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沒毛病,逼孩子活潑才是病

孩子内向没毛病,逼孩子活泼才是病

昨天,有位媽媽給我們留言:

我們家孩子太“內向”,有想法,但不敢表達出來,見到小區裡的人,都會躲到家長身後,用奶奶的話就是“八竿子打不出來個屁”,這以後上了社會該怎麼辦啊;在學校,老師反映從不主動參加集體活動,平時沉默寡言,不主動與他人交往,總是孤單一個人坐著。看到她這樣內向我十分著急,明明老師,我怎麼樣做才能讓自己的孩子變得開朗外向一點?

對於這個問題,我非常能理解這位家長的心情,因為,關於孩子的性格,家長們大多希望自己孩子是外向的,覺得這樣的孩子到了哪裡都大方得體,見到陌生人也不會羞怯。

而內向往往和膽小、孤僻、人際交往能力差劃上等號,如果孩子剛好是內向,家長會非常著急,並且找尋一切方法去改變。

其實,對於這個話題,很多家長都走進了一個誤區,這也是我今天給大家分享這篇文章的目的。

我認為,內向沒什麼不好,內向的孩子一樣優秀。

內向只是性格的一種,它和外向一樣,各有優缺點。

01

內向是孩子的性格

不是孩子的缺陷

傑羅姆·卡根在《蓋倫的預言》一書中說道:

“嬰兒的性情天生就具備基礎特質,比如有些孩子天生就不能隨心所欲的放鬆自己,不能隨意的開懷大笑。

還有些嬰兒脾氣更壞,更敏感,更難應付,當然也有些嬰兒性格溫和。”

為此卡根測試了462位嬰兒,並進行了長達十幾年的追蹤研究。

測試很簡單:嬰兒單獨坐在椅子上,他們會聽點兒新聲音,聞點兒新味道比如酒精味,還有幾個從沒見過的新奇玩具,在他們眼前晃啊晃…

有的寶寶表現平靜放鬆,甚至對新事物產生興趣,有的寶寶則手腳蜷縮,極度不安進而大哭了起來。

卡根在視頻裡說道:

“令我們驚訝和滿意的是,我們能夠在小孩四個月大的時候透過一個非常簡單的行為,預測出這兩種氣質,他將來是內向的還是外向的。

在四個月時表現出手腳蜷縮、極度不安甚至大哭的小朋友之後可能會變得十分安靜,通常一到兩歲時就會傾向於靦腆和內向,即使在他們長大到18歲,他們的性格還是內向的。

這是與生俱來的神經化學特質使得小孩子有那樣的表現。”

嬰兒天生就有自己獨特的秉性,這些秉性會影響到她們未來的性格。

他或許內向或許外向,雖然後天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但正如蘇珊·凱恩所說:

“後來努力可以帶我們走得更遠,卻無法超越基因所劃定的框架。”

我們可以發現,內向是與生俱來的個性特徵,內向和外向並沒有好壞之分,就好像人天生就有男女之別一樣,無需刻意改變。

孩子内向没毛病,逼孩子活泼才是病

02

內向的孩子

別浪費天賦

瑞士心理學家卡爾·容格認為,人可以從不同的事物中汲取能量,外向的人可以從和他人的相處中得到能量,而內向的人可以從獨立的思考中得到能量。

這就註定了內向的人有自己的性格優勢,會被內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所吸引,善於傾聽,善於思考,創造力也會更強。

美國有一項歷時30多年,針對社會精英的研究。

他們發現,內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內向型的傾向就越強烈。

而且,他們在創作,藝術,科研等領域有著外向者無法比擬的天賦。

“寧靜生活的單調與孤寂能啟發創意的思維”。

愛因斯坦一生都在踐行他所說的話。

他作為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毫無疑問,愛因斯坦是繼牛頓以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在今天,所有的人都在讚頌愛因斯坦和相對論的偉大和神奇。

但這位被奉為天才的人,是一個孤獨者。

愛因斯坦很晚才學會說話,一直到7歲時他依然是個沉默寡言,不太願意說話的孩子。

《愛因斯坦傳》裡有這樣一段描述:

“他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他內心沉靜,絕不墨守成規,思考不受外界影響,想象力的驅策使他能夠從傳統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他是個怪人,一個可敬的叛逆者”

多年以後,當人們問他為何能在1905年提出那麼多改變人類認識世界的理論,他謙虛地回答道:

“並不是我很聰明,我只是和問題相處得比較久一點而已。”

孤獨和安靜具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內向者會關注內在、反躬自省、把內在的敏感磨礪成對世界的洞察力。

  • 如果沒有內向的人,這個世界就不會有進化論、古典哲學、萬有引力、相對論;

  • 就不會有哈利波特、指環王和史努比;

  • 就不會有《我有一個夢想》的經典演講和《向日葵》、《格爾尼卡》的傳奇。

內向從來不是劣勢,它是一個禮物。

孩子内向没毛病,逼孩子活泼才是病

03

孩子,你可以成為你自己

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個作者的自白:

我兒時是一個特別內向的孩子,喜歡自己安靜的搭積木、看書,甚至就安靜的坐著也能坐很久。

不喜歡家裡來客人,也不喜歡走親訪友,成長的每個階段都只有一到兩個知心朋友,極少參加多人的聚會和活動。

我的父母一方面覺得我是一個特別“省事兒”的孩子,基本不用怎麼管,肯定不會亂跑,也不會被陌生人拐走。

但一方面又覺得我特別“沒出息”。

有一次為了讓我去跟其他小朋友玩,甚至把我的書拿走,強推出門,跟我說;

“不要天天在家裡窩著,以後出去連個交往都不會,一群孩子在那邊玩“老鷹捉小雞”呢,你快去快去……”

還有一段時間,不知道父親從哪裡聽說了一個鍛鍊孩子外向的辦法,大學的時候經常帶我去各種飯局,然後逼我說敬酒詞。

結果通常是我點頭笑笑,然後一聲不吭。

這麼多年,一直試圖改變我的父母始終沒有成功。

我依然內向,喜歡獨處,卻也並沒有出現父母所憂慮的“受到排擠”,“找不到結婚對象”,“無法在社會上生存”這些情況。

如果你的孩子,他喜歡獨處,別擔心,專注力和觀察力往往在獨處中形成。

如果你的孩子,他還不擅長社交,彆強迫,讓他慢慢來,他有自己的節奏。

面對內向的孩子,焦慮和擔心是最不需要的兩種情緒。

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

  • 不要試圖改變孩子的性格,強迫孩子與他人交流。

曾經看到一位家長為了讓孩子變得外向,規定孩子每天必須主動和20位陌生人打招呼,不完成不準回家,每天帶她去遊樂園,強硬地推進人群中。

孩子變得越來越恐懼,甚至更排斥和人交流了,過多的交際只會損耗內向型孩子的精力,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 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害羞”、“你真沒用”甚至“不懂禮貌”的標籤。

如果一個內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為自己的性格問題,使父母感到憂慮和擔心,或者被父母有意無意地糾正。

那麼他就會對自己的性格自卑,不僅不會尋找自己這種性格的優勢,反而還會因為讓父母失望,痛恨自己為何是這樣的人。

這種自卑會給他內心造成很多衝突甚至引發心理障礙。

  • 對孩子內向的性格給予足夠的肯定和支持。

如果他喜歡獨處、喜歡愛書、喜歡自己一個人玩,那就順應他、尊重他、接納他這種行為。

給予他足夠的時間去觀察這個社會,去積累更多的能量,他會長成屬於自己最好的樣子。

▌家有內向型的孩子,應該怎麼去培養?

1、接納孩子,傾聽孩子,理解孩子。

父母一定要認識到,內向並非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更不是一件羞恥的事情。

內向的孩子更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與他人的交流不會太多。所以,家長要仔細傾聽孩子講話,理解他,回應他。談心是一種特別棒的方法,家長可以分享自己的心裡話,孩子也會將自己的心裡話分享給你。

2、不給孩子貼“害羞標籤”

家長們必須清楚,“害羞”是一個有點貶義的詞語,孩子聽多了,會為自己的特質自卑,他將很難再發現這種特質的優勢在哪裡。

這個問題,家長最容易犯錯了,時不時的給自己的孩子貼個標籤,還會在當著外人的面,說自己孩子內向,沒出息。

3、給孩子時間,慢慢來

我們也可以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慢熱型的,如果要把孩子介紹給別人,或者要讓孩子適應一個新環境,可以提前告訴孩子,讓孩子慢慢接受環境和別人,家長不要著急。

4、幫助孩子培養興趣愛好

不管是什麼性格,興趣相投總能有說不完的話,生活也就變得更多豐富多彩,孩子的幸福感會大大提升。琴棋書畫都可以,陪孩子一起養成。

5、也不要忘記告訴孩子的老師,他是一個內向型的孩子

當老師知道孩子是這樣的性格類型,老師就會呵護好孩子的性格發展(希望這樣懂孩子心理,並能努力呵護孩子性格發展的老師多一些)

6、如果你的孩子朋友少,也不必擔心。

因為內向的人需要的是深入、穩定的關係,他們的朋友圈不大卻穩定。

內向從來不是劣勢,它是一個禮物。

孩子内向没毛病,逼孩子活泼才是病孩子内向没毛病,逼孩子活泼才是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