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品牌网 海底捞:站在十字路口

中国国家品牌网 海底捞:站在十字路口

近日,一则“海底捞急速扩张之下负债剧增”的新闻,引发了人们对中国最受欢迎火锅品牌的关注。很多人不以为然,人气爆棚的海底捞,会有什么危机?

提起海底捞,人们已经习惯性地马上想起“服务”两个字。然而即使是海底捞最忠实的拥趸,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海底捞几乎没有什么菜,能让人流连忘返,几日不吃如隔三秋。这说明,海底捞并不是靠产品吸引顾客。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海底捞几近传为神话的服务。很多人熟识海底捞也是因为海底捞的服务,网上也流传着很多关于海底捞服务的“传说”。不管网上的传说是真是假,海底捞的服务确实好,只要去过的人都不会否定这点。

也正因为这样,很多人认为海底捞真的是靠服务成为火锅霸主。真是这样吗?

海底捞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为一体的直营餐饮火锅店。这里提供了四个重要信息,1994年,当时的饭店还相对较少,像火锅这样的特色饭店更是少之又少;海底捞作为一个品牌较早的进入市场,为其在市场中的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海底捞以川味为主,“辣”是一种“中国味道”,各地的人皆为之上瘾;融汇了各地火锅特色,使其口味适合更多地区人群;直营则说明了海底捞对终端有着良好的控制力,保证了食材供应、服务水平、用餐环境做到每家店都统一。

中国国家品牌网 海底捞:站在十字路口

然而,这些也只能海底捞发迹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便宜,不盲目扩张,才是这个四川火锅品牌成功的两大根源。

火锅,可以理解为团餐,而团餐意味着总价不会太便宜。在海底捞刚刚盛行之时,全国平均消费水平并不高。当年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个人想要吃饱,肯德基麦当劳几乎是最便宜的选择。但如果想大伙聚餐,满城像样的馆子里,恐怕只有海底捞的人均消费,会比肯德基麦当劳低。靠着半份菜的廉价设计,再加上宾至如归的服务,海底捞很难不火。

价格便宜外,海底捞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关键还在于绝不盲目扩张。

曾有这么个故事,北京的一家海底捞经营了一段时间就关门搬迁了。很多人都会认为新店会在旧址的周边,就算远点也远不出北京。但店员的答案出乎意料,本店包括所有的服务人员,一起搬到了杭州。

为什么海底捞不在杭州开一家新店,而要大费周章地千里大挪移?因为它明白,物以稀为贵。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虽然利润增长的缓慢,但是想吃就得到这里来,人多就得老实排队,品牌相对消费者占据主动。

店面增加得太多快太多,不仅成本、风险、管理难度会急速上升,品牌的高度与吸引力亦将一泻千里。对于消费者尤其是没有什么品牌忠诚度的年轻群体来说,当海底捞的数量,多到让它不再是需要提前预定、大老远赶来还要枯坐板凳排号的话题网红时,他会很快察觉一个事实——这个馆子没什么意思了,何况本来就不好吃。

纵观海底捞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海底捞的领导者,此前一直在努力控制着店面的增加速度,确实耐着性子,抵住资本的诱惑,致力于把每家的经营做好。只是最终,海底捞还是站到了数量与质量、生意与品牌博弈的十字路口。前段时间爆出的卫生安全事件,只是整体问题的一角。筹备上市的背后,也许缘于成本高企不下带来的资金压力。

在这个人们有无数其他替代选择的消费环境下,海底捞需要的不仅是继续做加法还是主动做减法的抉择,更在于尽快拿出让我们记得住的好味道,或者换句话说,好产品。

至于服务,三十年前的亚细亚商场、二十年前的海尔,都称得上海底捞的师傅,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所具有的意义,也远不是后者所能比拟,只不过它们没有赶上这个信息传播如此发达的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