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的东台童谣!

妙趣横生的东台童谣!

东台童谣,流传深远、简单易学,朗朗上口。它是东台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由一代代东台人口耳相传在儿童中传唱的,其语调有着浓厚的方言特色,读起来诙谐幽默、音节和谐,其形式简短,让人在感悟中妙趣横生。

妙趣横生的东台童谣!

东台童谣是是一种和谐简短的歌谣,没有固定的乐谱、音节,它在古代还有其它的叫法,如“孺子歌”、“童儿歌”、“儿童谣”、“小儿语”等,叫法上虽然不同,但其内容都是一样的。东台童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一直是作为家长对孩子最早的启蒙教育,由于时代在不断发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就很少有家长再教孩子唱童谣了,取而代之的是背唐诗、唱儿歌了,儿童们也就很少能有那种一起玩耍唱童谣,那种乡土气息浓郁的稚趣了。现在,好多东台童谣也在渐渐的流失,搜集、整理这些童谣也就成为对家乡民俗文化的一种传承和保护,东台童谣是东台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根据儿童的特点所创作的歌谣,它主要有着以下几个特征:

妙趣横生的东台童谣!

童谣的内容取材贴近生活和自然、内容浅显、思想单纯。

东台童谣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儿童生活中的。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童谣,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童谣的内容往往十分显浅,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如:“唐僧骑马咚徕个咚,后面跟着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沙和尚,挑担箩,后面跟着个老妖婆,老妖婆,真真坏,骗了唐僧和八戒。唐僧八戒真糊涂,多亏孙悟空眼睛亮,眼睛亮,冒金光,高高举起金箍棒。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消灭光!”像这个童谣就是在浅显的读唱中,通俗的叙述《西游记》中的故事。

妙趣横生的东台童谣!

妙趣横生的东台童谣!

童谣的内容想象丰富,富有情趣;整首篇幅简短,结构划一。

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还比较单纯,又限于口耳相传,因此,童谣的篇幅一般都短小精巧,结构单纯而不复杂。常见童谣,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当然也有较长的。就每句所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短小、单纯,自然就易学易唱。如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个,让我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像这样的童谣读起来就比较有情趣。还有如“要得有,慢慢守;要得好,到临了”这种童谣读来虽然比较简短,但富有哲理。“赖学精,炒面筋,炒不熟,买块肉,肉不烂,买个蛋,蛋不圆,买个球,球不称,买盏灯,灯不点,赖学精不要脸。”通过丰富的想象,教育孩子不能去逃学。

妙趣横生的东台童谣!

童谣语言活泼,富于音韵,琅琅上口。

童谣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童谣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如,“城门城门几担高?三十六担高。骑白马,擓弯刀,走进城门砍一刀。”这是一首在游戏中唱的儿歌。游戏是这样设计的:一群孩子拉成圈儿,依次通过由两个孩子双手相握并高举双臂而形成的门洞。孩子会以唱这首歌开始,并设法穿过由两人把守的门洞。守卫会在最后唱“砍一刀”的时候迅速按节奏压下胳膊,以扣押住没来得及跑出去的孩子作为俘虏,以捉住的俘虏,代替自己作为守卫,而新守卫必须再捉住别的孩子来替换自己。这个游戏可以提高孩子的行动敏捷程度,锻炼他们的攻防能力,对孩子的智力与身体技能都能有很好的训练,过去小学学生在课间休息时经常做的。“炒银豆,炒豇豆,炒到八哥翻跟头,奶奶在家里择豇豆,爹爹在家来龁骨头,爷爷(叔叔)在家的翻跟头,翻几个(guo,过音)?翻(随便说一个数字)个(guo,过音),一、二、……”

注:这是两个小朋友手拉手,同时一起把手转过头,需要转身仰头朝天,手不松开。同时唱这个童谣,翻一个,数一下。

妙趣横生的东台童谣!

童谣的流传区域不一,经过不断改编,形成所读内容多样化。

东台童谣在流传的过程中,由于所处的区域不同,在成年人的不断改编中,其所唱的内容也就多样化,但无论怎样改编,其读起来都必须朗朗上口,通俗易学。如,

“拗磨郎,牵磨郎,一包果子一包糖,送我家宝宝上书房,书房门不开,送你上大街;大街不准跑,送你上狭桥,狭桥上有个洞,一掉轰哩隆。拍拍心,不惹惊;拍拍腿,不惹鬼。”还有这样唱法的:“舅满堂,屋满堂,送恩家小儿(可代入2个字的人名)上学堂,一包果子,一包糖,糖把先生吃,果子把恩家小儿吃。”很显然,这样的童谣在传唱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改编。

妙趣横生的东台童谣!

童谣具有很强的启蒙教育意义。

这主要体现在智识教育、情趣教育、文学教育和品德教育这几项,对儿童的启蒙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智识教育,主要是因为儿童的知识浅薄,生活经验有限,而儿歌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描述一般生活情景、民俗节庆的祝贺,或者是自然景观,甚至是关于鱼虫鸟兽、花草树木、色彩数字等的想象情节,不但生动有趣,合乎儿童胃口,而且题材包罗万象,更能满足儿童好奇的心理。因此,儿童可以从童谣中,获取新的经验和知识。如“早起三光,黯(晚)起三慌(或荒)”,就是教育儿童不要贪睡,要懂得勤奋。 “新年到,放鞭炮,噼噼啪啪真热闹。耍龙灯,踩高跷,包包子,蒸方糕,奶奶笑得直揉眼,爷爷乐得胡子翘”,这首童谣就包含了东台春节的民俗在里面。

说起情趣教育,我们知道儿歌的内容,特别重视情感和趣味,能够陶冶儿童性情,变化儿童的气质,使他们养成活泼、爽朗、优雅、天真的性格。 如“瘌头瘌头,瘌到高邮,高邮打酒,瘌到港口,港口卖爪,瘌到兴化,兴化挂牌,瘌到东台,东台失火,烫阿瘌子大屁股”

,读起来就让人忍俊不禁,妙趣横生。

童谣有着文学教育意义,它丰富了儿童的字汇,增强了儿童的表达能力。童谣中的词句,通常是浅白而简练的。由于浅白,使儿童容易了解其中的意思,领略其中的情趣,欣赏其中的意境,并很快地学会新的语汇;由于简练,使儿童容易学到生动优美的句子,无形中增强了儿童语文的表达能力,进一步地说,儿童的语言能力,都是从简单的语汇慢慢累积而培养起来的,他们不但从吸收到的各类语汇中扩充了知识的领域,更从这些语汇中的运用中增强了联想及叙述的能力。如“拉大锯,扯大锯,婆奶奶家来唱大戏。带姑娘,请女婿,就是不让宝宝去。不让去,也得去,骑着洋马赶上去。”

有些童谣有着很强的品德教育,让儿童在传唱的过程中,品行得到不断提升,不但能适应儿童身心的发展和需要,充实儿童的涵养,如“我家小儿郎,背包上学堂,下雨不逃学,困难自嘎扛。书是好伙伴,学问脑中装,用勤来补拙,照样有名堂。今日多努力,明天出模样,十年寒窗苦,只为卧龙藏。我家小儿郎,背包上学堂,不去躲懒学,只求技能长,勤俭又节约,幸福又茁壮。积跬至千里,小溪汇海洋,竿头有进步,登高更远望。作业不走样,从小美名扬”

,就是教育儿童要有好的品德。“毛巾长,毛巾方,小小毛巾真漂亮。我用毛巾来洗脸,脸儿白白手不脏。毛巾长,毛巾方,小小毛巾真漂亮。我用毛巾来洗澡,干干净净身体壮”,让儿童在诵读童谣的过程中,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从小做到讲卫生。

东台童谣这一古老的艺术表达形式,影响了一代代人,也充实了家乡的艺术园地,搜集整理这些童谣有着积极意义。它让孩子们在学习、认识童谣的同时,了解到我们家乡一些传统的民风习俗、生活常识。我们要把东台童谣传承延续下去,让东台童谣发出它绮丽、炫目的光芒。

章国荣,男,1971年出生,职业厨师,东台市民俗学会秘书长,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研究海盐文化、方言文化、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在国家、省、市等杂志期刊发表文章二百多篇,多篇论文在国内高校期刊发表。先后获得“东台好人”、“东台市优秀志愿者”、“江苏省德艺双馨厨师”、“江苏省优秀志愿者”等称号。

妙趣横生的东台童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