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的下鄱阳湖的“两室一厅”

装的下鄱阳湖的“两室一厅”​鄱阳湖,上承五河之水,下接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鄱阳湖及其周围的青山湖、象湖、军山湖等数十个大小湖泊湖温水润,水丰草美,极利于水生生物繁衍生息,仅产鱼类就达百余种。左河水词《渔歌子》如此描绘鄱湖人家的悠哉生活:“渔民悠荡彩云间,顿顿佳肴作便餐。游万水,赏千山,丝网一拉鱼满舢。”渔民的诗意生活让人艳羡,使鄱阳湖累累盛产走出“江湖之远”的湖畔,真正成为天下食客餐桌前珍馐美味的是南昌的“两室一厅”。在南昌,“两室一厅”有着特别的含义。它指的不是房屋的户型,而是开在居民区内的微型餐馆。厨房烧菜,客厅用餐,一切都像在家里一样随意从容。正是这样的小舞台演绎了鄱阳湖特产的大精彩。“两室一厅”里手艺虽然家常,但却受到人们的青睐,最重要的原因也许就是这“家常”里的“家”,家的味道慰藉了人们挑剔的味蕾。南昌人常说:“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这里的草指的就是鄱阳湖盛产的藜蒿。每年阳春三月, 藜蒿盛产的季节,在“两室一厅”里藜蒿炒腊肉最受欢迎,这道菜以其“脆嫩爽口,醇香柔润”的特点而入选“十大赣菜”。在所有鲜亮时蔬与腊肉的搭配组合中, 藜蒿当之无愧的达到了最高境界。小店里柔软咸香的自制腊肉,突衬出藜蒿悠远清淡的香气,两者结合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味道诱惑着食欲。吃上一口,唇齿生香,回味悠长。藜蒿炒腊肉也成了南昌人招待外地朋友的首选,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道压轴菜。在两室一厅里,另一道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名菜是“黄丫头烧豆腐”。鄱阳湖出产的黄丫头,腹面平,体后半部稍侧扁,头大且扁平。吻圆钝,口裂大,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侧位,眼间隔稍隆起,野生的黄丫头营养极为丰富。“系出名门”的黄丫头下嫁“凡尘乡间”的土豆腐为什么会如此有名气呢?这里还有一个流传几百年的缘由典故,在江西鹰潭上清古镇“黄丫头烧豆腐”又名“黄袍拜君王”,这道菜和清代的乾隆皇帝有着莫大的关系。众所周知,乾隆皇帝十分喜欢微服私访。有一次,他微服私访到龙虎山的上清古镇。当时,龙虎山第五十六代天师张遇隆观察天象,发现紫微星有南移的迹象,立刻得知皇上不久就会来到,便吩咐弟子在家设好盛宴,邀请乾隆爷这位“生客”来家一叙。席间,张遇隆让弟子上了一道野生黄丫头焖豆腐,乾隆爷吃后觉得味道特别鲜美,便问张遇隆这道菜的名字。张遇隆一语双关地答道:“这叫‘黄袍御史拜君王’。”乾隆心里暗暗吃惊:“天师果真厉害!”口中连声称妙。用餐过后,乾隆让御厨学习如何烧制这道菜。从此,“黄袍拜君王”便成了当地的传统名菜。如今在南昌的“两室一厅”里,虽然食材无法完全取材于上清古镇,但这道饱含历史内涵的名菜,却历久弥新,受到人们的由衷推崇。相较于南昌人习惯的较重口味的赣菜味道,“银鱼蒸蛋”在“两室一厅”里属于“清淡派”的代表。烧沸蒸锅,放入搅匀的鸡蛋用慢火蒸约7分钟再加入银鱼、而后将葱粒铺放在表面,续蒸3分钟,利用余热焗2分钟取出,淋上酱油和油,最后撒上胡椒粉便成。产自鄱阳湖的银鱼素有“鱼参”之称,体细长,略呈圆筒形,后段较侧扁。头部平扁,呈三角形;口大,吻长而尖。它营养丰富,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鳞无刺,无骨无肠,无腥,经过曝晒制成的银鱼干,色、香、味,形经久不变。鄱阳湖的银鱼亦可煎蛋、做汤,都是上乘的美味。散布在南昌大街小巷的“两室一厅”,用家常的味道,让“草”变成了“宝”,吸引着每一位走进它的四海食客,鄱阳湖的特色食材更令其锦上添花,让久居都市的人们能够像鄱阳湖畔的渔民一样“顿顿佳肴作便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