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宣佈11項金融開放措施!未來的房價會不會漲起來?

4月11日,中國央行行長易綱在博鰲論壇上明確指出,中國金融業將會2018年全面執行更加開放的措施,其中對房價影響最大的主要是以下幾點:

第一,全面取消外資銀行在中國的持股比例,給予中外資完全的一樣的待遇,允許外資銀行在中國設立分行和子行。

第二,鼓勵在信託、金融租賃、汽車金融、貨幣經紀、消費金融等銀行業金融領域引入外資。

第三,大幅度擴大外資銀行業務範圍。

其實自從中國從2017年下半年進入金融去槓桿週期之後,居民家庭杆槓率明顯下降,由於首付的大幅度提高,房價出現了全面回調。

那麼隨著金融業的全面開放,未來房價是否會企穩回暖,重現出現一個新的高峰期呢?

【1】

金融業的全面開放

重在穩住資金外流,加大資金引入,推動產業升級

金融業的全面改革開放,之所以選擇在這個節點,有著明顯的國內外背景因素。

對外,美國加息減稅,又攪動貿易戰的大棒,意在吸引全世界資金迴流和產業迴流,解決美國的就業問題和產業空心化問題。

而對內,中國經過2014-2016年的高信貸釋放,國內槓桿率已經非常高,金融風險凸顯,但是國內又同時面臨產業升級轉型,急需資金灌溉,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

因此對於中國目前的狀態,可以說是內外交困。因此如何有效的留住外資,同時大力吸引全球資本投資中國,已經成為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

一句話總結,沒有錢,啥都幹不成!

因此選擇在這個節點,進行金融業的全面開放,本質上就是與狼共舞:既迫切需要全球資本來投資中國,推動中國的產業升級,同時又擔心全球資本的進入會推高國內的槓桿率,對中國金融業形成重大沖擊。

1998年韓國開放金融業之後,大量外資銀行進入韓國,由於外資銀行大多數傾向於個人貸款,從而導致韓國居民家庭的槓桿率大幅度提高, 杆槓率從2004年的103%上升至2011年的135%,直接推動2000年以後韓國房價大幅上升。

【2】

外資大幅流入中國必將推動流動性逐漸走向寬鬆

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可能難以維繫

目前中國的金融業盈利水平仍然處於全球較高的水平,對全球資本具有較高的吸引力。

因此一旦中國大幅度開放金融業,外資可能將會大量湧入,中國的外匯儲備必將進一步提升,從而會推動國內的外匯佔款比例增加,貨幣供應速度必將加快。

這樣一來,雖然一舉解決了國內目前流動性偏緊的局面,但是也給目前中國去金融,降槓桿的整體政策導向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尤其是房地產行業,外資大量湧入可能將會推動資金大量進入房地產行業,尤其是會推動居民家庭的槓桿率,房價極有可能會逐漸企穩回升。

錢多了,貸款容易了,房價就會面臨上漲的衝動!

【3】

外資銀行在執行房貸政策方面更加靈活,便捷

最關鍵的是,授信額度不會受到制約

外資銀行雖然在中國進入的時間已經很早,但是由於受到業務範圍狹小、網點偏少等條件制約,業務開展困難較大。

目前外資銀行雖然也可以申請房貸,但是中國房貸業務中,僅有不到5%的比例是在外資銀行做的房貸業務。

在放貸業務中,外資銀行看重的是客戶徵信水平,並沒有所謂的授信額度的制約。只要你的徵信夠好,客戶優質,貸款並不難,同時不會受到由於銀行授信額度短缺而出現不能貸款的情況。

因此金融業的放開,本質上相當於給目前的房貸開一個另外的通道,大量優質型客戶可能會選擇外資銀行進行房貸業務,必將會推動整個房地產的杆槓率和資金週轉速度。

綜合來看,中國在這個時刻宣佈金融業的全面開放,並同時確定了金融業措施將會在2018年全部執行落定,這可能會在2019年推動房價的企穩回升。

一個方面,國內的資金流動性將會加大,外資流入肯定會加大對人民幣的需求,從而推動了印錢的數量和速度激增,貨幣貶值速度會明顯加快。

而另一個方面,由於外資銀行偏向於個人貸款,風險低,盈利點強,從而會導致國內房地產杆槓率的提高。

因此,外資投資中國的同時,本質上也在投資中國的房地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