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汽車維養,除了4S店和街邊汽修店,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想做汽車維養,除了4S店和街邊汽修店,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車工坊優勢除了“就近”和“實惠”以外,“信任感”才是讓它持續收益的關鍵一環。

文|袁夢泉

關於汽車後市場的潛力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誘人的商機和越來越大的產值,隨著車輛保有量的激增幾年前就開始凸顯。依現有數據來看:2017年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2.17億輛以上,而按照目前車市產銷三千萬輛的級別規模來看,到2020年這個充滿諸多變革的關鍵年份時,國內汽車保有量估計會達到2.8億輛以上。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和剛需潛客規模,汽車後市場的運轉,卻談不上成熟。

過去幾年其實有許多資本試圖進入汽車後市場領域,嘗試用互聯網思維解決問題,都是前期燒錢時炒得轟轟烈烈,最後存活下來的鳳毛麟角,均倒在了配件渠道和用戶黏性兩個基礎性問題上,也說明像汽車售後這樣傳統的線下生意,只有光鮮的線上導流還遠遠不夠,整個市場格局並沒有出現太大變化,所以現在車主們想要獲取汽車後市場服務,主流途徑還是兩個:

一個是傳統4S店,售後部分歷來是4S店的利潤大頭,不過也被人詬病得最多。除了一部分豪華品牌,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這麼多年的售後用戶流失率頗令經銷商頭疼。以保養為例,很多車主在首保、二保之後便不願意再回到4S店是家常便飯,畢竟專門跑一趟做保養要耗費大半天的時間,4S本身有限的接待能力和工位數量,也很難滿足車主的需求。

·

再加上在4S店做維養的費用普遍高於一般汽修廠,價格算不上透明,最終很多車主的第二個選擇是:就近在生活半徑內另找汽修店進行車輛維養。

“去外面保養”雖然方便省時,且價格便宜,但風險也不小,許多車主對普通汽修店存在著天然的不信任感,原因在於汽修廠的產品供應鏈不穩定,很難拿到原廠配件,再加上一些不可說的成本原因,產品魚龍混雜也在所難免,這些因素都進一步加重了車主在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媒體界KOL瞧準機會在網上賣機油了。

想做汽車維養,除了4S店和街邊汽修店,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想做汽車維養,除了4S店和街邊汽修店,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因此站在用戶角度來看,目前後市場真正需要的:是售後產品供應鏈有保證,客戶體驗不輸傳統4S店,品牌形象和服務口碑突出的汽修連鎖品牌。

近日上海通用對外發布了一個名為“車工坊”的連鎖服務品牌,很明顯是主機廠對後市場經過深思熟慮後的產物,並加快了進軍這一領域的腳步。車工坊採用的是社區化、便捷化、全功能的鄰里店形式

,不僅網點分佈貼近了車主們生活半徑,而且業務範圍除覆蓋快修、快保業務兩大核心之外,車工坊還具備新車銷售、二手車交易、金融、保險等業務模塊,提供的是用車全生命週期的業務生態。

想做汽車維養,除了4S店和街邊汽修店,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想做汽車維養,除了4S店和街邊汽修店,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想做汽車維養,除了4S店和街邊汽修店,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不過從嚴格意義上講,車工坊並不算一個全新品牌,它其實早在2016年就開始了門店擴張與經營模式的探索,目前在全國一線至三線城市中的門店已經接近500家,會員人數超過20萬人,並計劃在年內擴張到1000家以上。

想做汽車維養,除了4S店和街邊汽修店,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想做汽車維養,除了4S店和街邊汽修店,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想做汽車維養,除了4S店和街邊汽修店,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據介紹,目前車工坊有三種類型門店:A類店,也就是所謂的全功能店,提供的服務包含綜合維修與新車展示以及銷售功能;而B類店為綜合維修店,提供的是鈑金、噴漆等維修和保養服務;C類店則屬於社區快修快保店。

小結:

現在汽車後市場的競爭雖然激烈,但並沒有出現真正令行業和普通消費者感受到差異化的現象級產品,而所有售後品牌都緊盯著“爭奪用戶時間”與“覆蓋生活半徑”這兩個層面,往往忽略了客戶體驗的提升。

之所以車工坊可以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吸引20萬會員,除了上汽通用旗下品牌本身的產銷規模加持之外,它抓住4S店和街邊汽修店之間需求空檔的核心競爭力提供優質的客戶體驗,給予後市場的競爭啟示是:競爭維度應該是高水平的管理競爭而不是單純價格競爭,車工坊優勢除了“就近”和“實惠”以外,“信任感”才是讓它持續收益的關鍵一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