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迷霧(一):劉備登基稱帝,對漢獻帝來說會是一種解脫嗎

我想漢獻帝應該會如釋重負,覺得終於解脫了吧。

漢獻帝其實是個很聰明的人,如果不是漢朝氣數已盡,他應該會是個好皇帝。董卓之亂時,漢獻帝劉協才九歲,還只是陳留王,但面對殺氣騰騰的董卓卻沒有半分害怕,能把事情的經過條理清楚完整的和董卓說清楚,比被嚇得語無倫次的劉辯強多了。《獻帝紀》“卓與帝語,語不可了。乃更與陳留王語,問禍亂由起;王答,自初至終,無所遺失。卓大喜,乃有廢立意”

三國迷霧(一):劉備登基稱帝,對漢獻帝來說會是一種解脫嗎

漢獻帝登基稱帝后,先是被董卓控制,身不由已,董卓死後又被李傕、郭汜控制,最慘的時候以腐肉為食,飽經磨難。《獻帝起居注》曰“帝求米五斛、牛骨五具以賜左右,傕曰:朝上飯,何用米為?,乃與腐牛骨,皆臭不可食”。亂兵洶洶,漢獻帝皇帝的身份沒有給他帶來高貴的權威,反而成為亂兵利用的工具。在亂兵爭奪下,漢獻帝幾次在亂兵之中易手,名為皇帝,實為俘虜,流離失所,朝不保夕。

三國迷霧(一):劉備登基稱帝,對漢獻帝來說會是一種解脫嗎

即使在這樣的處境下,漢獻帝也沒有放棄中興漢室的努力,屢次勸勉群臣,在他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履行著皇帝應盡的義務。公元194年,三輔大旱,長達數月,《後漢書獻帝紀》記載“帝避正殿請雨,遣使者洗囚徒”“是時人相食啖,白骨委積”。漢獻帝讓御史侯汶開倉放米,給災民煮粥,但每天死的人沒有減少,漢獻帝懷疑有人弄虛作假,就親自去檢查施粥情況,果然發現有問題,於是處罰了侯汶,尚書令以上的人都因此上書請罪,“自是之後,多得全濟”。

被曹操迎往許昌後,曹操為了重新樹立天子權威,以便於挾天子令諸侯,對漢獻帝保持了表面上的尊重,漢獻帝終於過上了正常點的生活。那時曹操勢力比較弱小,漢獻帝身邊還有不少忠心於漢室的大臣。漢獻帝雖然表面上和曹操和睦相處,暗地裡卻做了很多工作,意圖除掉曹操奪回權力。他籠絡了很多不滿曹操擅權的朝臣,對劉備也是積極拉攏,然後密授劉備、董承衣帶詔,讓他們伺機誅殺曹操。可惜事機不密“五年春正月,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服、越騎校尉種輯受密詔誅曹操,事洩。壬午,曹操殺董承等,夷三族”。

三國迷霧(一):劉備登基稱帝,對漢獻帝來說會是一種解脫嗎

衣帶詔事件對漢獻帝是個沉重的打擊,忠於漢室的朝廷大臣基本上被牽連斬殺乾淨,漢獻帝的中興漢室的希望更加渺茫了。在這之後,曹操平袁紹、滅劉表,勢力越來越大,威望也越來越高,朝中已經沒有敢反抗曹操的人了,漢獻帝也變得心灰意冷。

中興漢室是漢獻帝的志向,也是他登基時起就揹負的責任,他不是昏君,但天下大勢已經不可逆轉。自登基時起,漢獻帝就沒擁有過屬於自己的力量,他揹負重擔,有心振作,卻無力迴天,這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煎熬。

三國迷霧(一):劉備登基稱帝,對漢獻帝來說會是一種解脫嗎

因此,劉備登基稱帝,對漢獻帝來說,應該是一種解脫,劉備畢竟也是劉邦的子孫,身上流淌著漢朝皇室的血液。劉備稱帝,就等於扛起了傳承漢室江山的大旗,漢室血統不滅,漢獻帝才能卸下心中的重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