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在身边:煎饼馃子焖子赤土扣肉捞面,吃出门道才算地道天津人

非遗在身边:煎饼馃子焖子赤土扣肉捞面,吃出门道才算地道天津人

如果说天津人的传统早点必有馃子,那么天津人家宴、过年就必有一道扣肉。

煎饼馃子焖子赤土扣肉捞面,吃出门道才算地道天津人。

天津扣肉兴于民国初年,当时是可以上席的,不过是大众的八大碗席。

非遗在身边:煎饼馃子焖子赤土扣肉捞面,吃出门道才算地道天津人

细八大碗中的烧肉和粗八大碗中的元宝肉都是扣肉,扣肉也成为八大碗中较为大众化的名菜。

天津传统的扣肉一般选用上好的肋条五花肉,经过煮、炸、蒸等环节,不断脱油脱脂,最终达到咸鲜软烂、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肥而不腻,味厚浓香。后来,在传统扣肉的基础上又创制出了元宝烧肉。所谓的“元宝”,就是两个煮熟后油炸而成的金黄色的虎皮鸡蛋。将鸡蛋隐藏在扣肉下面,吃到最后露出金灿灿的元宝,以祝福财源滚滚来。

近几年天津人爱吃的“赤土扣肉”,几乎有了二厂肠子的名声。

赤土村位于张贵庄北25公里的金钟河南岸、北环线铁路南侧,于明永乐二年建村。时至今日,赤土村已不复存在,但是“赤土扣肉”传承下来了。

赤土扣肉的前身始源于清代的宫廷御膳万字扣肉,清朝灭亡后,宫廷御厨四散流落民间,此前一直秘不外传的宫廷佳肴也渐为百姓所知,并得以传承。

赤土扣肉最早的传人要追溯到100年前,当时的张友林师傅是名扬十里八乡的农村婚宴大厨,尤其是出自他手的扣肉,最早是六块扣肉,“主家,媳妇,两边各自父母,孩子没有,那时候肉少,只能给长辈,不像现在六块都得给孙子。”后来,六块方肉被改成“一字横刀”,“解放后,大伙开始有肉吃了,一大桌子好多人,六块不够分了,元宝肉就改成了一字横刀,一片一片切片,越薄越好,每人都能落上一块。”

非遗在身边:煎饼馃子焖子赤土扣肉捞面,吃出门道才算地道天津人

赤土扣肉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与现代工厂生产食品的区别是:无任何添加剂与防腐剂,采用传统的高温消毒、低温保存、传统的木柴火为蒸煮方式,选用乳下三寸一指膘五花三层猪肋肉为主料,加入独创“赵记酱香”秘制调料,还要用煮、冒、炸、切、蒸、兑等十八道工序。这样做出的扣肉,色泽鲜亮,入口溢香,肥而不腻,使人回味无穷。“肉拿来先用葱姜冒、用水煮一下,当然具体怎么操作是秘诀,然后刷色,之后再炸10分钟炸成八分熟,捞出,将肉断开成一字横刀,调料用的是咱天津酱香型口味。”选全国顶级调料,关键是配比,再结合以前“十三香”的一些老手艺,以及赵成林做厨师累积多年的悟性,才有了今天的赵成林赤土扣肉。”赵宝峰特别强调,赤土扣肉要蒸4个小时,“脱脂,将扣肉脂肪蒸掉,只剩下肥肉的纤维。”这也是赤土扣肉入口即化的原因所在,“酱香味又足,老年人特别爱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