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京城的驢肉火燒,到底有沒有補腎壯陽的功效?

享譽京城的驢肉火燒,到底有沒有補腎壯陽的功效?

文章摘自巴陵的新書《食全酒美》,建議看到最後哦

在廣闊的冀中平原上,有一種饃類美食非常誘惑我這位食客,那就是享譽京城的驢肉火燒。當我來往於北京與保定之間時,常用它來作為路途充飢的食物。保定人卻把它列為保定四寶之一,即與鐵球、麵醬、春不老同譽。

保定是冀菜的發源地,各色美食資源非常豐富。我走在保定的街頭,驢肉火燒的小吃攤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招引我的眼球。我熟知的知名火燒店有袁家、永茂、老驢頭、好滋味等,為時下流行的連鎖店,分店開到了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等周邊城市。

在保定徐水縣漕河地區,驢肉火燒的歷史非常悠久,那裡的老百姓習慣於把熟驢肉夾在火燒裡吃,火燒口感酥脆,驢肉肥而不膩,回味醇厚,極其抗餓。

火燒是種常見的北方面食,由死麵做成,在餅鐺裡烙熟,再架在灶頭裡烘烤,外焦裡嫩,別具風味;廚師趁熱將火燒劈成兩半,把熱騰騰的熟驢肉加到饃裡,有廚師為了提味,還要在驢肉里加驢板腸,那樣吃起來別有一番滋味,嚼著更勁道。還有用肉湯加澱粉熬製的燜子,夾在火燒裡吃。保定當地人喜歡吃燜子,他們特別愛吃定州人做的燜子,說那樣吃最為美味。

驢肉是低脂肪、高蛋白肉食,其蛋白質遠遠高於豬牛羊肉,鈣磷鐵的含量也相對較高。《本草綱目》載,驢肉性溫,具有補氣養血、益精壯陽、滋陰補腎、利肺作用,對止煩、安神、清腦有獨到療效,驢骨熬湯可以治糖尿病等。驢心、肝、腰、肉、肚、腸、耳、尾、口條、蹄筋、骨髓均口味清香、脆而柔嫩,可健脾胃、補肝腎、固精填髓、補血益氣,護膚養顏。孕婦、脾胃虛寒、慢性腸炎、腹瀉者不宜食用驢肉。

北方俗話說“天上的龍肉,地下的驢肉”,驢肉被作為人間美味中的至味,被廣大食客所惦記和食用。

享譽京城的驢肉火燒,到底有沒有補腎壯陽的功效?

保定驢肉火燒對驢肉的選擇極為嚴格,以驢臉部的肉精細加工而成,這肉細嫩紅潤、口感勁道、肥而不膩、又香又濃、沒有羶味,稍有肥膩,配上剛出爐的火燒,外面黃脆、裡面柔軟,吃起來回味無窮。火燒適宜於現吃,剛出爐的火燒最好吃,放的時間長了面變得太瓷實。

驢肉油多,火燒不吸油,容易把油汪出來。火燒太厚太大,女孩很難吃完一個完整的,常把驢肉吃完了,剩下半個火燒沒動。

明惠帝建文元年,朱棣起兵謀反,殺到保定徐水漕河一帶,打了敗仗,只得忍飢挨餓。軍士效仿古人殺馬解飢,殺了不少戰馬。馬肉纖維粗,士兵飢不擇食,把馬肉夾在火燒裡吃,覺得味道不錯。當地老百姓沿習此法,製作了民間的馬肉火燒。

不久,中原政權與蒙古人發生戰爭,馬成了戰略物資,老百姓只好殺太行驢,用當地的驢肉替代馬肉。驢肉纖維細膩,純瘦不肥,老百姓吃了覺得味道比馬肉好,就定下了用驢肉夾火燒,才有了今天的驢肉火燒。

河北地區有兩個驢種,一種是沿海一帶的渤海驢,一種是山區和平原地帶的太行驢。保定出產的是太行驢,生長在冀中平原的山區、丘陵地帶,哪裡水草肥美,驢肉細嫩。

明清之際,漕河地區曾有兩大幫派勢力,即漕幫和鹽幫,漕幫把持漕河運輸,影響京畿民生;鹽幫以販賣私鹽為主,運輸上依賴漕幫,兩派因為利益發生爭鬥,鹽幫改水運為陸運,新的交通工具是太行驢,漕幫心懷仇恨,多次襲擊鹽幫的運鹽隊,獲勝時繳獲大量毛驢,用戰利品製作他們的主食驢肉火燒,並用來充當乾糧帶到船上吃和販賣到周邊地區,從此驢肉火燒沿著京杭大運河擴散開來,直接進入北京。

享譽京城的驢肉火燒,到底有沒有補腎壯陽的功效?

驢肉火燒的味道取決於驢肉和火燒的味道,驢肉用陳年老湯加秘製佐料,大鍋燉制而成,味道最佳。但是必須掌握好燉驢肉的火候,否則老了嚼不爛,容易塞牙縫。鹹淡適宜,才不影響驢肉香味的散發,過鹹會影響口味,香味很少,稍帶苦味。

吃驢肉,根據每個人的口味可以選擇驢肉的不同部位,肋板比較受食客歡迎,夾火燒的時候放點肥驢肉,會更香。和麵決定火燒的口感,放水多則面軟,放水少則面硬。製劑用驢油,不宜用植物油或其他油。把面劑放平底鐺內,用木模打壓面劑,使之成型,撐住個兒再打壓一次,活不能太急。火燒熟到百分之八十五,用叉子夾著放入火爐裡燒烤,讓它受熱均勻,火燒會更加圓鼓、更加脆、更加香,表面變成金黃色,即上乘火燒。

根據食客口味,在驢肉中加青辣椒,減少驢肉的油膩感。驢肉要剁碎,放在菜墩上,成圓形,四周高中心凹,驢肉、青辣椒、驢板腸一起剁,剁成一釐米的丁壯,剁好夾進火燒中,澆驢肉湯,更香更醇。

驢肉火燒要趁熱吃,熱火燒才能把肥肉烤化,讓香味滲透到肉裡、火燒上,酥脆的火燒咬在嘴裡,滲出鮮美的驢肉香氣,慢慢細嚼,驢肉的鮮嫩、火燒的香脆一齊湧出來,瀰漫口腔,回味悠長。


親,你吃過這個驢肉火燒嗎?你還喜歡哪些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