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的“破”和“立”

主持人:

劉響東 尚信資本董事長

發言嘉賓:

金曉斌 上海時代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

駱寶程 信合利澤資產管理董事長

金朝暉 先鋒國盛股權投資總經理

劉 冬 華夏人壽副總經理

王建宇 匯銀資本董事長

資管新規的“破”和“立”

跳出被“慣壞的思維”,防範風險是基礎

劉響東:

我們這場圓桌論壇的各位嘉賓有來自於一線操盤的,有專注於行業研究的。都是私募界、金融界、資產管理界的前輩和精英,所以,首先有請金博士談談實戰過程中對資管新規的理解和對未來的展望。

金曉斌:

事實上,資管新規最終的的初衷和目的就是防範系統性風險,這幾年我們的金融發展的很快,亂象也一直存在。所以去年我們給國家寫了兩個議案,一個是減稅的,還有一個就是成立國家金融頂層設計。

我覺得資管新規的影響和解讀都非常的多,但迴歸到實際的應用上,我想請教兩個問題。第一,在新規下資管行業、財富管理行業到底怎麼做?原來的賺錢模式不行了,原來能幹的、熟悉的不行了,那現在怎麼做?

第二,資管新規下作為普通投資人,我們該怎麼買產品?因為現在統一監管,大家都淨值管理,那麼多的財富管理機構都一樣了;而且門檻比較高,把一般老百姓都排除在了這些行業之外,那麼投資者到底怎麼買?買什麼產品?

劉響東:

金博士在研究所的時候對於證券制度的設計以及證券市場的發展都發表了非常多的文字,剛才提的這兩個問題其實是很樸素的問題。圍繞剛才金博士提出的問題,我想請駱總從你在一線市場操作的角度來談一下你的見解。

駱寶程:

實際上剛才金博士提出的問題是傳統的問題。大家看到資管新規,好像覺得中國的金融變天了,但是反過來看,五年前、八年前,在沒有那麼多金融產品的時候,我們同樣要防控風險,現在突然一提就感覺好像不懂了。大家買房按揭,都有這個經歷,買房子是不是要掏資本金?資本金掏了之後,銀行是70%、80%地給你提供淨值金融服務,而不是100%,都會做一些風險的防範,我們做金融的人不能把這個最基礎的傳統給忘了,這是基礎,並不是說資管新規下來天就變了。

我們在第一線做產業基金的情況是,作為私募基金投資人不管任何心態,是作為股東發起也好,或是投資股權也好,必須要有資本金,項目要有淨值。現在不準嵌套,不能擔保,不能對賭,可是回到基本的原始測算項目上來看,雖然比以前辛苦,但是對市場評價今後銷售可能產生的風險有多大,這就是所謂主動管理人要考慮的問題。所以說,不管我投了百分之多少的股權,它只是一個產品的設計,最終還是要回歸本源,用本身所投的項目的股權獲得基本收益。

劉響東:

因為我們也是做私募產業基金的,所以在業務中也可以感受到資管新規的前後變化,我們的理解是資金的路徑和構成發生了變化。以前是大盤子根據資產的類別進行切割,可能80%投向固定收益,10%投向PE,10%投向產業市場。但是新規以後,就是什麼樣的投資人的錢要對應什麼樣的資產配置,而不是投入資金池大盤子,這是很重要的思想。

所以它本源上是由繁到簡,把合格的投資人和符合的被投項目做對應。我知道金總是從實體企業出來的,做了很多的項目,新能源產業、健康產業都有,圍繞項目來挖掘資產端,找到合格投資人方面想請金總來談談你的理解。

金朝暉:

從政策來看,現在取消了剛性兌付,還有保本保收益,這對無風險追求很強的人來說影響很大,但是對於有些風險意識的人來說,可以投向類似私募的項目。可是,現在我們在市場上做私募基金募資的時候反而發現很難,成本很高。

但這個行業總要生存,作為一個基金管理公司,它有三個方面的選擇,第一,投資領域的選擇;第二,投資團隊的選擇;第三,投資項目的選擇。所以我們現在是在資金團隊和項目上下功夫,但是為高淨值客戶服務的過程中,又有兩點值得關注。第一,他們從常識來看,項目不虧,就願意投你;第二,剛性兌付和保證收益又把投資人給慣出了一種慣性思維,我的錢一定安全。

因而,怎麼向高淨值客戶說清,如何換換思路和思維方式來溝通這就成了重點。我覺得投資人和基金管理人之間應該要保持很好的溝通和充分的合作,包括團隊與項目之間的信任與合作,都是很重要的。

久期被壓縮後需要回避短期逆選擇

劉響東:

我們知道資管新規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對理財產品的久期和被投資對象的久期的匹配,傳統的做法都是做對沖的策略,五年期的收益率有8個點,但市場上可以拆到3.5個點的半年期的錢,就先借半年期的錢買八年期的債,到期後再借下一筆,通過不斷地滾動獲得長期債券的回報,這是很典型的策略。

但這有個有限的前提,具有流動性,基礎資產有二級市場可以進行流動交易。然而還有一點就是過去大量的非標缺乏,這是很重要的問題。好在現在有一類機構,保險機構是長線的資金,所以我想請華夏人壽的劉總從保險投資者的角度來分享一下你的看法。

劉冬:

資管新規出來以後整個負債端壓縮了久期,當下的時間段對於短期收益率的把握壓力非常大,長期資產的配置現在沒有做更多的安排。因為當下市場收益率很明顯都歸集在短期,這就形成了一種倒掛,對未來長期的走勢很難把握,對負債端整個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我們現在輕資產反而配置得比較多,長期的負債端就拉長了。

其次是對負債端的業務結構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因為久期非常長,大家在選擇上就非常的謹慎。以前好賣的分紅險大幅度下降,重疾類產品大家又配置的差不多了,所以對於整個負債端的市場發展是非常不容易的。

最後,在資產端對於合格投資人的交易對手的選擇也比以前更謹慎。剛兌的打破使得投資人在長期資產配置上確實非常謹慎,這就倒逼著我們對於交易對手的選擇也同樣的更謹慎。最後導致整個市場發展在短期內的收益率被迅速拉高,長期收益率現在也沒有一個標準。

我們也期待著短期內監管部門給我們更多的政策,剛才提到流動性管理,事實上在資產端、負債端的錯配現象對於資產的選擇是非常難的。同時,對於資本金的損耗和佔用也非常大,所以在選擇上很有必要重新評判後再配置。

劉響東:

保險機構是市場上非常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從各大類的資產配置項目上看,險資是走在引領地位的。以前險資有兩個傳統的投向途徑:一類是資產管理計劃、股權管理計劃,這個需要要很高的高層才能批;第二類是險資的產品,直接出資投向自投項目。

而今年圍繞資管新規的前後,監管的格局也發生了變化,從一行三會到現在的一行兩會,所以想再次請教一下劉總,在新的監管政策出來以後保險機構在資產配置上有什麼樣的變動?

劉冬:

從產品設計上來看,債券類計劃和股權類計劃都是國家政策允許的,但是實際操作階段還是很難的。尤其是交易對手,打破剛兌對交易對手的選擇基本上只能採取漠視的態度。因為在政策“破”的階段裡會有事件發酵出來,形成的負面效應是疊加的,我們很難評估會對當期產生多少損失,當這種風險難以測評的時候,只能放一放。

在這樣的變動下,整個社會的融資成本也在短期能被無形的抬高,雖然長期看是非常好的,但是短期內對實體經濟的發展也有較大壓力。在金融去槓桿的過程中,實體的去槓桿工作反而更難實現。而且除了監管部門給我們設置的“玻璃門”外,我們自身的選擇也是非常謹慎的,所以如果大家短期內沒有做過多投資的話還是先放一放為宜。

合規經營下需關注中長期持續性的佈局和調整

劉響東:

我們的確在一線操作中可以看到今年半年來債券市場的違約事件不斷髮酵,信用的價差大幅拉大。但其實風險規避的行為,本身也是對不確定性的一種自然反射,把資金投向相對安全的地方。所以,資管新規對於產業結構調整,新的產業投資明確提出了支持。接下來有請匯銀資本的王總來分享一下他們在股權投資的探索和未來的展望。

王建宇:

對於資管新規下的私募基金可以用四個字來描述,“轉型”和“升級”,為了能夠說明轉型和升級,我從兩個維度來說明私募基金的相關變化情況。

第一個維度,從產業方面看,我們發現需要迅速的和國家發展的形勢和資本市場的態勢作出實際的調整。行業內很多轉型到國粹中藥的投資,轉型到仿製藥方面的投資。這些投資就和整體的國家相關政策,包括機構的調整,剛性需求等密切地契合。所以在兩年半的資管新規過渡期中,需要針對現在和未來私募基金的產業方面做出積極的佈局和調整,而且這是一個主動的調整,非被動式的,以適應未來的變革發展的調整。

第二個維度,就是私募機構在配置資源和進行設置項目投資進度與計劃管理的時候需要更加關注中長期的資產配置。對於基金投資人能否科學的產生良好的回報,不僅要關注資本市場的體現,更要關注投資過程中,中長期企業經營的表現。

除此之外,私募基金的持牌經營與基金從業人員執照經營也是關注的重點,因為新規定義它為“非金融機構”,要求私募基金所有的工作過程包括整個備案過程都要進行持牌經營,這也是合規的一種審定,同時也是防止假私募在社會中流通的一種方式。

劉響東:

總之,新規發佈的影響是一個長期的事情,也是對2007、2008年以來突飛猛進爆發式增長的整個中國金融進行規則的重新修訂,值得從業者們慢慢消化,不斷調整,最終走上長期持續發展的資產管理業務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