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活习惯可能会患上糖尿病呢?

小小孙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质丰富,生活节奏快,很多人以快餐代餐,身体活动日益减少。。。糖尿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下图是201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供的数据:

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95%,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老龄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或者说生活习惯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下面具体看一下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可能会患上糖尿病?

1吃的多,食动失衡,热量过剩!

食物摄入量和身体活动是保持能量平衡,维持健康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如果吃得过多或运动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下来,体重增加,造成超重或肥胖。健康的体重用体重指数(BMI)来表示,它的计算方法是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例如: 身高1.60米,体重60千克的,BMI的计算如下:60/(1.6*1.6)=23.4,即BMI23.4,体重正常。

BMI在24-28之间为超重,超过28,就诊断肥胖(60岁以上老人和运动员除外)。超重和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因素,尤其是腹型肥胖。

2吃的不健康!

长期摄入高热量食物和加工精细的食物。

喜欢吃白米白面和精致的糕点及高油高糖的食物

吃饭不规律,吃饭太快,暴饮暴食,偏食,每天只吃一两顿饭

习惯打扫剩菜剩饭,每顿都要多吃几口,美名曰“撑死人,不占盆 ”。

经常外出聚餐,饮酒吸烟熬夜等不健康生活方式。

经常叫外卖,长期喝饮料、果汁代替白开水。

3身体活动的太少!

身体活动不足,缺乏运动习惯的人,主要包括:

懒人族:放弃步行,以车代步,放弃做家务,请钟点工代替。自己不做饭,叫外卖为主。

久坐族:除睡觉外长时间坐着或躺着,常维持坐姿4小时以上。

目前我国大多数居民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每天步行不足5000步,每周运动不足150分钟。

总之,预防2型糖尿病就是要做到:改掉以上不良生活习惯!力争做到管住嘴,迈开腿!食不过量,健康体重!平衡膳食,规律生活!避免久坐,快乐运动!


营养海贼团

最新的《2型糖尿病指南2017》公布目前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2013年)为10.4%,也就是十个人里有1个糖尿病患者,更可怕的是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达到63%,也就是说糖尿病是一个既普遍存在又被普遍忽略的慢性疾病。



(一)控制体重。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与体重正常人群相比,患病率显著增加。我国BMI>28就属肥胖,《糖尿病指南2017》2013年按体质指数(BMI)分层显示:BMI<25,糖尿病患病率为7.8%,25≤BMI≤30,糖尿病患病率为15.4%,BMI≥30糖尿病患病率为21.2%,由此看来,越胖患糖尿病几率越大。控制体重是预防所有慢性疾病的头等大事。

(二)均衡饮食。大家都知道糖尿病被称作是“富贵病”,长期粮太细,肉太多,菜太少,最终导致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而发生糖尿病。所以糖尿病不单纯是因为爱吃糖得的,归根结底是由于饮食不均衡导致,所以也不要寄希望某一种食物可以帮你降糖,控制总热量,保持各大营养素比例均衡才是防糖控糖的最佳办法。



(三)久坐必病。出门开车,网络购物,方便得足不出户就可以满足生活基本需要,也诞生了很多沙发土豆,葛优躺的人群,而运动减少会导致代谢减慢,超重与肥胖。对于糖尿病人群来说,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有助于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助于减重,更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发生。《糖尿病指南推荐2017》推荐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打太极拳,骑车等),配合每周2次的抗阻运动(哑铃,平板等)进行肌肉力量和耐力训练。“生命在于运动”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哈。

饮食不均衡,久坐不动,熬夜,肥胖,自我管理差,所有不良的生活方式都会找上你的身体,正所谓“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健康从改变开始,我们一起吧!

(王芳,主管护师,注册营养技师,好食营养工作室创始人,王兴国营养特训班5期学员)


营养百事通

1.暴饮暴食。心情好,吃!心情差,更要吃!动不动就胡吃海喝,吃饭狼吞虎咽是现代人的生活常态,一次摄入过多,多余的热量就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存储起来,久而久之导致肥胖,而肥胖正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

2.加班加点。加班意味着什么?即熬夜,久坐不动,吃夜宵!有一种肥胖叫过劳肥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现在肥胖已经被定为工伤,上班越努力的人,可能长得越胖,就是这个道理。

3.爱喝甜饮。可乐、奶茶,简直是现代人的最爱,殊不知一杯500ml的可乐含糖量可高达40克!一杯奶茶的热量相当于半碗饭,而且奶茶中还含有臭名昭著的反式脂肪酸,它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之一。

4.饮食重口味。今天吃外卖,明天吃烧烤,后台吃麻辣烫,想必很多人的饮食就是如此。这些食物中往往添加了大量的油盐,对血脂和血压都不利,而这两个因素都与血糖紧密相关。

5.缺乏运动。尤其是上班族,最最缺乏锻炼。运动量过少的结果就是身体抵抗力降低,身材渐渐肥胖,尤其是小肚子的肉越来越多。而腹型肥胖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高。


糖人健康网

导致患上糖尿病的生活方式,主要在饮食习惯上。

1、糖尿病分两种,大部分是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血糖不规律为临床表现,原因就是自身分泌的胰岛素不足以调控血糖水平,初期可能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不足,也可能是胰岛素量多但是调控效果差,这就是所谓的胰岛素抵抗,但到后期都会出现胰岛素水平下降。

一型糖尿病常见于年轻人,一般不是生活习惯导致的,二型糖尿病主要常见于中老年人,主要是不良的生活习惯所致。

2、肥胖容易带来胰岛素抵抗

目前的科学研究表明,肥胖是容易带来胰岛素抵抗的。许多的研究表明,对于糖尿病患者,减肥可以降低糖尿病抵抗的程度。

所以,所有的容易导致肥胖的生活习惯,都会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比如暴饮暴食,比如嗜好油炸食品,比如嗜好高脂肪畜肉。

3、降低糖尿病风险的生活习惯

首先从饮食上来说,食不过量,均衡饮食,适量控制油脂和碳水化合物,保证蔬菜水果的量;

其次就是吃动两平衡,每天至少保证6000步的运动量。

还有就是充分休息,规律生活。

姜丹,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辰曦妈妈话健康


90%以上的糖尿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一项哈佛大学的研究指出,肥胖、饮食问题、体力活动不足等推高了中国糖尿病的发病。而保持健康体重、提高饮食质量、增加体力活动,在6年内可使糖尿病发病率降低51%。

肥胖是导致糖尿病大幅增加的最主要原因,判断肥胖的标准可疑用体质指数BMI,BMI=体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BMI≥28属于肥胖。如果以腰围作为评判标准,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属于肥胖。本来国人就有较高的糖尿病风险,而肥胖则使这种风险雪上加霜。所以,远离糖尿病减肥是当务之急。


全谷物吃得太少和精米白面吃得太多是导致糖尿病高发的主要饮食因素,有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人均每天吃精米白面为348克,全谷物仅有4.6克,远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的全谷物的摄入量,指南建议每天主食的摄入量是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占三分之一。全谷物包括全谷杂粮杂豆,如全麦及其制品、糙米、燕麦、薏米、小米、玉米、高粱、黑米、荞麦、绿豆、红小豆、白芸豆等等。


高质量饮食欠缺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新鲜蔬菜水果、鱼类海鲜、坚果、奶类平均摄入过少,而加工肉类(火腿、培根、腊肉等)、红肉(猪牛羊等)和含糖饮料摄入过多,饮食不均衡等都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身体活动量太少也会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2011年的数据显示国人身体活动每周190.3MET小时,比1991年下降了近50%,预计到2030年,仅体力活动不足一项就会导致4240万国人患糖尿病。

远离糖尿病,先从增加运动开始吧,站起来走出去,改变一点是一点。


蝉噪林玉静

以前糖尿病是富贵人家或者老年人的专利“产品”,糖尿病已经不是什么富贵人群得的病了,现在糖尿病的发展趋势已经向年轻化发展了,生活好了,即便是没钱的人也可能会患上,糖尿病对生活的影响很大,吃的多,还容易疲倦,尤其是各种并发症每一个都非常的棘手!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还是要积极的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真要是得了再预防就晚了,那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可能会患上糖尿病呢?


首先:吃的又好又多,还不怎么运动!我们吃的食物大都是碳水化合物,基本都能代谢一部分糖分出来,尤其是家庭聚会、同事聚会、酒局饭局什么的,每次不是吃的撑着了都不会散席,吃的太饱了,身体就想睡一会,尤其是晚上吃完就去睡觉没有一点点的运动,代谢出来的糖分大量的堆积在血液中,造成血糖急剧升高,长时间的血糖高,身体代谢不过来,就容易患上糖尿病了!

其次:习惯性的不吃早餐,午餐和晚餐吃太多的细粮!食物太过于精细了,没有什么残渣,消化系统和吸收系统的压力就会很大,糖分就会更多!还有不吃早点中午猛吃的危害不仅仅是会给胃带来超负荷,还会容易得胆结石,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早上不吃早点糖分下降很厉害,中午吃的太好了,猛然又代谢出大量的糖分,造成身体里面的糖分剧烈波动,会引起内分泌紊乱,胰腺就很容易损伤,造成不会或少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分泌少了,血糖尿糖什么的自然也就上去了!


再次:抽烟、喝酒、熬夜玩手机电脑!抽烟喝酒是会引发血糖波动的,据国外研究,长时间喝酒或者长时间抽烟的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患糖尿病的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有抽烟喝酒史的,所以抽烟喝酒也是容易患上糖尿病的坏习惯!

最后:特别喜欢吃或者经常吃甜食!其实生活中的食物已经能够代谢出很多糖分来了,随着生活日益提高,这种情况还在延续,摄入的糖分越来越多,造成胰腺长期处于高负荷的状态下,如果在过多的进食糖分多的食物,胰腺就有可能会崩溃,糖尿病之所以治不好,就是因为分泌胰岛素的器官崩溃所致!
糖尿病的危害很大,会对心肝脾胃肾身体内的各个器官造成伤害,可以造肾病、眼部综合征、白内障、心血管疾病还有脑部疾病等,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加以注意,尽量改掉这些坏的生活习惯!


小小孙说

大家都知道了,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病。

更多的时候是,某个人有糖尿病发病的易感基因,但发不发病,却常和他的生活方式健不健康有很大关系。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生活方式与糖尿病的发病关系密切,最主要的有饮食结构、日常运动量、吸烟与否。

今天在这里只说一个很常见、与糖尿病发病有很大关系、又比较好改善的生活习惯吧。

和饮食结构有关

司空见惯的一个现象,吃中饭的时间,从写字楼里出来的白领、跑外办事的人都会找餐馆喂饱肚子。

常常很多人,要一碗刀削面,很大的一碗面条、点缀几片菜叶……

或者一份鱼香肉丝盖饭,红红的勾芡汁拌米饭,真是食欲大开……

这样一份中餐,实惠,十几块钱能吃得很饱……

是的,很饱!

而一份刀削面的面、盖浇饭的白米饭都至少有3-4碗米饭那么多,

一次吃进这么多主食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这么多白面、白米饭吃下肚,大量的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很快飙升,为了降低血糖水平,胰腺很快分泌大量的胰岛素,促进身体利用葡萄糖维持身体正常活动,多余的葡萄糖会转化为糖原储存,如果吃下的饭太多,还有多余的葡萄糖就会被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天天中午这么吃,早晚餐也不少吃,久而久之,超重、肥胖不可避免。

肥胖常有胰岛素抵抗,如果继续这种饮食模式,天天让血糖坐过山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胰腺就会因过度劳累而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战胜胰岛素抵抗,结果就是:血糖会升高至异常水平,胰岛素再也不能把它控制到正常水平了,也便走上了糖尿病的道路。

怎么做比较好呢?还是饮食结构

一顿饭里菜要比主食多,菜最好占2/3以上(茎叶类蔬菜多,配一些肉蛋或豆腐)。

中午在外吃饭怎么点菜?

可以点一个蔬菜多的肉菜,一碗米饭(大部分人一碗米饭就够了),

两个人,可以点一个热菜、一个凉菜,吃半碗或一碗主食。

这样吃,餐费可能会多一些,但相比疾病,你愿用钱买哪样呢?

如果主食能吃到一些粗粮就更好了,既可以提升营养质量,也非常有利于预防肥胖、高血脂、糖尿病。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原作者


欧阳冬云慢病管理

你好。什么生活习惯可能会患上糖尿病呢?

喜欢喝饮料。

已经不止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伴们因为爱喝饮料而冲进了糖尿病的怀抱。

一周四桶超市促销的大桶可乐,两年后血糖10.3mmol/l。这是一个32岁的小伙子的真实经历。

熬夜加班压力大。

这几项都会打乱人体内分泌环境,加上年轻人爱吃快餐,糖尿病也很容易找上你。

第二个真实情况是,小乔出差四个月瘦了20斤,到是美了,一查血糖16.6mmol/l。糖化血红蛋白更是飚到11.3%。美是有了,健康没了。

快餐加不运动。

天天午餐麦当劳肯德基,晚餐火锅烧烤加啤酒,每天一查步数不到2000。自己过得是快意人生,健康却在无意间被透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糖尿病最钟爱的。

爱吃甜食,不查体。

甜点无疑会增加胰岛细胞的负担,长此以往胰岛细胞不堪重负,就会诱发糖尿病。

再加上很多人忽视查体,常年不查体,直到不舒服了才因为并发症查出血糖高,真是得不偿失。


这几个都是常见习惯,希望可以帮到你。喜欢可以关注我。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惊蛰之后d医学科普


翼龙科技汇

什么生活习惯可能会患上糖尿病呢?

很多不好的习惯和因素会导致可能患上糖尿病。比如喝酒、暴饮暴食,饮食无度会伤害肝脏,增加肝脏的负担;熬夜、游戏,使肝脏得不到充分休息;环境、水、食品安全等使身体毒素增多,增加肝脏的工作负荷;还有过度劳累和压力太大,都会损伤脏器。

所以应该从作息时间生活规律方面注意,从饮食结构,饮食合理方面注意,从防范外来的侵害等方面注意。这些方面注意,可以降低糖尿病,实际也包括其他疾病的发病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