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习惯与血糖波动的关系

睡眠习惯与血糖波动的关系

睡眠习惯与血糖波动的关系

长期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要高于睡眠时间正常的人。

睡眠习惯与血糖波动的关系

美国《医学会小儿科》刊载的一项研究表明:青少年夜间睡眠不足8小时,有可能会导致上腹部脂肪堆积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是标准人群的2.5倍;每天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人则是标准人群的1.7倍左右。

《流行病学年鉴》杂志最近刊登了荷兰的一项研究发现: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血糖升高危险增加3倍。

睡眠习惯与血糖波动的关系

睡眠不足与代谢紊乱之间可能存在潜在相关性。每天睡眠时间长期减少2小时,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有些人处于长期睡眠质量差的状态,不良的睡眠习惯可以导致血糖的波动,而血糖的不稳也会影响到睡眠的质量:

因为过高或过低的血糖都会引起大脑神经系统的异常,从而引起失眠。例如有的糖友因夜间低血糖反应而突然醒来,或夜间多梦,可能就是因为进食少、运动多、或降糖药相对过量,导致血糖低于正常值。睡前少量加餐,可减少夜间发生低血糖的概率。血糖平稳了,糖友才能睡个好觉。

另一部分糖友则与上述情况相反,这部分人群喜欢睡懒觉,其实偶尔睡个懒觉,对健康人来说没有什么问题,但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也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加重病情。

睡眠习惯与血糖波动的关系

一般来说,早晨3时到上午8时,是血糖最容易升高的时段。如果患者9时才起床,而用药方案没有随之调整,就会造成早间胰岛素与晚间胰岛素的叠加作用,可能会引起血糖不正常的波动。是血糖最容易升高的时段。如果早晨没有按时起床,没有按时服药吃饭,整个白天的血糖规律就会被彻底打乱,从而引起血糖的明显升高,增加肾脏的负担,相应地导致血糖的波动,增加对血管的伤害,也加重了病情。对于某些注射胰岛素的病人来说,睡懒觉还很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特别是使用中长效胰岛素的病人,如果早晨不起床及时吃饭,前一天晚上注射的药物还在起作用,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于年纪比较大的糖尿病病人来说,睡眠中的低血糖会导致昏迷,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病人的生命。

睡眠习惯与血糖波动的关系

应该如何保证一个良好的睡眠呢?

1、晚餐不能吃得过饱,

睡前不宜饮用茶或咖啡

等,容易引起睡眠中枢

兴奋性增强。

2、作息规律,晚上睡觉的时

间最好在10时之前,第二天早晨在6时至8时之间起床,将每天的睡眠时间保持在8小时左右。

3、保证一个良好的睡姿。

睡眠习惯与血糖波动的关系

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要平稳降糖,应从改变不良睡眠习惯入手。那些血糖不稳的糖友们,不妨改变一下睡眠习惯,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以上内容仅用于健康教育学习交流

睡眠习惯与血糖波动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