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王朝,历史欠它一个正确的评价(上)

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得到的历史常识之一便是,尧舜禹都是“禅让”得位的。

然而,一个如此美妙的政治模式却因为大禹和他的儿子启戛然而止,中国进入了“家天下”模式。

由此,很容易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尧和舜都是有德之人,大禹和启相对来说德行品质比较差。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启和夏朝?

这个王朝,历史欠它一个正确的评价(上)

还是先从尧舜禹的“禅让”说起吧。

尧是怎么即位的,《竹书纪年》中没有什么记载。

而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说法,也是通过“禅让”模式得到的。

尧的帝位是从亲哥哥帝挚那里得到的,因为尧的亲哥哥帝挚没什么能耐,所以,在帝位上待了十年后,就让位给弟弟尧了。

这个王朝,历史欠它一个正确的评价(上)

但是,就算帝挚没什么大的成就,但也没有犯什么过错,作为德行这么好的弟弟,为什么不可以像周公辅政那样辅佐哥哥,而非要取而代之?还是在人家已经干了十年的情况下?所以,太史公的这个记载的可信度几乎为零。

不知为什么,此刻突然联想到了“烛影斧声”。

这个王朝,历史欠它一个正确的评价(上)

再来看尧“禅让”给舜的真相。

《竹书纪年》:“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在权力斗争时,德是个什么东西?实力是关键,没有实力,谈不上德不德的。有实力你不打,这叫德。没实力,你根本就没有资格谈论德不德的。

舜强行把尧的位子夺了,没什么由头,便说,老家伙,你德衰了。

这个王朝,历史欠它一个正确的评价(上)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

舜把尧囚禁起来,并且把尧的儿子丹朱控制起来,防止他们父子相见。而且,执行流放丹朱命令的,还是尧当初的老部下,周人的祖先“稷”。

舜和稷相勾结,夺取了尧的帝位,而且,赶走了尧的儿子丹朱。

这个王朝,历史欠它一个正确的评价(上)

大禹获取帝位的方式应该和舜差不多。

《韩非子·说疑》: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对于夏朝来说,大禹可以算是奠基者,但个人认为,真正的开创者应该是启。

大禹死后,一个叫益的部落首领打算效仿舜,和大禹的儿子启争夺帝位(也就是方国盟主)。

这个王朝,历史欠它一个正确的评价(上)

在对抗中,大禹的儿子启杀死了益,从而成功地完成了帝位的子承父业。

其实,按照尧舜禹继位的过程看,如果启没有那么做,那么,被杀或者被流放的就是启本人了。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启对帝位的成功捍卫以及随后的巩固和改革,那么,夏王朝也就无从谈起了。

夏朝没有,并不意味着人民安定,战乱和杀戮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出现了一个像启一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