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籍吴培森闲话“十方斋”

吴培森闲话“十方斋”

中国日报 - 生活

“弘扬中国书画之乡文化艺术,酬十方斋主远寄墨香,一壶简单清新工夫茶,笑看人生几多愁。”多么雅致的精神境界啊。这是“十方斋”主吴培森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

出身在东南沿海农村家庭的吴培森从小就有着七彩斑斓的梦,向往绿色军营和 书画艺术。 2002 年的冬季, 18 岁的他怀着对军营无比憧憬报名参军,圆了当兵报国的梦。东北的冬季和部队紧张枯燥的生活训练都是十分艰苦了,但他热情依旧,在东北沈阳军区那座军营一呆就是几个年头。站岗、训练,履行着卫国戍边的重任,多次受到部队领导的肯定与嘉奖。

诏安籍吴培森闲话“十方斋”

【十方斋斋主吴培森(右一)与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空军建设局长林茂光少将(右二)合影】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队的性质和使命决定的它只能是人生当中一段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退伍后,吴培森利用在部队所学的一技之长在上海一家大型汽车制造厂(延锋伟世通)受聘模具技术师一职,月收入 5000 多块。按理说在当今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状况下,能拥有一份安稳工作应该感到满足了。然而,面对每天简单、重复的机械化操作,他觉得这样的“安逸”太过于枯燥,不能把他最大的潜能激发出来。于是,他探寻着新的途径......

家乡福建-诏安自古以来文风炽盛,翰墨飘香,1992年就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2008年8月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家乡浓厚的文化氛围唤起他对这一块热土的向往与渴望。书画艺术陶冶人的情操,古玩艺术品亦是能透过时代工艺从而很好地了解人文历史,这些都是一般物质所不能替代的。虽然自己当不了什么书画家,但是如能从事与书画相关的装裱业,经营书画艺术、收藏品也为传统工艺的传承,推动书画艺术的发展尽一份心力。一个念头闪现在吴培森脑海里,他决定开一家书画装裱兼古玩艺术品店。而他的想法却遭到家人的反对,因为装裱业、古玩都与他所擅长的模具技术风马不相及,开字画装裱古玩店意味着他多年的模具技术将丢弃。天生就富创意,勇于挑战的他凭着一份执着辞了职,回到诏安拜师学习装裱工艺。

为了学好装裱,吴培森耐心地向师傅请教,反复揣摩,力求在熟知的状态下善用,以求达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

店名曰 “十方斋”,意为集十方装裱精湛于一室。他由于技艺过关以及诚信经营,开业后生意兴旺,业务不断。这是对他的付出给予最好的回报。他说虽是累了点,却是快乐的。因为这是他的喜好。在“十方斋”,他每天都有饱满的精神与劲头,脸上总是洋溢着春风般的笑容。目前,他主要是从事传统字画、油画、十字绣、婚纱照等业务,同时配制各式实木、红木复杂框艺,也经营名家字画以及艺术、民俗收藏品。

诏安籍吴培森闲话“十方斋”

【吴培森与中国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书协理事、中国美协会员沈一丹(右一)合影】“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品茗赏墨,品赏书画、感悟生活、回味无穷。”走进“十方斋” ,不仅能欣赏到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国家一级美术师刘艺东、陈敬国等先生的佳作,还能一睹本地知名书画家的艺术精品。如果不想谈生意,也能感受“十方斋”的艺术气氛,店主自然以诚相迎。“经营商多以盈利为目的”,吴培森以为:盈利固然重要,但能为书画从业同行及书画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空间,他亦很乐意。因此,常见他和朋友们品茶聊天,聊书画、谈装裱、叙人生 ......

吴培森在事业和生活中信奉这样两条:一是看准的道就坚持走下去,再就是助于人而不轻易去求于人。平时他也很喜欢看书,他说看书的习惯是在部队养成的。在书里,他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宽容待人、容人之短、容人之长、容人之过、容人之功、容人个性,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要与有思想的人交友,多学习,最大限度地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完善自己。因为这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道德修养。只有自身不断完善,才会有更多的自信。他“诡秘”地说,在盛世文化的大背景下,虽然目前全县从事文化商品的店家众多,但是一切都是以人为本的,经营首先就是经营自己,带着真诚、感恩、将心比心地处处为顾客着想,这才能够立足在这片文化之林。他有信心把“十方斋”做到同行之首。问他何以敢“口出狂言”,他拍了拍胸脯笑着说:因为年轻,一切皆有可能。

大凡创业成功者,除了必定的知识技能,自信是离不了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吴培森的“十方斋”一定能够做成书画收藏、装裱界的文化品牌。 (沈少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