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越來越遠……

故鄉,越來越遠……

(圖/文:楊長忠)

獨自一人躺在省城的家裡,寂聽窗外陣雨遺留的滴答聲,不知不覺的,又想起幾天前見到的故鄉。

我是回家過月半的,說是月半,其實就是每年的七月十二(部分漢族如我們楊家把這天看作是僅次於春節的一個重大節日,有的姓過十三,廣西壯族過七月十四,但壯族一般從十二到十五都熱鬧非凡),因為過了半年,我倒覺得叫“年半節”比較恰當,但我無力量一下子去對抗傳統,還是堅持習俗為好。

故鄉,越來越遠……

這個節日,不少地方叫做“鬼節”。我的老家是不這樣叫的,聽起來不太吉利。這個節日,按傳統習俗,後人都要給先人‘’送錢‘’,讓先人們在那邊衣食無憂。小學的時候,我已學會給先人折包封並寫上“天運……年……孝……男上奉一包”之類的文字,晚飯後虔誠地點上香並燃燒這些“包封”。

故鄉,越來越遠……

前幾天回老家,照例做了小時候做過的事,心裡有了諸多安慰。然後就到寨子裡串門兒,見見鄉親們。

故鄉,越來越遠……

每到一家,香明煙繞,甚是肅靜。但見到的人,都是比我年齡大的,或者是年幼無知的孩童,年輕力壯的人,幾乎都在外打工。這節日,都成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婦童的專屬。走了一晚上,幾近如此,悻然回自己老屋橫躺。但總思緒萬千,整夜無眠。

故鄉,越來越遠……

天剛放亮,我就起床在村子裡走。傳統的木屋所剩無幾,偶有存在的,也是瓦破梁舊東倒西歪了,替代的,都是鋼筋水泥的樓房。樓房很高很大,基本上是父輩們的功勞,年輕人卻不稀罕,仍然憧憬並體驗著山外的生活。儘管這生活千辛萬苦,卻阻擋不住衝往村外的人流。

故鄉,越來越遠……

走了幾圈,天已大亮。途中很少遇到狗叫,偶聞幾聲雞鳴,已不像兒時那般清脆,多是籠養雞的濁音。

故鄉,越來越遠……

幾個堂兄弟叫去吃飯,每家桌子上都擺滿菜,遺憾的是,這些菜大都是到集市上買來的,與城市區別不大。土生土長的材料,一家比一家少,連喝的酒,也多是小賣部扛來的一看就不太正點的啤酒。但是,我總是不客氣的問主人要自家釀造的玉米酒,畢竟,這個喝起來更安心。

故鄉,越來越遠……

村子旁邊的很多土地都丟荒了,僅落平的種了點莊稼。據說,春節年輕人回來,都得重新買糧買肉來過年了。以前聽老人說,這種生活方式叫“挑柴賣,買柴燒”。但是,很多年輕人樂此不疲。

故鄉,越來越遠……

我不知道,這些傳統節日和習俗還能堅持多久。如果,長此以往,一定是越來越短暫了。

故鄉,越來越遠……

每次回鄉,似乎都會多一層陌生。我弄不明白,是我離故鄉太遠,還是故鄉把我遠遠丟在了身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