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共有16位皇帝,爲什麼叫「明十三陵」?

眾所周知,明朝從太祖皇帝朱元璋建國到崇禎皇帝朱由檢滅國,經歷了276年的風雨變遷,以及16位皇帝的統治。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北京的明朝皇家園陵被稱為“明十三陵”,意在說明葬於此陵的皇帝只有十三位。那麼堂堂大明朝有哪三位皇帝沒有葬於皇陵呢?而十三陵為什麼沒能成為他們最後的歸宿呢?下面有書君為大家一一作答。

一、朱元璋因沒有建立十三陵而沒有葬於十三陵。

十三陵乃明成祖朱棣下令建築的園陵,那時,朱元璋早已駕崩,葬於南京,因此,不可能葬於十三陵了。如果遷墳移墓的話,不僅工程浩大,還勞民傷財。如此一來,就更不可能葬於十三陵了。

而且,朱元璋建立明朝時,是定都南京,直到成祖朱棣時期,才遷都北京。因“戀家”的緣故,朱元璋想永久陪伴自己的故鄉,因此,他選擇葬於南京的明孝陵,而非北京的十三陵。

明朝共有16位皇帝,為什麼叫“明十三陵”?

二、朱允炆退位後下落不明,無緣下葬十三陵。

建文帝朱允炆作為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其實是有些運氣的。因當時太子朱標不幸病逝,才輪到朱允炆榮登大帝之位。然而,朱允炆羽翼未豐,便想利用削蕃制度來鞏固帝位,結果適得其反,惹得群臣不滿,奮起反抗。最終,眀成祖朱棣推翻了建文帝的統治,登上帝位。

建文帝被奪去帝位後,不知所蹤,關於他的各種留言紛至沓來,有說他出家的,有說他葬身火海的。總之,他的去向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個未解之謎。

建文帝因下落不明,因此也葬不到皇家園陵去,更別提十三陵了。

明朝共有16位皇帝,為什麼叫“明十三陵”?

三、朱祁鈺由皇帝變親王,因此不能葬於十三陵。

景泰帝朱祁鈺最初本是親王,當時的皇帝是哥哥朱祁鎮。後朱祁鎮御駕親征被俘,對方藉此要挾明朝投降,哪知朝廷不吃這一套,直接擁護朱祁鈺做了皇帝,後朱祁鎮被放,然而此時朝中大局已定,已然成為朱祁鈺的天下。無奈,朱祁鎮退位讓賢,成為太上皇。

風水輪流轉,八年後,朱祁鈺病重,朱祁鎮藉此發動宮廷政變,臥於病榻的朱祁鈺哪是哥哥的對手,輕輕鬆鬆便被奪去了帝位。

再次黃袍加身的朱祁鎮,有了之前的教訓,馬上將已經不堪一擊的弟弟削為親王,並軟禁起來。不久,朱祁鈺病逝。

朱祁鈺病逝時,是親王身份,而非皇帝,因此不會葬於十三陵。

明朝共有16位皇帝,為什麼叫“明十三陵”?

十三陵作為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不僅給了後世研究明朝這段歷史的依據,更是反映了中國歷史的博大精深。因著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中國成為當之無愧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生活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也為是一名中國人而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