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講故事有多重要?你的孩子和成功也許就差一個故事

學會講故事,會成為孩子與世界聯繫的重要方式。

故事力的本質是情感化的情境,具有強大的情感衝擊力,與邏輯和辯論相比,大多數人更願意接受故事。

良好故事力的形成不僅可以增加孩子的社交價值,更容易深入他人的內心。

1

當一個講四川話的奶奶遇上一個講普通話的娃,輔助語言就成了最好的方式。

陌陌媽媽說,因為自己和爸爸最近的工作壓力都很大,只好把四川老家的奶奶接來照顧孩子。

老人一輩子都在說方言,普通話能力幾乎為0,而孩子從小就是在北京長大,很少回老家,更是聽不懂四川話。

上週陌陌跟奶奶獨自在家的時候,把膝蓋不小心摔破了,平時活潑開朗的孩子一下子就情緒失控了。

不停的哭喊著:“媽媽,媽媽,打電話。”

奶奶看見孩子摔傷了也很著急,趕忙給媽媽打了電話後跟陌陌說,已經給媽媽打了電話了。

但是此時的陌陌由於疼痛和語言障礙,根本聽不進去奶奶在說什麼,

最後奶奶實在沒有辦法,就開始拿起小電話假裝在給爸爸媽媽打電話,然後拿起布娃娃給它包紮、醫治,

最後陌陌似乎看懂了奶奶在做什麼,逐漸平復了心情,等到媽媽回來的時候,發現祖孫兩個人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融洽。

學會講故事有多重要?你的孩子和成功也許就差一個故事

成年人與孩子的語言模式存在著巨大差異,對於孩子來說,尤其是在遇到溝通障礙時,玩具、圖片、樹枝、花草等都將成為他們的輔助語言。

在培養孩子故事力的過程中,尊重孩子的語言模式可以讓孩子更好的理解你的敘述,清楚自己所處的環境。

2

會講故事,是孩子眼中的很厲害。

米朵一天從幼兒園回來之後突然對“媽媽,媽媽,我決定以後要跟滿滿做好朋友了。”

米朵媽媽很詫異的問:“為什麼啊?”

米朵說:“滿滿好厲害的,她會講好多好多的故事,還知道好多好多的事情。”

後來在家長群裡聊天之後才知道,原來滿滿媽媽從小就開始培養滿滿自己講故事。

有時候是複述繪本,有時候是講動畫片裡的劇情,甚至有的時候還會自己編出新故事。

也許對成人來說,那些故事的劇情有些老套,甚至大部分的結局都是大灰狼被打跑了之類的。

學會講故事有多重要?你的孩子和成功也許就差一個故事

然而對於孩子來說,這樣會講故事的小朋友就是厲害的小朋友。

講故事可以更好的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快的尋找到共同點所在,達成所謂共情。

通過講述故事的過程,孩子可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增加社交價值,無形的拓展自己的人際關係。

3

故事可以更好、更快的獲得共情。

可樂今天回家之後,就表現的很不開心。

爸爸下班回來看見了之後,就問可樂為什麼。

可樂說:“今天在幼兒園大家都會扔球,就我扔的不遠。”

爸爸這個時候問:“你知道爸爸每天上班都要做什麼嗎?。”

可樂說:“不知道。”

爸爸說:“爸爸每天上班都要畫很多很多的圖,但是爸爸今天畫的出了一點錯,所以對方很不滿意,也說了爸爸一頓。”

可樂趕忙問:“爸爸爸爸,你要畫什麼圖啊,那你要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爸爸說:“當然是要找到錯誤的地方,然後改掉它,然後就會變成正確的啦。”

這個時候可樂說:“爸爸我也要找到自己錯誤的地方,那一會你教我扔球好不好。”

學會講故事有多重要?你的孩子和成功也許就差一個故事

當孩子出現困惑、問題時,一味的說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通過故事,孩子可以更快的得到情感共鳴,甚至自己找到問題的所在,從而迅速的解決所面臨的困惑與問題。

當父母講述自己的故事時,孩子會從故事中感受到相同的經歷,並且從相同的經歷中尋找到共情,感受到父母的認可,而這些也將成為良好親子關係構建的基礎。

2

講故事需要的不只是邏輯還有更多的想象。

今天布丁回家就跟媽媽說,“媽媽,我今天背《贈汪倫》得了一朵小紅花。”

其實就在昨天,布丁還完全背不下來這首詩,就在媽媽和布丁都已經開始焦躁的時候,

媽媽開始另闢蹊徑,帶著布丁開始畫畫。

她先是畫了一條河、一艘船和一個人,然後又畫了地平線和另外一個人還有一些音符,最後又畫了一些桃花。

畫面明顯激起了布丁的興致,開始對著那副畫斷斷續續的讀著《贈汪倫》。

自己可以完整的敘述之後,布丁開始拿著畫去教爸爸、教爺爺。

最後即便沒有提示、沒有畫面,布丁也對這首詩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對於布丁來說,背誦整首故事屬於她的邏輯思維,而當媽媽開始使用圖畫教學時,無形的利用到了她右腦的圖片記憶,極大的提高了她的記憶進程。

學會講故事有多重要?你的孩子和成功也許就差一個故事

其實大部分孩子的記憶方式都是依靠左腦來進行邏輯記憶,然而對於他們來說,採用圖片式記憶的右腦同樣擁有強大的記憶功能與空間。

而布丁在對爸爸和其他家人複述的過程中,所進行的語言組織與講述,也是自身想象力與邏輯力結合的一個過程。

所以說良好故事力的培養需要的孩子左右腦的同時運用,將邏輯思維與藝術思維完美結合,最終實現左右腦的均衡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