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教育方法分享:認知教學四步驟

認知做為社交的基礎,語言的內容,在自閉症孩子的學習中十分重要。我們之前已經講到要注重實踐和運用,避免為認知而認知,陷入了刻板循環。另一方面,認知要以孩子的發展能力為基礎和起點,不能要求過高,過難,導致孩子出現畏難,抗拒的情形。一般說來,孩子的認知過程,可以包含以下四個步驟:

,語言刺激:主動告知,視聽協調

這是認知教學的起點。操作上就是教者讀而孩子聽。教者讀,指的是老師或家長在面對認知材料時,不要問孩子這是什麼?然後等孩子回答,而是應主動在出示認知材料且吸引孩子關注後,馬上告訴孩子。比如,在課堂上,整理常規讓孩子看過來後,出示蘋果卡片,說“老師讀,寶寶注意聽,蘋果,蘋果。”然後強化孩子注意聽的行為。如果孩子會自發模仿發音,也可以強化。另一種情況是在生活中,有時候孩子會自發地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有所關注,這時候教者也只要對他所關注的東西進行描述,比如他在玩小汽車,我們走過去說“汽車”。因為這時他的注意力已在小汽車上,所以我們不用刻意先讓他和我們對視,整常規。這也是課堂教學和生活教學的一個小區別。

這個階段的關鍵在於視聽協調,即你說的和他看的要一致,這樣認知才會對應起來。相反,如果他在看別的東西,你卻說你想教的東西,會造成認知錯位,比如他在關注小汽車,你拿著蘋果模型說“蘋果”,他就會以為小汽車的名字叫“蘋果”。

二,語言模仿:發音練習,認知記憶

當孩子已經有比較好的視聽協調,以及模仿,常規配合等能力,就需要大量進行發音模仿。操作方法用ABA就可以。同時要注意的有兩點,一是同樣要做到視聽協調,二是如果孩子在發音上有器質性問題,要做一些基本的口腔按摩。

三,正確取物:指令理解,生活運用

會說和會認並不等同,因為有的孩子的“說”只是“仿說”或“鸚鵡學舌”,並不能真正“認知”。所以需要懂得聽指令取物(配對練習也是一種)。具體操作是先測試:比如要拿對蘋果,先把蘋果放在一些干擾物裡,然後發指令“拿蘋果”。如果孩子能拿對,則說“哇,拿對蘋果(重音)了,獎勵你……”。如果拿錯,則不做評價,等放回後再重新發指令。一般十次裡準確率達到百分之八十就可以認定孩子已經掌握,可以教新任務。記住:測試時不要輔助,觀察孩子的行為即可。

如果測試沒通過,則需要進入教學續習環節。首先去掉所有干擾物,只留一個認識目標在桌上。然後發指令,能完成指令立即強化並告訴他拿的是什麼。如果不會拿則及時輔助,輔助完成後強化並告訴他拿的是什麼。多回合次數練習。準確率達百分之八十後進入下一環節。

下環節是加一個干擾物。先把認識目標放在孩子容易做對的位置(方位輔助)。準確率百分之八十後,隨機變換位置。依此類推,加入更多幹擾物。一般三到五個干擾物即可。

本環節的要點在:測試時不要輔助;教學時及時輔助;完成後要重音複述該物品。

這個階段主動使用方法還是ABA。

四,正確命名:回答問題,培養思維

在經過第三環節,孩子已經會說會認。基本可以解決生活需要了。但從認知教學來說,還需要養成孩子的認知思維。

所謂正確命名,就是會回答“這是什麼?”的問題。比如一個小朋友已經會仿說“蘋果”的發音,讓他吃蘋果也會拿對,但當你拿著蘋果問他“這是什麼”時,他可能說不出。這就需要從仿說開始。教者問“這是什麼”,孩子沒答,教者讓他仿說“這是蘋果”。

然後依次消退輔助:“這是蘋果”,“這是蘋……”,“這是……”,“這……”。乃至孩子完全自己回答。

接著更換新的內容。直到孩子認識的東西,你問,他會答,則進入下一環節:學會提問。

操作法是你連續問他幾個認識的東西后,拿出一個他不懂的。這時再告訴他“碰到不懂的東西要問‘老師,這是什麼?’”然後讓孩子仿說“這是什麼”。依此類推,直到他會主動問你“這是什麼”。

自閉症教育方法分享:認知教學四步驟​當孩子在碰到不懂的東西會主動提問,那麼他的思維就形成,再教新內容的時候,就不需再重複上面的某些步驟。換句話說,認知教學進入到孩子主動認知的快速通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