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下降怎麼辦?

听力下降怎么办?

听力下降怎么办?​ 耳朵聽力不好後,你是否問過醫生這樣的問題“吃藥能恢復聽力嗎?” “做手術可以治療聽力損失嗎?”事實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些耳朵疾病導致的聽力下降可以通過局部用藥或口服抗生素來消除病因,達到恢復聽力。例如分泌性中耳炎,在急性發作期,可選用青黴素類、紅黴素等抗生素,或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消炎消腫。 有些則可以通過耳科手術來清除病灶,改善或恢復聽力。 有哪些耳科手術可以治療聽力損失?這裡列舉常見的兩個。1. 中耳置管術分泌性中耳炎導致的耳部積液,通常會導致暫時的傳導性聽力損失,也就是耳朵裡的分泌物會阻擋聲音往裡傳導的通路,使得聲音聽起來小了。若分泌性中耳炎病情較長,用藥或反覆鼓膜穿刺術後,仍反覆發作不愈,可以通過中耳置管術,也叫鼓膜置管術。在鼓膜上“開個口子”“插根管子,將無法排出的積液從耳部引出,打通聲音傳導通路,並緩解滿耳朵的積液給鼓膜增加的壓力,從而改善聽力下降。2. 鐙骨手術除了是耳朵裡的分泌物擋住了聲音的去路,還可能是中耳裡的聽小骨出現功能障礙,無法將聲音繼續往裡傳。這種耳朵毛病也是一種傳導性聽力損失。耳硬化症就是一種常見的聽小骨功能障礙,它是由於中耳聽小骨的鐙骨底板出現了骨質增生,引起鐙骨固定,沒辦法讓聲音往裡傳,導致聽力下降。鐙骨切除術是根據病情,將鐙骨進行部分或全部切除,然後安裝人工鐙骨,以維持聽小骨的傳音作用,從而治療鐙骨固定帶來的聽力下降。除了上面的兩個耳科手術,針對複雜的化膿性中耳炎,根據不同的病症分類,常見的耳科手術還有諸如乳突切除術、鼓室成行術、聽骨鏈重建術等。這些耳科手術都是針對不同的傳導性聽力損失,掃除聲音在傳導過程中的障礙物,例如擋住傳播時的積液、膿液、肉芽組織,阻礙振動時的骨頭固定,可謂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消病灶,控感染。但是,有些聽力損失卻不是藥物、手術可以治療的,而是國際公認的沒得“治”?!為什麼有些聽損沒得“治”當耳朵不是“表皮”壞了,即外耳或中耳有病變導致的傳導性聽力損失,而是“壞”到了“裡子”的內耳,或是更裡面的聽神經和聽覺中樞壞了,即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那就是國際公認的沒得“治”。因為內耳裡的聽毛細胞,或聽神經,或聽覺中樞壞了,不像我們身體的皮膚細胞會自我修復地癒合、結痂、長疤,而是不可逆的壞下去。這是由我們哺乳動物耳朵的本質決定的——不能自發生成新的聽毛細胞,從而使人耳沒法自覺修復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 沒得“治”的聽損怎麼辦?那麼,不可逆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可以通過哪些方法改善?1. 修復聽毛細胞一直以來,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都在不斷探究治療聽力損失的方法。例如有研究人員在海葵中發現某些蛋白質能恢復小鼠受損的聽毛細胞;例如通過體外培養小鼠耳蝸發育生長因子來調節細胞生長;例如發現腸道幹細胞和耳蝸細胞間存在相似性,以尋求治療聽力損失的新方法……然而,不斷突破的研究進展目前還只停留在小鼠等實驗室階段,具體要應用到人類身上,可能是幾年,也可能是幾十年,需要經過漫長的臨床實驗和藥物批准等過程,目前還有待更深入的研究。2. 助聽裝置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通常是由於身體自然老化、長期高強度噪聲、耳毒性藥物、遺傳等原因導致。雖是永久性的聽力損失不可“治癒”,但國際上公認,患者可以通過助聽器、人工耳蝸等助聽裝置來放大聲音,提高聽力,改善交流。所以,耳朵聽力不好,根據具體情況,有些可用藥,有些需行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