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名的“九龙夺嫡”,为何八爷党四人却输给四爷党两人呢?

张光久

只说其中两条理由。但都非正史记载。

一,八爷党过于傲气,太轻视某些臣子;二,又加上一个猪队友十阿哥胤䄉。

恭喜八阿哥,贺喜八阿哥。

八爷党过于轻视的康熙臣子有两位,一位是张廷玉,另一位是衍璜。

表面上,张廷玉升官升得极慢,康熙60年才就任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士。但是,张廷玉从很早就身居内廷,“久持讲握,简任机密”。他的经历有点像秦朝的李斯。官职看似不高,却能时时接近康熙皇帝,偶尔三言两语,天长日久,也足以改变康熙的心境。

跟电视剧不一样的是,其实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跟张廷玉接触得非常早。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是胤禛的老师,两人早就过从甚密。张廷玉经常在康熙身边,他的一些话,康熙很听得进去。

在这一方面,胤禛可算是占了大便宜。

和硕显亲王衍璜是肃武亲王豪格的曾孙,为第四代肃王。从表面上看,衍璜在九子夺嫡中并不显眼,但是,八爷党偏偏输给了这不显眼。

衍璜辈份小,也比雍正小着十来岁,小小年纪袭了世爵,看似是个富贵闲人。但是,历史上真实的衍璜却是个特务专家。他利用他的不起眼,替雍正处理了很多“江湖事”。很多人都知道,雍正有一个最出名的特务部队“血滴子”,也叫“粘杆处”,在暗里帮助雍正做了不少事,而这其中,衍璜居功甚伟。

衍璜受雍正的信任到什么程度?雍正8年,由他打理潜邸也就是雍和宫的事务。正常来讲,当时原四爷党的皇族功臣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都在,怎么会轮到一个小字辈的衍璜来管理潜邸呢?可见他被雍正看重到什么程度。

另外,雍正13年,也就是临死前,又解除了衍璜的职务,这是为什么?恐怕是觉得衍璜万一坐大,可能对即将登基的乾隆不利吧。至于乾隆登基后,令衍璜总管镶白旗觉罗学,这就是后事了。

在野史里,曾提到衍璜根本是个特务头子,从衍璜的奇葩经历看,也不像是空穴来风。

十阿哥胤䄉,由于11岁时生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病逝,他一直跟随八阿哥,是八爷党里的铁杆核心成员。《清史稿》中对他的描述很短,但是在民间,这位十阿哥却有“十阎王”之称。由于胤䄉出身高贵,没什么人敢指摘他的为人处事,使得这位十阎王越发骄纵跋扈,随意打骂责罚官员,自己名声不佳,也间接使八爷党得罪了很多人。

在他这,没道理可讲。甚至说,这位十阿哥胤䄉的心里根本不存在那些礼仪概念。

胤䄉的奇葩举止,一直到他被圈禁也没改。长达十三年的圈禁生活,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跟八、九两位阿哥全然不同,终于活到了乾隆2年,最后被放了出来。


纯钧LHGR

说实话,四爷八爷一战是四爷对八爷的实力碾压战,四爷甚至还没来得及祭出自己的大招,八爷就被杀将下来了。

康熙序齿儿子24人,到了晚年,有九个阿哥参与了夺嫡之战,史称九龙夺嫡。

其中以四爷胤稹为首的四爷党击败了以八爷胤祀为首的八爷党,四爷荣登大宝,号雍正帝。


八爷方面是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共四个阿哥。

四爷方面是十三阿哥,十六阿哥,十七阿哥,也是四个阿哥。

还有一位是废太子二阿哥。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八爷,四爷双方是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并非以少胜多的殊死战,反而是实力悬殊的碾压战。
其次,我们要知道,四爷之所以能够荣登大宝,并非是他个人真正挫败了八爷,归根到底是康熙的意思,他代表了康熙的择嫡意志与选择,否则即使是四爷挫败了八爷,最终也会被康熙以锋芒毕露杀将下来。

既然说到康熙为什么更喜欢四爷,这就要从当时康熙王朝的国策以及长治久安去考虑了。

大家知道,康熙大帝一生在封疆阔吏、一统山河方面是居功甚伟的,但是打江山易,坐江山难,古来帝王如秦始皇莫过于此,康熙也是分身乏术,很难兼顾,这就导致各地封疆大吏吏治混乱腐败,朝廷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所谓尾大不掉,康熙自己也很清楚这种局面是自己造成的结果,因为连年征战虽然国土多了,官员多了,但是朝廷国库早就被掏空了,朝廷无俸给越来越多的官员,手下官员各种腐败也是无奈之举,有很多官员是领不到俸禄的,总不能饿死或者比白丁还寒酸,于是各地官员有了各种增加自己收入的手段如“火耗”(虚报赋税银子重铸损耗的量),京城官员有向下属各地官员收取“冰敬”(下属以夏天天气热给京官送一些钱财用于购买冰块等降暑为由进行的贿赂活动),“炭敬”(略同上)。


(康熙)

对于此等吏治腐败,康熙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因为此事如果深究,一来连倒一大片,撼动国本;二来会因为自己确实没有俸禄给官员这一尴尬事实而打自己的脸,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等到康熙晚年九龙夺嫡时期,清朝吏治腐败,国库空虚已经达到了令康熙心力交瘁的地步,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晚年曾对月宣誓,愿缩短自己寿命以换清朝长治久安。”所以康熙在选择继承人方面,必定除了自己喜欢之外,更多要从国策与国家长治久安考虑。

我们分析八爷此人,他实在是花了太多心思在康熙面前显摆表现自己了,以至于不了解四爷心思深沉,功底深厚到何种程度,丝毫不了解自己对手。他事事为争得头筹,锋芒毕露,最要命的是,他屡屡怂恿群臣向康熙谏议立自己为太子,这里八爷与群臣结党想来康熙是不看重的,但是要命的是康熙从八爷的所作所为骨子里看到了他的浮躁,短视,要治理清朝的吏治腐败与国库空虚非心静与意志沉稳、功底深厚而不可为,并且退一步来说,八爷所做的,也是以后他继承皇位后的政治手腕倾向风格与手段,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清朝吏治已经足够混乱,八爷还混于斯,乱朋结党,以利勾结,实在难堪大用。


反观四爷在暗里把八爷一举一动看得透透的,自己不动声色,韬光养晦,步步为营,勤勤勉勉,扎实做事。当然,四爷并非真的不动声色,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罢了,只是四爷不至于像八爷那么愚蠢,事事锋芒毕露,在康熙面前显摆自己,甚至威胁康熙威严。四爷悄悄地在康熙身边收拢了内阁大学士张廷玉,张廷玉对于康熙是何等分量?基本上是言不多,但有所言,言听计从。张廷玉作为康熙内阁随从,天长日久,只需要偶尔不着墨痕地言语几句四爷的好,天长日久,康熙的心里也能被同化了。再者四爷手上还有九门提督隆科多掌步军统领,川陕总督年羹尧拥兵,万一康熙驾崩或者遗嘱不利于己,需要政变,只需张廷玉遣一小宦传个口信,隆科多按例以恐生不测为由封锁宫门,任何人不得进出,让自己亲信川陕总督年羹尧提兵进京勤王,怎能不成?

(雍正)

所以无论是文斗还是武斗,八爷都不是四爷的分量。

在八爷与四爷的较量上,四爷甚至还没来得及祭出自己的大招,八爷就已经输了,实力差距实在悬殊。

总得来说,康熙是看出来了四爷文的能力的,最起码四爷的性格与能力,特别是心思都比八爷深,他的性格与能力是所有皇子中最适合继承自己位置整治吏治腐败的人,当然四爷当政也不孚众望,用励精图治一生给康熙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堪称清朝最勤勉的帝王了。但是四爷的武,康熙应该是没看出来的,否则康熙该有的就不该是欣赏,而是惧怕了。

解释至此,不知大家清楚了八爷为何会输了没有?


不书三少

“九子夺嫡”是康熙一手造成的,这也是康熙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康熙明明知道其儿子众多,而且能力都十分强,但是一直迟迟不肯将太子之位给定下来,更有在前太子胤礽问题的处理上,康熙缺乏妥当。

九子是指: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这九个人中一开始二阿哥胤礽是太子,但是遭到了罢黜,这也是其他阿哥的杰作,其中十四阿哥和八阿哥打的小报告最多。

胤礽被罢黜太子之位,是“九子夺嫡”开始的标志,其结束的标志就是雍正皇帝登基,也就是四阿哥获得皇位。但是为什么当时实力更强的八阿哥没有笑到最后?其实这和历史上另外一起夺嫡十分相似,那是曹丕和曹植争夺世子,这可以看成是这件事情的翻版。曹植失败的原因也就是八阿哥失败的原因,最根本就是两个人简直就是在张开手要,不知道收敛。

曹植在同曹丕的竞争之中,可谓是锋芒毕露,而且为了展示自己,曹植还刻意去准备,例如请教杨修。但是曹植自己又缺乏心机,只知道一味地在曹操面前展现自己,而且同样的是曹植在朝堂之上大肆拉拢大臣支持者,这可是把自己的野心完全暴露出来,一个这样的曹植,自然是不能赢得曹操欢心的。

而“九子夺嫡”中,八阿哥也犯了这个错误,要知道八阿哥的母亲可是出身卑微,但是八阿哥还不知道收敛,这是八阿哥最大的错误。八阿哥曾经多次要大臣推举自己为太子,甚至在太子还没有被废的时候,这可是让康熙最不愿意看到的。若是八阿哥当了太子,那么大臣势必结党营私,康熙会为了八阿哥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阿哥犯这样的错误,势必不会。



四阿哥则聪明的多,尽量收敛自己的锋芒,但是却把负责京城守卫的隆科多给拉拢了,隆科多可是九门提督,这可是最大的一张王牌,何况四爷还有年羹尧这一手。这些康熙都不知道,到了关键时刻,可就只有四阿哥可以封锁紫禁城,然后等待川陕总督年羹尧带兵入京,一切就尘埃落定了,所以等到康熙发现四阿哥的野心之后,一切也都迟了。


小司马迁论史

个人认为老八失败,只要败在一个”贤”字上。\r

八爷,前期是很得康熙喜欢的,要不然康熙第一次亲征葛尔丹时,也不会让年仅16的老八随征,而且奉命管理火器。康熙曾让老八管理广善库,老八借此机会广结人缘,充分施展才干,深得朝野人心,得名“八贤王”。\r

康熙四十七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子被废,老大自知已无缘皇位,遂在随康熙返京途中提议让老八做太子,自己全力辅佐老八,这让康熙帝大为震怒,由此对老大和老八心生厌恶。后康熙令朝中大臣保举一名皇子当太子,出其预料的是,众臣一直推举老八为皇太子,这对于康熙这个对权利控制欲很强的皇帝是很反感的。之后又出现死鹰事件,使得康熙与老八这对父子彻底决裂。\r

反观老四,前期一直追随太子,一直隐忍不发,关键时候毫不手软。在众皇子中,老四最务实,宁愿做一个孤臣,不怕得罪权贵。康熙后期出现很多弊病,自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老四这样能办事的人才能扛起重担。而且,老康熙还看重了老四的儿子即后来的乾隆,这无疑增加老四成功的筹码。


爱好历史小菜

简单的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1.八爷党势力过于强大了。作为皇帝的康熙自然是要提防着的,试想一下如果康熙让八爷党做了太子,康熙还能够安安稳稳做皇帝么?以八爷党的势力,如果成了皇位的继承人,手底下还有多少大臣愿意跟着康熙干?为什么皇帝都很讨厌朋党,因为如果大臣都抱起团来,皇权是会受到威胁的。八爷党势力那么大,在皇帝眼中,你想想看你是要干嘛?成为继承人最重要的是要得到皇帝的首肯,让皇帝信任才是最重要,造反逼宫才需要那么多大臣支持。即使成为了太子,也是要时刻提防着老皇帝的猜忌,秦朝的公子扶苏,汉武帝的太子,不都是最好的例子。哪怕是皇帝指定的继承人,你也不能和大臣走得太近,皇帝也得时刻保持自己的影响力,皇帝是孤家寡人真的不是自谦的说法。


2.四爷能力很强。说实话四爷年纪比八爷的年纪大,按照道理来讲自然也可以拉起一股势力。可是四爷还是老老实实的干自己的活,替皇帝分忧,这才是做皇子的本份。因为四爷知道不是由大臣支持就能做皇帝的。八爷干的那些事情,四爷自然也能干,可是这样老皇帝康熙会放心么?


历史是什么

將不在于“猛”而在于“智”,兵不在于“多”而在于“忠”,前者即是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后者不必细说,那就是四爷党!四个回合见分晓。

所谓四人的“八爷党”,就是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九阿哥胤塘、十阿哥胤哦、十四阿哥胤禵等四人为一个夺嫡集团,上窜下跳忙个不停。

四爷那就清晰了,就是四阿哥胤禛与十三阿哥胤祥的务实派,不过那是以静制动,按照邬思道的话说这叫不争就是争,坐山观虎斗。

九王夺嫡败三王后的阵营

在九王夺嫡中,第一个败下阵来的就是太子胤礽,即是康熙四十一年的热河木兰秋狝,由于被魇镇而疯迷了的太子胤礽淫乱,失德及假调兵符的陷害,被康熙现场废掉了。

第二个败下阵来的是大千岁,就是大阿哥胤褆,据三阿哥胤祉向康熙老爷子举报;大阿哥胤褆曾经使用污秽之法“魇镇”太子胤礽,使废太子胤礽做了不可启齿之事。

那天大阿哥胤禔竟然出了一个猪都想不到的主意,要代父亲康熙“除掉太子胤礽”,说怕给父亲留下杀子的骂名,康熙帝一怒之下旨意将大阿哥胤禔交宗人府永远禁锢。

三阿哥胤祉由于发现大阿哥胤禔做的苟且之事没有及时上奏,被康熙在心中认为不是牢靠之人,对三阿哥胤祉加以申饬,自行退隐。

所谓的八爷党就是他们

八阿哥胤禩;聪明伶俐,由于母亲的出身卑微,他想;同是皇子,为什么自己就低人一等,使胤禩自小就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处处学父皇康熙帝的做派又学不来,不过他办事圆滑倒是落了一个八贤王称号。

九阿哥胤塘;他的聪明与八阿哥胤禩不同,学西语、造海船、玩枪炮炸药,人人皆知羡慕,他倒是没有野心,可不知什么时候与八阿哥胤禩死心塌地勾结在一起非常顽固。

老十阿哥胤哦那就是个二杆子,有些像地痞无赖,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家伙,八阿哥胤禩利用他放炮。

十四阿哥胤禵我一直怀疑他是党中之党,看似八爷党一伙,可是在当上大将军王的那一刻起,他的野心膨胀了,有利用八阿哥胤禩之嫌。

以静制动暗中取胜四爷党

四阿哥胤禛与十四阿哥胤禵是一个妈养的,自小在皇后身边长大,康熙帝对他的评语是:喜怒无常的阿哥,讲究实干,吃斋念佛是他的个人爱好,照理说,吃斋念佛的人应该慈悲为怀,可是四阿哥胤禛偏偏得了个“冷面王”的称呼,在康熙帝面前自称为没“孤臣”一个,可就是与十三阿哥胤祥交好,无话不谈。

十三阿哥胤祥;母亲去世早,有一点自卑感,不过据记载其母亲出身高贵,是一位蒙古王爷。胤祥性格豪爽,行侠仗义,对父皇康熙忠心耿耿不说,还懂军事,一直跟着四阿哥胤禛积极办差,下江南、搞赈灾、筹粮筹款,得到了康熙夸奖。

四阿哥胤禛的胜出因素:

一、第一个回合;干实在的事,四阿哥胤禛与十三阿哥胤祥干实事,在康熙帝执政的后期国库空虚的情况下,积极承担责任,追讨欠款,不怕得罪人。赈灾、化缘、筹银。这;八阿哥胤禩集团做不到。

二、第二个回合;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四阿哥胤禛掌握康熙帝的心思,继续积极保举太子胤礽,立场坚定,可是八阿哥胤禩却“明火执仗” ,以势在必得、大有炸平庐山之势,威胁到了皇权,使康熙帝恐怖至极,马上整顿形势,不得已复立太子胤礽以稳定朝局。

三、第三个回合;刑部大案,八阿哥胤禩集团买卖人命,被康熙帝抓了一个现行,就此派十三阿哥胤祥进驻刑部,八阿哥胤禩以逼迫任伯安交出“百官行述”为条件私自放出要犯任伯安,最后让四阿哥销毁。

四、第四个回合;四阿哥胤禛眼看康熙帝“夕阳将落”,积极掌握了身在大西北的年羹尧作为守门员,看住了十四阿哥胤禵西北大营,里面有九门提督隆科多控制宫廷戍卫,即使不是传位与四阿哥也要上位。这一点,八爷党没有料到。


综上所述;四阿哥胤禛的上位是必然的,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四阿哥胤禛已经具备,就等着老爷子驾崩的那一刻 ,另外四阿哥胤禛最提气的是有十三阿哥胤祥的擎天保驾之援,何愁不能登上大位!

这就是所谓“孤臣”的四爷党,别说有影视剧里的邬思道出谋划策,即使没有,也是一位经过惊风密雨的,必能是一位稳稳当当的雍正帝。

(图片来自网络及影视资料)


日尧居k古史

“九龙夺嫡”实际上是大阿哥、二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以及十四阿哥之间的争夺。

最后四阿哥击败的何止八阿哥,而是参与夺嫡的所有阿哥。

这不仅与他自身的能力有关,关键还在于用对了人。



四阿哥从小被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长大,而他的生母因地位卑贱并无资格抚养他。这段特殊的人生经历让他很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大树底下好乘凉。于是他自从懂事起便千方百计讨佟佳氏欢心,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他比常人更懂得隐忍内敛。

“九龙夺嫡”时,四阿哥时刻隐藏着自己的真实想法,按部就班却又步步为营;他没有像大阿哥那样轻举妄动,蠢到向康熙建议杀掉废太子;没有像二阿哥那样胆大包天,连有违人伦纲常的事都干做;没有像八阿哥那样党羽众多,触及到皇权都不自知。剩下一个老十四到还不错,但可惜天时、地利完全不在他那一边。



除了自身能力过硬,四阿哥还用对了几个人。

首先便是智商担当邬思道,此人堪比康熙肚子里的蛔虫,揣测圣意的本事无人能及。

从建议四阿哥追回国库欠款(重塑四阿哥在康熙帝心中的形象)开始,到写推荐信重新推荐二阿哥为太子,到热河狩猎给弘历开小灶,再到让四阿哥推荐老十四做大将军王这些事,每一件都正中康熙下怀,让四阿哥在康熙帝心中的砝码越来越重。

四阿哥有了邬思道便相当于有了的大脑,但还不够,既然是“夺嫡”,就要有手有脚,这样才能打出一套有节奏的组合拳。

彼时北京城外的军事力量为丰台大营,虽然丰台大营先主帅为八阿哥亲信,但十三爷出身行伍,又做过前丰台大营的主帅,威信极高,凭借以前在军中的影响力,不费劲就夺回了丰台大营兵权。

城内的军事力量是九门警卫营,而九门提督隆科多是四阿哥的舅舅,加上四阿哥暗地里极力拉拢,隆科多早已弃暗投明。

此时北京城内外都是四阿哥的人马,而在更远的外面还有封疆大吏年羹尧照着。

十三爷、隆科多、年羹尧就是四阿哥的手和脚(画面不要太美),有了他们什么样的拳都能打得出来。到这里胤禛掌握了整个局面,还不能登上皇位那才叫奇怪。


文史肆

四爷不是两个人,四爷是太子的人,在八爷害了太子后给康熙留下了不好的映像,而四爷一直躲在太子后面,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打击,也就是一直在第二排,第一排的都牺牲了,第二排的捡了便宜,另外关键时刻掌握军权,也就是十三爷的功劳很大。


独独客

是啊,看起来是九位皇子的争夺战。大家都分析几个阵营的政治实力,军队控制,以往的功绩。

其实,谁能承继大统,只有一个人说了才算数,那就是康熙。



无论你有多么牛掰,多么深孚众望,只要康熙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也就是说,在康熙这儿,可不能犯错,犯了错就麻烦了。

中国古代皇权制度,讲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康熙子孙众多,还要讲兄兄弟弟。

自古无情帝王家,康熙难道是个冷血之人?未必,他也希望一家子亲密团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大家齐心协力,搞好统治,维护好大清的万世江山。

但在现实中,皇位只有一个。要继承这个宝座,就必须维持好这个皇权体系。



君臣,父子,兄弟。

谁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谁就是未来的君主。

康熙选择接班人有三个标准,就是三个规则:

一、现在能守住君臣之道(不能威胁到我)。

二、始终能守住父子之情(不能背叛于我)。

三、将来能守住兄弟之义(不能伤害兄弟)。

违反了其中一条,就被淘汰出局。

现在我们来看看九龙夺嫡的整个事态发展过程,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能明白几位竞争者的正确与错误。

竞争者:

太子胤礽

长子胤禔

三子胤祉

四子胤禛

八子胤禩

十四子胤禵

太子胤礽很早就被立为储君,当太子三十多年,由于地位尊贵,也被朝廷上下视为理所当然的继承人,未来的皇帝,所以,就会有些人追随他,长此以往,太子笼络了一帮朝臣,替自己办事,逐渐形成了势力(错误,违反了第一条规则)。



太子的优势在于天然的继承者身份,弱点在于后宫没有势力,而且限制太多,要求太高。做为储君,在朝堂上是康熙现在的臣子,是众臣未来的君王,是康熙现在的儿子,是兄弟们现在的兄长,是兄弟们未来的君王。随着所处环境的不断变化,与各色人等交际住来,一会儿是君王,一会儿是臣子,一会儿是儿子,一会儿是兄弟,一会儿是臣子加儿子,一会儿是君王加兄弟,一会儿还可能是弟子加君王……

就这样每天像变色龙一样活着。

活了三十多年,给咱们普通人,恐怕一天都熬不下去。

太子胤礽于是就有了怨言:自古以来,还有像我这样当三十年太子的吗?(错误,第一第二条规则全部违反)。

这传到康熙耳中,肯定不高兴。

有牵连到太子的案情,康熙命人查处。

四子胤禛找机会摆脱了主审之位(正确)。

八子胤禩主审,查到了太子搞腐败的证据,向康熙汇报。(错误,违反了第三条规则)

康熙去参加田猎,锻炼身体和意志。晚间休息,有人看到胤礽从帐篷外面的缝隙中观看康熙的健康状况“裂帐观之”。(错误,违反了第二条规则,被第一次淘汰)。

康熙大怒,当即宣布要废掉太子,把胤礽控制了起来。

长子胤禔自告奋勇,表示愿意替康熙除掉胤礽。(错误,违反了第三条规则)



三子胤祉向康熙汇报,说胤禔设魇镇,诅咒太子。(错误,也违反了第三条规则)

康熙怒,命人把胤禔囚禁起来。长子胤禔被淘汰出局。而三子胤祉,也在康熙心目中进入淘汰阶段。

康熙回京以后,就后悔了,认为自己的决断太仓促,没有给太子胤礽太多的关爱和解释的机会。

于是,他就想搞个民主选举,让大家推选心目中的太子人选,大家如果能理解他的心意,太子就能复位,自己也不太会难堪。康熙和太子的声誉都不会受到损失。

四子胤禛建议太子复位(正确)

八子胤禩觉得这是个机会,联络众臣,掀起了很大的八贤王浪潮。(错误,违反了第一条规则)

十四子胤禵也支持八子。(错误,违反了第一条规则)

康熙又惊又怒,他万万没有想到八子胤禩有这么大的实力,联系了这么多人来违逆他的圣意。



康熙立即反击,打击了胤礽在朝廷的势力。复立太子胤礽。八子胤禩被淘汰出局。

胤礽复位,对八王党进行追击打压。(错误,违反了第三条规则)

康熙要再次废掉太子的消息传入太子耳中,太子的反击被熄灭。(错误,违反了第一,第二条规则)



三子胤祉的门人犯了罪,康熙设法使胤祉摆脱了干系,三子胤祉被淘汰出局。

十四子领大将军王出征。(错误)

四子留京镇守。(正确)

康熙驾崩,四子胤禛继位。



从以上叙述,我们发现,在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四子胤禛没有犯错,其他参与竞争的皇子们都犯了错误,触碰了康熙设定的底线。

所以说,胤禛的胜利绝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传说的阴谋诡计,他确实时时处处都为康熙着想,为大清的江山社稷而着想。


馋嘴肥猫1

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朝代了,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之一,虽然很多人说是满族让我们中华民族倒退了,但是历史还是选择了它的神奇。我们不能否认"康乾盛世"给我们带来的历史奇迹,就"九龙夺嫡"这一事件,也可以看出清朝前期是完全以"能力"来继承大统。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有能力参与顺位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其中,竞争到最后最有实力的就是八爷党与四爷党之争,八爷输就输在只注重朝堂之上,对军事注重不多,四爷虽然在朝堂也有布局,但更多的是拉拢了一批有军事指挥权的人,这也是康熙在最后选择四爷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康熙知道国家不能乱,只有有军事坐后盾的四阿哥最后可以实现权利的顺利过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