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墓中發現大量兵器,許多都刻著五個字,專家:難怪秦國強大

我國有許多戰國時期的遺址,比如說河南西平縣的戰國韓國遺址,其中發現的了大量鍊鐵的痕跡,這說明在戰國時韓國已經開始大規模的普及鐵器,然而此時的青銅器仍然佔據著主導地位,這點從秦始皇墓中出土的四萬件兵器中就可以看出,匪夷所思的是這四萬多件兵器全都由青銅打造。

秦始皇墓中發現大量兵器,許多都刻著五個字,專家:難怪秦國強大

也是通過兵馬俑坑中發現的兵器,經專家鑑定,揭開了秦國之所以如此強大的秘密。

眾所周知,青銅器所打造的兵器都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青銅所打造的武器柔韌度很低,極易被折斷,而且越長的武器越是如此,所以青銅劍多是短劍,而長劍在戰鬥中又顯得優勢,在這些被發現的青銅兵器之中,人們發現了一把長度達到91釐米的青銅劍,這就可以說明為何荊軻刺秦王的時候秦王拔不出劍了。

秦始皇墓中發現大量兵器,許多都刻著五個字,專家:難怪秦國強大

專家經過對秦劍的化學成分鑑定,發現其中錫和銅的比例恰到好處,這種比例恰好使青銅劍的韌性和硬度達到一個最好的狀態,可見秦國冶煉技術之高。

此外,秦國為了對付匈奴發明了弩,與平常的弓不同的是弩上弦時需要用腳,速度會很慢,然而射程卻遠非弓箭可比的,據估計,弩的射程能達到300米,150米之內具有很強的殺傷力,扣動扳機的力道決定了發射的準確度,因此用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秦始皇墓中發現大量兵器,許多都刻著五個字,專家:難怪秦國強大

不過在兵馬俑坑中專家還發現了許多三稜形的箭頭,這些箭頭與其它箭頭不同,區別在於箭頭上沒有翼面,殺傷力肯定不及帶有翼面的箭頭,但是好久好在沒有翼面的箭頭會減少風力對箭支的影響,大大增加準確度。

更令專家驚訝的是,箭頭三個弧面幾乎是一模一樣,輪廓幾乎跟子彈一模一樣,而子彈弧面的設計正是為了降低飛行中的阻力,說明秦國人已經掌握了一些空氣學的規律。

秦始皇墓中發現大量兵器,許多都刻著五個字,專家:難怪秦國強大

研究人員還發現,秦國的武器不僅設計的非常合理巧妙,而且製作方面都非常規整,也就是說都是批量生產,統一的標準最大的好處就是部件可以通用,若是在在戰場上兵器的某個部件壞了,只需換上那部分的部件即可。

在出土的許多兵器上還刻著文字,專家認為這些文字都是製造者的名字,其中有許多都是“相邦呂不韋”,也就是說呂不韋是當時兵器製造的最高監管人,而刻名字的做法也有利於在兵器有質量問題時找到負責人。

秦始皇墓中發現大量兵器,許多都刻著五個字,專家:難怪秦國強大

恰到好處的青銅冶煉技術,精巧的設計外加嚴格的管理制度,難怪秦國會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