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276年傳16皇帝,為何卻是明十三陵,還有三位皇帝葬哪兒了?

元朝末年政治黑暗,百姓深受勞役賦稅剝削和土地兼併之苦,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深重。由此各地群眾紛紛揭竿起義,反抗元朝暴政。

明太祖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並逐步掌權,郭子興去世之後接手軍隊。經過多年征戰,最終於1368年登基稱帝,建國大明。

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由漢族建立統治的大一統王朝,明之後是女真族的清。清滅亡,統治中國兩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滅亡。

明朝276年傳16皇帝,為何卻是明十三陵,還有三位皇帝葬哪兒了?

大明國祚276年,共16帝,這麼多皇帝死後葬在哪裡了呢?正是如今成為著名景點的明十三陵了。

說到這問題又來了,既然有16位皇帝,為何稱明十三陵,其他三位皇帝葬在哪兒了呢?

稍微有條件的人家,也得請個風水師看看寶地。帝王陵寢,自然更加講究。明十三陵坐落天壽山麓,是個風水絕佳之地,自明成祖開始修建第一座陵寢長陵,一共有十三位皇帝葬入其中。

這十三位皇帝分別是: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憲宗、明孝宗、明武宗、明世宗、明穆宗、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明思宗。

明朝276年傳16皇帝,為何卻是明十三陵,還有三位皇帝葬哪兒了?

這其中沒有葬入十三陵的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宗朱允炆以及明代宗朱祁鈺。

明十三陵是明成祖登基,遷都北京之後開始修建的。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惠宗朱允炆都在明成祖之前登基,自然不入明十三陵。

明太祖時期,明的都城在南京,所以明太祖的陵寢自然也在南京。明太祖的孝陵坐落於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是中國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明朝276年傳16皇帝,為何卻是明十三陵,還有三位皇帝葬哪兒了?

孝陵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帝后合葬墓,由神道和陵寢主體建築兩部分構成,調用軍工10萬,歷時30年完成。

明孝陵氣勢恢宏,規模宏大,可惜的是在清朝多受戰火影響,受到損壞。雖然清皇帝曾下令修繕,但實際上掛羊頭賣狗肉,移了不少好木料史料修建清朝陵寢。咸豐年間,太平軍起義,受到此衝擊,明孝陵地面建築幾乎被毀盡。

第二位明惠宗朱允炆,因為靖難之役失敗,皇位被叔叔朱棣奪走,朱允炆此後失蹤,自然也就沒有他的陵寢了。

明朝276年傳16皇帝,為何卻是明十三陵,還有三位皇帝葬哪兒了?

第三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鈺,這是位非常尷尬的皇帝。朱祁鈺之前,是他的哥哥朱祁鎮當皇帝。明英宗時期,瓦剌侵犯邊境,受奸宦慫恿英宗親征,結果被瓦剌俘虜。

明英宗被俘虜之後,為了國家的安定,朱祁鈺被扶上皇位,明英宗成為太上皇。後來朱祁鎮被迎回國,經過奪門之變復位。

朱祁鎮重新登基之後,朱祁鈺被廢為郕王,軟禁於西苑。1457年,朱祁鈺去世,享年30歲。

明朝276年傳16皇帝,為何卻是明十三陵,還有三位皇帝葬哪兒了?

朱祁鈺去世之前已經皇位被廢,自然不入明皇帝陵寢。所以他去世之後,朱祁鎮將其葬在了北京市海淀區玉泉山北麓景泰陵。

朱祁鈺下葬之時,陵寢規格不符帝王禮。一直等到明憲宗恢復其帝號,才擴建為皇陵。

這就是明16位皇帝,卻只有明十三陵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