殆盡。由於敵眾我寡,南京被包圍,宋希濂部、第87師王敬久部、第88師孫元良部和桂永清的教導總隊在力戰後被迫四散突圍,元氣大傷。



二,德國中斷與蔣政權的軍事合作。

由於德國和日本成為了軍事同盟國,在日本的壓力下,1938年希特勒命令中止了與國民政府的軍事合作,所有德國顧問被強令回國,蔣系中央軍自然也不能再得到德械裝備的補充,所以在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和華北抗戰(第3第14師等)中損失慘重的德械師,已不能恢復元氣 ,基本完成了歷史使命,退出了歷史舞臺。

之後,蘇聯政府對蔣介石進行了軍事援助,國府軍事委員會在當時保存較為完整的部隊中,選擇第5軍、第18軍和第74軍等換裝蘇械,成為“五大主力”的三個前身,而第一批德械師大部分在整補中,喪失了這一機會,這也是作戰實際需要。



三,駐印軍產生二個主力部隊。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後,孫立人的新38師和廖耀湘的新22師退入印度,在印度蘭姆迦接受了全套美式裝備和美國教官的訓練,被稱為“駐印軍” ,1944年參加反攻滇緬作戰,大敗日軍,其後分別擴編為新一軍和新六軍。

孫立人的新38師是以稅警總團的4000傷兵為底子組建的,所以新一軍還是有些德械師的血脈的。到抗戰末期,第五軍、第七十四軍和第十八軍也全部換裝美械,由此,全副美械的國軍“五大主力”部隊形成,1946年整編會議後五大主力番號分別是:整編第74師張靈甫,整編第11師胡璉,第五軍邱清泉,新一軍孫立人,新六軍廖耀湘。

而德械師各部,已經錯過歷史的機遇。


度度狼gg

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尺寸與人!

“國軍五大主力”是指抗日戰爭結束以後,國民革命軍內作戰力最為堅強,裝備最為精良的五支部隊,五大主力的稱呼最早提出也是在1946年的國民黨“軍事整編會議”上被提出來的。



為什麼開篇不遺餘力的介紹關於“五大主力”歷史呢?因為答案就在其中。上面這段文字告訴了我們五大主力的概念是到1946年才被提出來的,而那時候三支德械師早就已經在抗日戰場上被打光了,也就是說當時已經沒有德械師了。

1937年抗戰爆發以後,蔣介石為了振奮軍心,所以把作戰能力強,裝備優秀的德械師全都派到了抗日戰場,“一二八”抗戰,“八一三”抗戰都是德械師打的比較精彩戰役,但也讓他們損失慘重。



僅1937年10月5日到9日,短短五天的時間,德械師損失過半,但作為中堅力量,他們秉持軍人守土之責,憑著血肉之軀挫敗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妄想,上海失守以後,剩下來的德械師未經補充立馬投入南京保衛戰,最終全軍覆沒,與世同悲,世間從此無德械師。所以到1946年,提出五大主力的概念時候,德械師的全體官兵已經含笑九泉了。


說到這大家不免就會問為什麼德械師沒有得到補充,或者再建呢?畢竟戰鬥力還是槓槓的。道理很簡單,當時的德國政府和國民政府斷交了,因為二戰爆發以後,德國和日本成為盟國,自然不會幫助國民政府籌建德械師。所以在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打完以後,損失慘重的德械師已得不到補充的機會,只得退出歷史舞臺。

雖然德械師沒能成為“五大主力”,但我們應該知道他們為抗戰做出的貢獻,他們盡了軍人應盡的責任,該走的路他們已經走了,該灑的血他們灑向了這片熱土,所以他們無愧於心,無愧於國家,他們值得銘記,那些在抗日戰場失去生命的德械師全體官兵。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


一樹梅花一放翁

簡單點回答這個問題吧。

第一,國民黨五大主力的說法,是出現在抗戰勝利之後的。

駐印遠征軍裝備

第二,74軍,5軍,新一軍,新六軍和18軍是實實在在打出來的五大主力,抗戰時期,總體上國民黨部隊一直在敗,但局部戰役中,這五大主力都有很好的表現。

其中各軍最著名的戰鬥是74軍的張古山之戰,第5軍的崑崙關之戰,新一軍、新六軍的緬甸大反攻,第18軍的石牌之戰。

遠征軍裝備

至抗戰結束時,5大主力己是全套美械裝備。

第三,淞滬會戰的德械師,不是德軍國防軍師,更不是德軍裝甲師,只是用的槍械為德國製造的而已,同時火炮配備要多一些。比單兵配備中正步槍的部隊,火炮配置極少的步兵師好一些罷了。

瀘溝橋事變時裝備

淞滬會戰,國民黨集結了75萬軍隊,區區3個師,對大局幾乎不會有影響。何況日軍是海陸空協同作戰,大口徑遠程艦炮,艦載轟炸機,制空權完全沒有,連防空炮火都幾乎沒有,潰敗幾乎必然。德械師也被打殘。



抗戰中期裝備

還是那句話,國弱就會捱打,受欺辱。


淨月暖陽

首先,先給大家普及一下知識。

所謂的“德械師”,指的是國民黨接受了德式(仿製德式)裝備、按德國顧問建議編組、接受德國顧問系統訓練與指導的部隊,德械師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主力部隊,為抗日戰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所謂的“5大主力軍”指的是國民黨軍隊中的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第七十四軍,第十八軍,這五大主力是解放戰爭中,國民黨的主要作戰部隊,後來被我黨的人民解放軍全殲。

其次,我來和大家談談為什麼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三個德械師第36、第87、第88師沒有被列入國軍5大主力軍。


不符合標準

前文提到,國軍5大主力軍是指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中的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第七十四軍,第十八軍。5大主力軍的概念最早的時候,是在1946年的時候被蔣介石提出來的,這五個軍基本上可以說是國民黨軍隊在解放戰爭中的主要作戰部隊了。

如果按照德械師的說法,那麼這5大主力軍就可以稱之為“美械軍”了,因為他們清一色的都是裝備著美國的優良武器裝備,並且接受了美國軍事顧問的相關指導。從這其中可以看出,列入5大主力軍的基礎條件就是軍隊必須是美式裝備,而德械師全部都是德式裝備,肯定不會被列入5大主力軍了。


德械師風光不再

1930年的時候,中國和德國開始展開合作,德國對中國提供了大量的德式裝備,而且派遣了許多具有豐富的軍事經驗的教官前來中國對中國軍隊進行指導,而中國的德械師由此也慢慢的開始建立起來。到抗日戰爭之前,中國的德械師部隊已經基本成型了。在抗日戰爭中,德械師為中國的抗日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抗日戰爭中名副其實的主力部隊。

正面戰場上與日軍浴血搏鬥的,基本上就是這些隊伍了。到了1939年的時候,中國和蘇聯開始展開合作,蘇械師也逐漸的替代了德械師,德械師也因此慢慢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基本上已經不存在德械師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內吃香的部隊是美械裝備的部隊,而德械師已經風光不再,所以不在5大主力軍裡面就很正常了。


我的結語

在解放戰爭中,德械師雖然不是國民黨的5大主力軍之一,但是德械師在抗日戰爭中所作出的偉大貢獻,是值得每個中國人銘記的。

各位親愛的網友,你們覺得呢?


老魏聊歷史

我們常說的德械師指的是,國軍在德國軍事顧問的指導下,按照德國的軍事訓練標準所改編和組建部隊。只不過36師、87師、88師和教導總隊的改編程度最好,所以相對來說關注度最高。

但是,德械師並不是只是三個,而是十幾個。五大主力的前身,其實也都是“德械師”。



(抗戰前編練的第一期10個德械師)

從上表可以看出,第十八軍、第七十四軍;新一軍的前身之一稅警總團;新六軍的前身之一第14師。在抗戰之前也是德械王牌部隊。

我們現在之所以想到德械師,就只提這三個師和教導總隊,是因為這三個師出自於蔣介石的警衛部隊,標準的嫡系中的嫡系。假若放在古代,它們就是皇帝的“御林軍”,出身高貴。

但是實事求是的講,就戰鬥力來說,這三個德械師未必就比五大主力的前身部隊強。


抗戰勝利後的整編會議上,軍委會之所以將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第十八軍、第七十四軍並列為五大主力,是因為這五個軍的人員配置最好,關鍵是最能打。

這五個軍的裝備雖然也最好,但是並不是只有五大主力才是美械部隊。其實,三個德械師所屬的第七十一軍也是美械部隊。就裝備來說,不見得比五大主力差多少。


南京保衛戰後,三個德械師基本打殘。說到這裡需要強調一點,網上謠傳德械師是因為被打殘後退出了歷史舞臺,其實這是不對的。這三個師的番號不僅沒有被取消,反而一直得以保留。

後來經過整編,三個德械師合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一軍,仍然是中央軍嫡系部隊。這個軍的番號一直使用到了解放戰爭後期。


王敬久、宋希廉、陳瑞河、鍾彬、陳明仁都擔任過這個軍的軍長。

可能這幾個人的名字,很多人不熟悉。我簡單的說幾句,除了陳瑞河是黃埔二期生之外,其餘四個都是黃埔一期生。

軍長全部由黃埔一期或是二期生擔任,七十一軍的嫡系身份,不用我多說了吧?


那麼五大主力為什麼就沒有七十一軍呢?

因為戰功確實太少了!

別說七十一軍不是五大主力,連胡宗南的第一軍也不是五大主力。要知道胡宗南的第一師,可是號稱“天下第一旅”(師整編為旅)。也照樣不是五大主力。

三個德械師在組成七十一軍後,雖然也打過滇西反攻,四平戰役這種硬仗,日寇和解放軍都吃過這個軍的虧。後來也獲得美式裝備,成為國軍中的王牌美械部隊。

但是客觀的講,七十一軍跟五大主力比,差距挺大的。而且最要命的是,蔣委員長並不喜歡七十一軍。

宋希濂和陳明仁雖然都是蔣校長的學生,但是一直受排擠。七十一軍雖然是嫡系,但是在委員長心裡,沒有五大主力重要。

所以,五大主力沒有三個德械師很正常。抗戰前,三個德械師未必就是最強的部隊,只是裝備和名氣稍微好一點而已。國軍又不是隻有這三個德械師!

五大主力的身份,是這些部隊在抗戰中打出來的。七十一軍的戰功跟五大主力比,確實要差一截。

『是主力,但不受重用,也難堪大用』,我覺得這就是對三個德械師和第七十一軍最好的定位。


Mer86

國軍的德械師實際上只裝備了德式的輕武器,按德式標準也只是輕步兵師而已。比較有代表性的是36、87、88師及教導總隊。這些部隊雖然在抗戰前期接受了德式的訓練,但是在淞滬會戰中都是第一批參與作戰的部隊,傷亡比較大。在經歷了淞滬會戰、南京防守戰及武漢會戰後損失慘重,特別是在武漢會戰中由36、87、88三個師組成的71軍在富金山與日軍血戰十天。富金山戰役過後,71軍戰損1萬多人,幾乎失去戰鬥力,在後方進行整補。由於前期接受過德式訓練的骨幹及德式武器損失完了,後期都在後方休整,71軍雖是中央軍,但是在物質匱乏時期補給無法跟有後臺的五大主力相比,幾乎從頭開始組建的71軍自然也無法列入五大主力了。


協酒而逃

要回答這個月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國軍德械師的前世今生。


早在袁世凱的北洋政府時期中國就已經開始學習德國軍事了。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國大選中獲勝,出任德國總理。在中德軍事合作領域,希特勒見蔣介石政府驅逐蘇聯顧問、與蘇聯交惡。中德軍事合作因此漸入正規,不僅雙方簽署了《五年軍事工業發展計劃》,德國開始幫助中國建立軍事工業,並在中國軍事工業尚未建成前向中國提供軍事裝備。包括各式輕、重武器等。



當時的南京政府為了對抗日本方面對中國的步步緊逼,不得不聘請德國軍事顧問對中國軍隊進行‘改革軍制,編練新軍,協定防務,籌集軍火。’的國防改革方針。當時的德國顧問認為中國只要擁有60個精銳德械師就可以應付任何情況了,這就是30年代國軍60個整編師的來源。


但是由於中國當時的工業經濟和各種因素,以及日本侵華的開始,60個德械整編師的建制,只成型了3個。但是這幾個部隊堪稱當時中國最精銳的主力部隊,戰鬥力是極其強悍的。



當時凇瀘會戰爆發,蔣介石將全部德械師全部投入戰場,就1937年10月5日至10月9日,德械師就損失過半,戰況之慘烈,時難想象。然後這也破碎了日本所謂的三月亡華的痴心妄想。隨後上海失守,剩下的德械師又投入到了南京保衛戰,損失慘重。至此,德械師完成了歷史使命,世間在也沒有國軍德械師。


綜上所述,其實國軍機械師從開始到結束就像一個營養不良的孩子一樣,本來可以大有作為,最後卻是眾失所望,這應該就是他不能成為‘五大主力’之一的原因吧!


西南官腔

所謂五大主力軍,是抗戰後才有的,是指新一軍,新六軍,第七十四軍,第十八軍,第五軍等部隊。所謂三個德械師,是指抗戰開始時,首先派到上海的第九集團軍,第三十六,八十七,八十八三個師,他們在上海和南京已消耗殆盡,抗戰勝利後沒完全恢復,也沒再編在一起,除了八十七,八十八兩師編入七十一軍外,三十六師已另編在其他部隊,實力也比不上五大主力軍。


戰塲YOK1942419

中原大戰後,國民政府確定了老蔣的統治地位,在這種情況下,老蔣開始大量聘請德國專家,計劃組建以六十個常規師為主要的國防力量,而這一計劃因為抗戰的爆發並沒有實現,國軍中老蔣的中央軍裝備德械的師也僅僅不到十支部隊,其中第三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師卻是全套的德械師,也就是抗戰前的國軍三大王牌主力。



而國軍五大主力則指的是抗戰勝利老蔣嫡系部隊中最具有戰鬥力的五大王牌部隊,此時的國軍五大主力卻已經不是裝備德械的師團了,而是清一色的美械,這五支部隊在抗戰勝利後分別是整編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第五軍,軍長邱清泉,第十八軍,軍長鬍璉,還有在印緬戰場訓練出的新一軍和新六軍,分別是軍長孫立人和軍長廖耀湘。



而三大王牌德械師在抗戰爆發前絕對實力強悍,是國軍中的主力,但在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結束後,幾乎損失殆盡,而此時由於中德已經沒有了合作關係,所以德械師慢慢的被中國部隊所淘汰,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裝備成為了當時中國武器的一大來源,而因為這五支部隊在抗戰中是屢立奇功,所以才有了五大主力之稱。



而後來這國軍五大主力,都在解放戰爭中被我軍是消滅的一乾二淨,張靈甫的整編七十四師於孟良崮被全殲,第五軍和十八軍則是命喪淮海,而新一軍和新六軍最後在已經成為第九兵團司令廖耀湘的率領下被我軍在遼西全殲,隸屬於遼瀋戰役,五大主力最終煙消雲散。


風流倜儻張四少

常說的三個德械師為第36師、第87師、第88師,這三個師參加了淞滬會戰,在淞滬會戰中損失慘重,剛參加完淞滬會戰又參加了南京保衛戰。南京保衛戰之後,這三個德械師的武器裝備丟失得差不多了。之所以為德械師,是根據中德合作裝備起來的,德國賣給中國武器,中國用鎢礦給德國以物易貨。中日戰爭爆發之後,由於日本與德國都是軸心國,德國在外交上不得不與中國斷交。中德斷交之後,加之這三個師在南京保衛戰之後就不復存在了(番號是存在的),蔣介石已經沒有德式武器來重新裝備這三個師了。而國民黨軍的五大主力為“第18軍、第74軍、第5軍、新1軍、新6軍”(按照組建的時間排序),這五大主力都是一個軍,沒有一個是師級編制;且這些軍都是靠自己的戰績獲得這種榮譽的。三個德械師雖然武器裝備比較好,但是在南京保衛戰之後就徹底地退出歷史舞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