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证明会玩耍的孩子更有创造力,而你还在要求孩子听话?

科学证明会玩耍的孩子更有创造力,而你还在要求孩子听话?

我家孩子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啊?

有没有在课堂上玩呀?

这样的对话常发生在家长和老师之间,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了。不能说话不能乱动不能玩的课堂,对很多孩子来说是创造力丢失的开始地。

科学证明会玩耍的孩子更有创造力,而你还在要求孩子听话?

冰心说:

“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

美国儿科学会研究表明,

“自由玩耍会让孩子受益无穷”。

老外说:

“玩是孩子们的权力,会玩的孩子更有创造力”。

老外的孩子不必在课堂上hold住自己做个“三好学生”,外国学校的课堂有什么秘诀,我们的课堂能从中学到什么呢?

科学证明会玩耍的孩子更有创造力,而你还在要求孩子听话?

加拿大:教室的设计是按照玩的主题划分的

科学证明会玩耍的孩子更有创造力,而你还在要求孩子听话?

小学老师的工作之一是在孩子们玩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等孩子们的答案。在孩子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们方向性的指导。在孩子们发生争执的时候,帮助他们理清关系,做出原谅和道歉。

学前班的孩子们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是户外活动和室内的Free play,有字母学习,没有数学,没有所谓绘画课,只是让孩子们自由动笔。没有家长怀疑孩子们是否玩得太多,因为人人都知道:玩是孩子们的权力。

创造力是内在的,玩的过程可以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又锻炼协作、沟通能力。不如仔细想想,我们的孩子还有多少时间是在和同伴一起玩耍?

科学证明会玩耍的孩子更有创造力,而你还在要求孩子听话?

德国:幼儿园是建在森林里的

科学证明会玩耍的孩子更有创造力,而你还在要求孩子听话?

德国有超过1500所幼儿园是建在森林里的,为了避免“自然缺失症”,德国从幼儿教育时期就开始了自然教育,森林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几乎整天都在森林里爬树、玩泥巴、踩水坑,用树枝做工具。

森林幼儿园中的玩具很少,因为孩子们能在大自然中发现玩具。森林中有四季,有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但老师也很少“带领”着孩子去观察,因为他们相信,只要把孩子放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自然会去发现,老师只负责适时解释和引导。

科学证明会玩耍的孩子更有创造力,而你还在要求孩子听话?

如果说德国是把孩子放进自然里,那日本就是把自然搬到了课堂上。日本保育园里的每个班级都以不同的植物命名,小朋友会一起饲养小动物,通常会有乌龟、鸭子、热带鱼等。很多时候,这些动物就是老师上课的助教,和这样特殊的好朋友一起上课,你以为孩子们会分心,但实际上相反,他们的注意力特别集中。

科学证明会玩耍的孩子更有创造力,而你还在要求孩子听话?

孩子们喜欢动物的情结与生俱来,和小动物的从小接触,不仅让孩子热爱自然,长大了也不会对这个世界无动于衷。

国内也有各种自然教育机构,通常只在周末开课,而且需要父母陪同。多数父母没有既没有耐心跟孩子一起玩泥巴,也没有信心让孩子玩着长大,培训班是最简单的选择,提早学习知识和纪律看似无错,是否扼杀了一个有想象力的天才,他们是没有思考的。

科学证明会玩耍的孩子更有创造力,而你还在要求孩子听话?

美国:偏爱“走出去的课堂”

如果说中国是岿然不动的“扎根式学习”,那么美国人更偏爱“走出去的课堂”。

科学证明会玩耍的孩子更有创造力,而你还在要求孩子听话?

美国各个阶段的学校都设有自然教育课程,在小升初前,所有的孩子都要参加自然课堂。有的学校一个月能有好几次野外考察,考察的目的地五花八门,有图书馆、博物馆、农场、公园、森林、高山。

在博物馆里上历史课、艺术课,在科技馆里上物理课、化学课,在农场里、动物园里上动物课、植物课,在野外生存里锻炼体魄。特别是野外生存训练,风雨无阻,营地的教官会教孩子们如何在雨天取火,如何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靠吃植物、昆虫、动物而生。

你会担心,“那么小的孩子怎么面对这么恶劣的环境?在外面心都玩野了,怎么回归课堂?”

据调查,参加过教育式旅行的成年人中,89%的受访者表示,教育旅行使他们更加好奇,更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并且对学习(无论校内还是校外)更感兴趣。

“玩”并没有中国家长想象得那么可怕,在很多国家,“玩”就是学习本身。我们限制孩子玩,限制他们做这个年龄该做的事,是不是因为我们自己太焦虑了呢?

科学证明会玩耍的孩子更有创造力,而你还在要求孩子听话?

你家孩子分得清油菜和白菜吗?你家孩子知道稻苗长什么样吗?你家孩子认识螳螂和小蚂蚱吗?你家孩子会养ta喜欢的虫虫吗?许多家长可能认为,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殊不知,孩子对自然的无知,后果很严重,甚至会导致“自然冷漠症”。

如果喜欢,就分享到朋友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