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人才港灣——寫在“長沙人才政策22條”頒佈一週年

人才是一座城市創新發展的力量源泉。

在“長沙人才政策22條”出臺一週年之際,6月24日,長沙市政府與香港內地學生聯合總會締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為兩地發展建立長效的科技與人才交流機制。一年來,長沙引才的渠道暢了,愛才氛圍濃了,聚才效應凸顯。

人才引進一路綠燈

2017年,長沙經濟總量邁入“萬億俱樂部”,躍居省會城市第6位。立足新起點,既需要大量人才為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撐,也為吸納人才打下堅實的產業基礎。

2017年6月21日,“長沙人才政策22條”應運而生;同年8月21日,長沙17家人才服務窗口全面運行,並啟動了高校畢業生“零門檻”落戶,發放租房和生活補貼等配套政策。10月20日,“長沙人才政策22條”配套細則(辦法)全部出臺,形成了長沙歷史上最全的人才政策體系……

政策綠燈的點亮,聯通了業務受理,提高了服務效率,平均3分鐘“零差錯”辦理一項業務;辦理落戶由曾經10個工作日縮短到5分鐘;申領人才政策社保卡,一個月內便能享受待遇;多頭業務優化為“只進一張門、只跑一趟路”;下載長沙人才APP註冊綁定後,電子綠卡能便捷享受出入境、海關、購房、醫保、子女入學、機場、高鐵等系列便捷服務,人才引進一路綠燈。

院士、專家為人才政策代言

長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楚漢名城,這裡人才薈萃,擁有58所高等院校,60名兩院院士,120多個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多年來,長沙先後實施了“引進國際高端人才三年行動計劃”“引進緊缺急需和戰略型人才計劃”等配套政策,對人才的重視由來已久。

為了致力於構建全方位、全週期人才服務體系,讓尊重人才、重視人才成為省會的一種城市品格和社會風尚,2017年12月19日,長沙聘請了袁隆平、黃伯雲、周宏灝、鄭健龍、盧光琇等13位院士、專家為長沙人才政策代言人,樹立了新時代“城市偶像”。

胡斌,2007年“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兩度成為“兩院院士”候選人,他曾猶豫是否全職來長沙發展。長沙經開區積極主動上門介紹省市人才政策,胡斌充分感受到了湖湘大地對人才的求賢若渴。2017年7月,不僅胡斌來了,他更帶了18人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核心設計團隊,加入到長沙如火如荼的建設中。

截至目前,長沙分類認定207名首批高層次人才併發放人才綠卡,為838名留學歸國人員和2.3萬高校畢業生髮放了住房、生活補貼等。

去年近10萬人才長沙“安家”

在美國的舊金山、紐約,在英國的曼徹斯特,在法國巴黎,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長沙把攬才的橄欖枝伸到了歐美,為海外人才迴歸搭建了“直通車”。

2017年末,長沙常住人口比上年增長27.29萬人,居全國城市第四位。從去年8月21日到今年6月上旬,全市辦理全日制本科以上高校畢業生落戶53167人,遠超前十年總和。2017年長沙總計從市外遷入18.1萬人,其中擁有大中專以上學歷的近10萬人,比2016年增加近5萬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馬里奧·莫利納、法國科學院院士皮埃爾·索維奇等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大批高層次人才紛紛集聚於長沙,省會人才結構優化步伐明顯加快。

人才政策22條實施以來,長沙新獲批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雙創”示範基地。新認定17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組建19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大創新載體持續加強。

留法博士範驍夫婦,就是在人才政策鼓勵和支持下,勇闖創新創業浪潮的實踐者,他說:“我處處感受到了長沙對人才的尊重,我們定將發揮所長,為這座城市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