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沒聽說過假的汽車?

為什麼沒聽說過假的汽車?

為什麼沒聽說過假的汽車?

很簡單,先說說“假貨”的特徵:

· 假LV,高仿LV,至少外觀像;

· 假中華,高仿中華,至少包裝像;

· 假iPhone,高仿iPhone,至少殼子像。

簡單來說,要達到“假”的程度:

1、儘可能的對真品進行模仿,達到真品的質感,少露破綻。

2、該產品不存在難以逾越的資金、技術壁壘

3、產生前提是有超出正常的利潤。

至於為什麼沒有假車?

為什麼沒聽說過假的汽車?

首先 國家管控嚴格,中國法律法規的問題沒拿到生產許可的廠商生產的車是沒法上牌的。

打個比方:

假如你家的勺子,每個勺子都自帶唯一編碼,每個勺子出售以前都由國家公告,備案它的長短大小生產商。

出售的時候,公安機關還要審核,用勺子的時候還得拿著《勺子使用許可證》。

用勺子喝湯時候,得右手拿勺子,左手舉著《喝湯能力等級證書》,證明自己有能力拿著勺子喝湯。

這勺子還得年審,小勺子兩年去公安局審核一次,大勺子一年去一次。

而且,生產勺子的廠家還得有資格證。

你會買假勺子麼?有人會造假勺子麼?

其次,車是工具,凡是工具,以大多數人所能負擔得起的範圍,造假得動力和實用性實在是太小。一輛汽車的零部件太多,對設計安裝的要求太高,而且就算做出來,與原車的體驗差別太大,並且很難進入正常的流動環節,因此很難出現足夠吸引造假者的興趣。

汽車這一行,到了豐田往上,才有造假的動力和可行性。

光就“放在那像”的外觀和內飾,都不說工藝水品了,就你從開模到最後批量生產所花費的資金,以及人力成本,就不是一個“小作坊”可以承受的了,所有汽車的生產都是零配件生產好了到主機廠組裝,這個工序和工程是很大的。這種技術門檻就提高了做假車的難度。

“靜態像”都有這麼高的門檻,就更不要說你如何保證“動起來像”了。

更關鍵的是:汽車業是一個需要完整產業鏈,需要高額資金投入的行業,而小作坊們製售“假貨”所需承擔的資金成本和違法成本,遠遠高於其收益。

其實換一個角度,有做假車的技術基本都可以玩改裝了,所以你看看奔馳的AMG和巴博斯,都是改裝出名的。

為什麼沒聽說過假的汽車?

不過,百密一疏:

大陸目前有個捷徑——對於“汽車外觀專利”的保護力度還不是很強。

如果你做出來的東西,本身就是“一眼看上去就知道不是”,那何必要打著別人的品牌來犯法呢?抄外觀抄內飾掛自己品牌賣就是了啊——畢竟這暫時不犯法嘛。

大多數人買車首先擔心安全和費油還有能不能偶爾加載4+人,能不能方便停車這些真正“工具”才有的實用性,哪有忍受改裝所帶來的人工費用物料費用和改裝套件所帶來的費油和體積變大等等空間?

地球上絕大多數城市的絕大多數馬路上跑的最多的大多數都是2w刀內的,這些車的車主雖然要面子但是更愛錢和命,本就很便宜的車改改實在是得不償失。

所以說:

在汽車行業,那些用“攢部件”來造高仿產品的企業,完全放棄了假貨們對“完全一致”“以假亂真”的追求。通通變成了——“老子明確告訴你我不是XX品牌”的“山寨品牌”。比如說“大眾太太”

所以世面上沒有假車,只有山寨,沒有經濟價值。

你十秒鐘內能分出來哪個是路虎嗎?

我反正是不能...好不容易找到兩張圖,現在也不知道哪個是路虎極光了....

為什麼沒聽說過假的汽車?

為什麼沒聽說過假的汽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