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过敏季来临!协和专家为您支招对付它!

春天过敏季来临!协和专家为您支招对付它!

春天真的来了!

眼看着树木一夜之间变绿,感受着气温一下子窜升,体会着从穿羽绒服秒变穿短袖的酸爽....

当然还有,季节性过敏也猝不及防地找上门...

春天过敏季来临!协和专家为您支招对付它!

树木花粉才是过敏元凶!

每年的三月中下旬至五月中下旬,是北京花粉的第一个高峰期。大家都知道这时容易花粉过敏,但总觉得是花团锦簇造成的,因此往往看到花都躲着走。

但其主角往往都是并不起眼的树木。

圆柏长年不凋,却没人注意春天时圆柏会悄悄开花,并会散播花粉,“常见的致敏花粉有桦树、柏树、臭椿树、梧桐树、白蜡树花粉等。”

春天过敏季来临!协和专家为您支招对付它!

人们都认为春天花团锦簇是造成人花粉过敏的原因,却没想到这些默默生长的树,才是让人咳嗽、打喷嚏、流清鼻涕、眼耳痒的元凶。

北京的许多单位如高校、机关、寺庙等种植了很多柏树,因此,根据对空气中花粉含量的监测情况来看,空气中柏树花粉含量最高可达2000粒以上。

等过了柏树花粉的“危险期”,接踵而至的将是桦树、白蜡树、臭椿树、梧桐树花粉可能造成的过敏反应,它们将在5月增多。“华北、西北、东北等寒冷地区多种植、生长桦树。其他树种在南北方均有。”

别把过敏误认为感冒!

尹佳介绍,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造成过敏患者增多的原因。“春季来看过敏的话,就会被高度怀疑为花粉过敏。春季过敏性鼻炎、咳嗽的发病率更高些。其他季节来看药物过敏、哮喘、荨麻疹的比较多。”

春天过敏季来临!协和专家为您支招对付它!

不管是花还是树,这种春季发生的“花粉过敏”,一般很少出现哮喘症状。多表现为流清鼻涕、打喷嚏的过敏性鼻炎和眼睛发痒、眼帘红肿的过敏性结膜炎,以及皮肤、口腔上颚处的奇痒,皮肤出现风疹块或湿疹等皮疹。这样的过敏,持续时间较短。

春季时,有人往往会得“桃花癣”,但“并不是所有的春季皮疹都是过敏性反应,有时候仅仅是各种环境因素的刺激,刺激皮肤发生皮疹,在很多情况下,刺激并不是过敏反应。”尹佳说。

青壮年是花粉过敏集中人群

花粉过敏的高峰年龄集中在青壮年时期。尹佳说,花粉症的发病高峰年龄在15-45岁的青壮年阶段。5岁以下的儿童,因为花粉造成过敏性鼻炎的并不多,五十岁后的新发病例也比较少。“3岁以下的儿童更容易出现食物过敏和湿疹,但很少发生吸入性过敏。小儿食物过敏比吸入过敏更常见的原因是小儿消化系统免疫屏障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屏障完善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尹佳说。

花粉过敏并非一蹴而就。“致敏本身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对花粉过敏,人们也至少需要经过1-2个花粉季节以上才会过敏,所以(很少有)五岁以下儿童发生花粉过敏比较少,最小的花粉症患儿可以在3岁时发病。出游时,如果吃的是平时没吃过、没接触过的东西,一般也不会过敏,需要反复刺激才会出现过敏反应。”尹佳说。

有过敏史的人春游要注意防护!

除了花粉造成的皮肤过敏外,空气污染严重会加重过敏——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可以吸附花粉,使得花粉停留在空气中的时间更长,而尘土弥漫的地方对人体造成的是非特异性刺激。

对于即将出游的人们来说,为了避免赏花、采摘时花粉飘到皮肤上,建议有过敏史的人,出游时穿长衣衫,可以戴口罩。“花粉过敏的患者,可以戴12层以上的口罩、一次性口罩或N95口罩,对隔绝过敏原有一定作用。”王良录说,但他建议本身对花粉过敏的人,这段花粉浓度高的时期在家当宅男宅女。

春季是过敏高发时节。而空气污染及不良天气条件也存在加重花粉过敏的可能,空气中本身有一些悬浮颗粒等也是过敏原,并且增加了花粉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人们吸入的几率会随之增大。

对于查清过敏原的方法,最直接有效的就是用过敏原制剂。

春天过敏季来临!协和专家为您支招对付它!

皮肤点刺试验是在手臂上直接滴一些过敏原制剂,每滴0.1毫升,间隔1.5厘米,然后用特殊的针轻刺让液体浸润的皮肤,不能刺出血,观测是否出现风团和红晕来判断过敏源。


比如一个孩子通过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后,结果为多种“过敏原阳性”,依据检测结果,这个孩子长期忌食多种蛋白类食物,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甚至造成低体重和发育迟缓。


而事实上,上述“阳性过敏原”在经规范的吸入性及食物过敏原皮肤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后,均被证实阴性或微弱阳性(1级),根本无需忌食。

春天过敏季来临!协和专家为您支招对付它!

如果有过敏性鼻炎,如何预防发作?

尹佳介绍,对于一些有过敏病史尤其是对花粉过敏的患者,可以在花粉季开始前一周就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这种激素见效较慢,等到花粉满天飞时,药物刚好起效。

很多人对于鼻喷激素的小误解

有些患者一听是激素就很抵触,其实这种药在国内外对患有鼻炎的儿童进行过实验,连续喷数月都没有发现明显副作用,所以花粉季节连续使用3个月是安全的。

春天过敏季来临!协和专家为您支招对付它!

而对于过敏的初级预防,能做的就是“从娃娃抓起”。虽然过敏不是遗传性疾病,但一般来说,父母有一方患有过敏性疾病的,子女患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约为30%,父母双方都患有过敏性疾病的,子女患过敏性疾病的可能则高达50%以上。

因此,易感人群的孩子出生后要多接触大自然,可以和宠物一起长大,家中要少用消毒液等,成长过程中还要尽量避免频繁使用抗生素。

采写:张秀兰/lynn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