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就看出网络诈骗,别以为是因为你聪明,其实那是骗子的策略!

一眼就看出网络诈骗,别以为是因为你聪明,其实那是骗子的策略!

新闻里说,警方打掉了一些跨国的电信诈骗犯罪团伙,这些骗子每年都能骗到上百亿。

电视里每天都在传播这些电信诈骗的消息和防范手段,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上当呢?

我们先来看看骗子是怎么工作的。

骗子的工作,就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受骗者,把钱骗到手。

受骗者怎么找呢?

难道愿意受骗的人脸上写着“骗我”两个字吗?

当然没有。

不过骗子有办法,否则他们就做不了骗子啦。

但是,受害人只是相信了诈骗短信,只能称得上“上钩”,这不是骗子的目的。只有把钱骗到手里才是骗子的最终目的。

对于骗子而言,上钩没有价值,拿到钱才算成功。

根据这个目的,短信文案就变得非常讲究了。

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你是骗子,是不是应该把诈骗短信编得天衣无缝?让所有的人都信以为真呢?

但是骗子并不这么做。

因为上钩者不会只因为收到一个短信就给骗子汇款的。

骗术的成功取决于骗子跟受害人的沟通,这个过程中,一旦“上钩者”发现不对头,就会中断与骗子的联系。

对于骗子而言,群发短信不需要多少成本,但是跟钩上来的鱼一对一沟通,成本就变大了。

沟通对象越多,需要雇用的“客服”就要更多,需要开设更多的银行账户,需要制作更多的假材料,把警察引进来的风险就越大,这就是骗子成本。

聪明的人往往会在沟通过程中发觉真相,拒绝汇款,骗子就白忙了。

怎样才能过滤掉聪明的人呢?

这个关键就在于诈骗短信的文案制作。

如果诈骗短信写得像福尔摩斯推理一样滴水不漏,聪明人很可能一开始会被忽悠,但他们在后面的沟通里很快会发现这是一个骗局,终止联系。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骗子开始需要联系的人增多了,但最后上当汇款钱的人却没增加,诈骗的成本变高了。

于是,骗子通过学习,使用了精准营销的手段,降低了短信内容的可信度,先把人群里一部分比较笨的、有可能上当的人筛选出来。

骗子故意将诈骗短息制作的有明显破绽,聪明人一眼就看穿了骗子的把戏,不会与骗子沟通。

这样一来,上当的都是那些“真傻”的受害者,通过减少与聪明人的沟通,骗子降低了诈骗成本。

这个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有效过滤,就可以减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更高的收益。

在营销中,对目标人群过滤,我们把它称之为精准营销。

精准营销是指目标性极强的针对性营销。它需要掌握目标人群的特性,过滤掉非目标人群,以减少成交成本的一个手段。

连骗子都学会精准营销了,假设你是一个生意人,想一想,你的精准营销该怎么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